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确衡量财政分权度及其变动趋势是财政分权研究的基础工作。财政分权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利用不同指标计算的财政分权度,往往反映了财政分权的特定维度,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文章作者使用徐永胜、乔宝云(2012)构建的衡量财政分权度的综合方法,对我国分税制后1995~2014年财政分权度进行了全面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分税制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5~2014年我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期差异,总体来说这一时期财政分权度变动抑制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研究税收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在于税收分权指标的选择。通过构建一个"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指标来衡量税收分权的程度,并对中国2006~2012年税收分权实践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税收分权程度不断下降,中央税收集权趋势明显;地方税收收入自主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度是研究财政分权问题的关键性指标,以税权的划分来衡量财政分权度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而对中国的财政分权程度的确定,不同的指标分析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财政分权水平不仅仅是定量衡量,还要辅助一些定性评估。判断一国的财政分权水平应从税权的不同层次入手,并考虑政治分权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为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在税权划分过程中均存在博弈行为。文章在研究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权格局的基础上,认为税权划分应该坚持中央集中主导性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利用博弈论的基本模型,探讨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税权划分的理想模式,对我国税权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1996—2008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测度了国内商品市场的分割度。从财政分权带来市场分割的角度,运用1996—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考察了影响市场分割程度的因素。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国有化程度、出口、外商直接投资会加剧市场分割,而地区之间的技术差异、进口、投资市场化会促进国内市场整合。鉴于中国持续存在的省际市场分割现象,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于省级经济增长的效应,发现市场分割有利于本地经济增长,并且对经济增长有倒U型的影响。进一步对我国市场分割、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市场分割会加强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6.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探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财政分权有关理论以及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对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并对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对我国财政管理的意义得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财政管理权(预算权)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研究财政分权的新视角.选择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作为财政分权的度量,可用于探讨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1999~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控制地方经济发展程度这个变量后,发现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益.这可能暗示了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稀缺的公共资源过多集中于地方政府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在各级政府间合理划分税收权限,对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分配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税权划分的模式着手,针对我国现行的税权纵向划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合理划分纵向税权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财政分权有关理论以及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对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并对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对我国财政管理的意义得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分权是上级政府给予下级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允许下级政府自主决定预算和规模的一种财政体制.我国财政分权存在约束和监督力度不够、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对称、地区间财政支付失衡等问题,本文从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角度对我国财政分权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了中国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制度框架下,经济增长在地方官员晋升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目标间矛盾冲突会对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行为动机产生削弱作用.文章基于全国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税收入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是评价一个地区国税收入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从株洲市国税收入与株洲经济增长对比分析入手,对各税种、各县(市、区),各经济性质的国税税收变动趋势及其特点做出客观分析;采用因素分析法分别计算出经济因素和宏观税负因素对我市国税收入增长的影响量;通过对税收弹性和宏观税负状况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查找国税收入的变动规律和征管漏洞;利用税收征收效能这一原理对各县(市、区)局的国税征收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并采用趋势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2006年的国税收入进行预测,最后提出加强税收征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分权与行政分权的维度,研究了政府分权的具体效应,并根据我国30个省份1998~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既有的政府治理结构下,经济分权与行政分权塑造了地方政府的增长导向行为,但弱化了对环境领域的治理,从而导致了增长与环境恶化并存。因此,研究政府分权对于了解地方政府行为与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导致了地方政府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竞争,政治晋升博弈又为地方政府间进行横向税收竞争提供了动力,但是分权的不彻底导致我国横向税收竞争以制度外的竞争为主要表现形式.本文运用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存在着策略互补的横向税收竞争,同时税收竞争的结果是一个稳定的均衡,而不是发散的恶性竞争.而税收竞争本身也有其不利于经济运行的负效应,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完善财税管理体制和政绩考核制度,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建立有效的税收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5.
“营改增”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对现有税收分权模式的影响。“营增比”指标与实际GDP增长率负相关,表明“营改增”所引起的税收收入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营改增”的减税效应也会对市场主体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同时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深远。“营改增”所涉及到的税权问题,短期内,可通过调整、完善中央与地方间的收入分配方案予以缓解;从长远来看,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回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6.
按照财政分权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由地方政府供给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基于1999年~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对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不同,且对于不同区域财政分权作用的影响力也不相同.以财政支出衡量的财政分权和以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影响较大;以财政自主度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反向影响,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三种分权方法中财政支出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逐渐向着经济方面倾斜,各级政府之间税收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当前财政分权的背景之下,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税收之间的竞争,企业、人才及资源等都发生着频繁性流动,使得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及矛盾。因此,加强对财政分权背景之下的地方税收竞争规制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基础及成因着手,分析当前财政分权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规制,探讨解决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分权激励下地方政府行为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造成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地方经济增长,进而增加工业"三废"排放量;寻租腐败程度、财政赤字以及工业化生产也将导致我国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增加;此外,研究还得出我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而与此相伴随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诸多学者试图从财政分权的角度来透析中国经济发展,但其基本上都是单纯从GDP的增长率来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文章跳出单纯GDP考察指标的视角,以包容性增长的视角对中国的财政分权作用进行再衡量.采用SPSS的相关分析进行考量,发现中国的财政分权无益于促进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并进行了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考核指标构建.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问题上,由中央单方面主导的行政化的分权方式一以贯之,使得中国税权的纵向配置长期缺乏一个稳定的规则,也带来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加大了制度运行的成本.本文从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将扩展性成本方法模型用以分析中国税权的纵向配置.发现在税权配置法治化模式下,立法程序的正义性限制了中央的行政权力扩张,地方政府的偏好得到满足的可能性加大,与行政分权相比,将有效降低制度运行的总成本,并使之有机会达到最低.优化中央与地方的税权配置,终将回到起点公平这一原点,应遵循法治的路径前行.除法治原则外,还应秉持公共权力成本最小、财力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相匹配以及地方享有适度自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