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分工思想何以被忽视
——以马歇尔为中心的思想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工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中却一度被忽视。其缘由何在?本文以马歇尔为中心,做了思想史的考察。发现马歇尔的分工思想内含于对组织的分析中,这一分析采用了生物类比的方法。该方法与经济力学方法的兼容性是有争议的,这引发了20世纪20-30年代有关“报酬递增与代表性企业”的争论,使主流经济学走向了“去经济生物学,近经济力学”这一背离马歇尔思想的道路,这是分工思想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产业聚集的理论回顾 对于传统产业聚集现象,早在19世纪末期,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便从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角度阐述了产业区位聚集的经济动因。马歇尔认为,企业的聚集有三个原因:一是相同行业企业在某一地区内的聚集,能够形成一个拥有特殊技能的劳动力市场,该市场能够使企业和劳动力都从中获益。二是企业聚集会带动生产中间投入品企业和辅助性企业(运输、工具等)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贺小松 《经济问题》2012,(10):17-20,105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波斯纳对法律制度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分析。而伊斯特布鲁克和费希尔则是公司法经济分析的代表。其缔造的公司合同理论,贯彻了市场本位的价格理论,认为公司是合同的联结,法律制度无关紧要。新古典经济学及公司合同理论远离经济现实,受到新制度经济学及其他学派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分工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古典经济学时期亚当.斯密第一次从经济学意义上对分工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马歇尔用规模经济概念替代了专业化经济概念,同时期的马克思对分工与协作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自19世纪末马歇尔对资源配置问题重视以来,分工问题就逐渐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经济学的研究重心转向资源配置问题。随后,杨格(1928)指出马歇尔的替代是个错误,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产业组织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才再次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家,用现代分析方法分析了分工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针对新的分工及贸易现实,一些学者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垂直解体)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政府是否能够影响聚集经济内的创新活动?新经济增长理论、新马歇尔理论与创新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文章对比了政府在硅谷与新竹这两个典型集群的自主创新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结合昆山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政府促进集群自主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国外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评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的形成及演变 自1890年新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马歇尔首次提出外部性概念以来,经济学家们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外部性理论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基础。 最早将政府和外部性联系起来的是马歇尔的得  相似文献   

7.
郑春 《经济论坛》2006,(15):34-36
一、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初创期(1920年代~1950年代)1.新古典区位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代表人物。新古典区位理论(也可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区位理论)是指以新古典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及A·韦伯为代表的传统区位理论体系。由于马歇尔在1920年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以及韦伯在1929年写出了《工业区位论》一书,而在1920年代及1930年代初形成了新古典区位理论的第一波学术繁荣期。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对区位理论特别是区位理论中的产业集聚现象有三点重要的贡献。第一,劳动力市场的共同分享(Labor force pooling);第二,中间产品的投入与…  相似文献   

8.
新熊彼特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熊彼特理论是以最近20多年来熊彼特创新理论、演化经济学、复杂性科学、系统理论等为基础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理论体系。该理论突出量变到质变、动态非均衡、产业经济分析,对产业、金融、公共部门及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研究构成理论的基本框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和价格机制在一组限制条件下研究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相反,新熊彼特理论的视角是有限理性、创新机制、突破原有条件限制。新熊彼特发展通道描绘了创新和不确定状态下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因而该理论对我国实施产业规划和政策导向、高新企业孵化导向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演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是,作为一种思想却源远流长。古典经济学在“能否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有乐观派和悲观派之分,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土地这种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资源配置机制和资源最优配置条件,除了马歇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持乐观态度外,其他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很少提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五常经济学以新古典经济学的个人争取利益最大化为内核,加上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产权与契约等约束条件作为保护带,推导出一系列可验证的理论假说,从而得到一般化的经济解释范式。它继承了穆勒范式和马歇尔范式的"稳定性偏好与理性选择"前提假设,又增加了"科斯革命"中的交易费用约束,因此,其解释能力远远超过了萨缪尔森范式和新凯恩斯范式。经济解释范式与穆勒范式、马歇尔范式、萨缪尔森范式和新凯恩斯范式一样,都应该是经济思想史中的一次重要综合。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即以一般均衡理论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方法论基础、前提假设、基本观点等各方面一直受到来自主流经济学内部、非主流经济学和激进经济学的批评。各种批评理论之间存在诸多冲突,批评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考虑到西方国家的现状,西方经济学可能会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实现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12.
个体行为动机与行为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典到新古典经济学是对个体行为动机研究的抽象化突破,而从新古典到行为经济学是对个体行为动机研究的异质化突破.行为经济学通过在经济学中纳入对异质经济行为动机的研究,而使得以同质经济理性为基本假定的新古典经济学成为其特例情形,因此行为经济学不是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边缘学派或颠覆性理论,而是以新古典理论为核心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最新前沿理论.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学从诞生起就开始关注和研究经济增长原因。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先后经历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增长的演化论分析--兼评新经济增长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绵延不绝的主题之一,其理论形态历经古典、新古典及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过程。但这些理论缺乏对经济增长中不确定性以及演化过程的关注,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演化过程却作为现代经济增长路径的常态存在。本文以演化论的观点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尤其是对新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理论框架评析。在吸纳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合理内核一内生分析范式的基础上,提出内生的演化经济增长一般框架。  相似文献   

15.
斯密定理和规模经济——试论马歇尔冲突是一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密定理引出的两难问题在规模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被马歇尔冲突所取代。马歇尔冲突经过贝恩的强化论证被主流经济学迅速吸收并造成产业组织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长期分离。问题是,贝恩假说用预先排除了规模经济的完全竞争模型作为检验马歇尔冲突假说的参照基准。因而,合乎逻辑的参照系应该按完全竞争实现经济效率的条件重新加以构建。根据新的检验标准,借助于施蒂格勒假说和可竞争市场命题的综合思路,证明马歇尔冲突是一伪命题。  相似文献   

16.
马歇尔后的价格机制理论的发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歇尔的价格机制理论发展有一条主线和多条支线 :主线是沿着埃奇沃思、希克斯等学者发展起来的新古典价格机制理论 ;支线沿着新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主体 ,对新古典价格机制理论提出了质疑、挑战和新命题。主线和支线理论间在突出研究侧重点的同时 ,互相交叉、补充和完善 ,对价格机制理论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使其越来越具有现实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研究的复杂性科学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基本上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天下,微观经济学完全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而宏观经济学也是建立在主要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的。在两大主要宏观经济学中,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在构建微观基础上固然全面引入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即使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也都和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有关,坚持了理性与理性预期,区别只在于强调了市场的不完全,强调了价格与工资的刚性。所有的主流经济理论都强调自己是一门科学,注重借鉴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聚集经济理论及其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聚集经济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文献对城市聚集经济的研究乃基于马歇尔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概念,将城市聚集经济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类型。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区域经济学者开始将城市聚集经济融合到城市经济模型中去,试图在城市经济模型中体现出聚集经济的作用。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中研究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机理的文献逐渐增多起来。此类文献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试图为城市聚集经济提供一个微观基础,揭示其微观机理。纵观城市聚集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一种具有微观基础的整体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及产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包括柏拉图的劳动分工思想、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思想、"马歇尔冲突理论"和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等.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后形成了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和"后SCP"流派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20世纪8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被引入中国,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些中国化的产业组织理论思想.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国化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以引进和学习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为主,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②第二阶段:在研究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形成新的理论观点;③第三阶段: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传统经济学文献强调地域特有资源对区域专业化形成的影响,克鲁格曼等新经济地理学家则强调基于企业规模经济的累积过程机制,本文以马歇尔关于地方化产业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为基础,以初创企业建立及其带来的市场信息和技术知识溢出来解释区域专业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