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告诫我们:如果不善于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即使我们曾经拥有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即使我们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曾取得胜利。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也将不再是生活的乐趣和发展的希望,而只能是生存的苦难。西部发展史,是一部浓缩的生态环境兴衰史,也是整个西部地区随着生态环境的兴衰而兴衰的历史。未来启示我们:有一个在正确发展思路指导下绘制的宏伟蓝图,有一套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的运行机制,把生态修复与西部大开发密切联系起来,同样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来实施,我们一定能够加快西部发展,再造秀美山川。  相似文献   

2.
西部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生态环境兴衰史,也是整个西部地区随着生态环境的兴衰而兴衰的历史。历史证明如果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不到有效遏制和显著改善,经济建设重点逐步向西部转移的战略部署就难以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现实告诉我们:再造森林,退耕还林还草,停止垦荒,恢复草原植被,重建西部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西部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仿佛是一阵旋风,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忽然间出现了许多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名字:麦当劳、沃尔玛、帕玛拉特、伊藤洋华……这些用一个个毫不搭界的汉字组装起来的名字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外资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踏上中国的土地。 其实,外资进入中国在多年以前就己经开始,即使在西部这样落后的地区,外资的影子也不难见到,只是我们没有过多地留意罢了。 如今,随着加入WTO,当然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进入西部,而正在发展的西部也迫切需要外资。但是,外资带给西部的不只是资金和技术,还会有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的压力。用那句说滥了…  相似文献   

4.
吴敏 《魅力中国》2014,(22):62-62
西部开发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西部开发为林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也能有力促进西部开发的进程和质量。“富民增收,山川秀美”是西部开发最根本的宗旨,也是林业“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两大使命的直接体现。本文对林业与西部开发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着重论述林业在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两大重点战略任务中的作用。针对目前西部生态环境现状,指出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同步协调发展,二者矛盾协调的融合点是林业,具体论述了林业与西部开发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能够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魅力西安     
《西部大开发》2009,(9):20-21
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古都西安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西部这块古老的土地沸腾着,以前所未有的辉煌发展跃出了崭新的十年。2009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西安召开了陕西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座谈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座谈会上回顾说:“10年的历史长河很短暂,但这10年的确是我们国家西部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10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在加快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更有力的保护,基础设施明显得到增强,也是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10年。”杜鹰同时强调:“目前,我们确实有必要对西部大开发前10年做认真的回顾和总结,而且根据新情况,认真研究和规划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20年打造生态山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一再证明,生态环境不容破坏。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一时受益,常常需要几代人来偿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大自然给予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惟一的交换条件是人类必须珍惜这一权利,无度、贪婪地开发,大自然将毫不留情地报复;合理、高效地使用,大自然则会给以更丰厚的回报。突如其来的非典,让我们所有的人,重新思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除了眼下热热闹闹的清洁大行动,更重要的,是思索未来,思索我们该如何建设和善待未来的生存环境。这个时候,生态这个词儿,的确比任何时候都能打动每个人的心。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已开始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包括主要自然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脱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占主导地位,人口基数大且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等。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不仅自然资源难以满足,生态环境也将无法承载。应对全球化经济的大潮和“绿色壁垒”的挑战,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近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我省成为全国第6个明确提出打造生态省的省份,这将对山东经济、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深远的意义,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大工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赐给昭通人民乃至全人类的一块福地,也是集历史文化、人文民俗、自然资源于一身的旅游秘境。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全国各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但我们注意到,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却存在着重生态环境建设而轻生态环境保护的倾向,在此有必要加以指正。   首先,我们要全面理解和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内涵。本意上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遏制因经济社会发展而导致的对生态环境过度破坏的势头,锁定现有生态存量,进而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恢复性和补益性的培植手段,促进生态环境由因失衡而导致的恶性循环状态,逐步趋向良性发展的生态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山川秀美的目标。从逻辑上推理,保护是保…  相似文献   

9.
生态移民喜与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涛 《发展》2008,(3):8-9
近年来,生态移民正以浩荡之势在我国西部许多地区加紧进行,有人说,移民是减少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破坏的最好办法,通过移民措施,杜绝人类在生态脆弱区的开发性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使其先绿起来,这是从整体上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然而,生态移民究竟应该怎么移,移出去后又怎么安置,这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人口重心历史上由西逐步向东移动是西部生存环境恶化所致,政府应当鼓励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向沿海地区迁移,以减轻人口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构成的压力,而不是限制这个进程。  相似文献   

11.
西部生态环境是中国的生态脆弱区。西部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生态环境的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加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西部广大地区群众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中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西部民族地区既是我国生态平衡的重要地区,又是生态环境遭受严惩破坏的地区。从我国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党中央和国务院把生态环境建设列为这次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本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和现状,问题和原因,思路和对策等几个方面从较高层次上对西部民族地区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反贫困,是世界性的课题。中国通过扶贫开发,反贫困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我国上世纪反贫困工作的经验,新世纪反贫困战略应当继续坚持四个结合。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但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又破坏了自然环境。我国贫困地区大都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乱砍滥伐,超载放牧,只注重向大自然索取,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应该注意的是,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自然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后,我国的扶贫开发还没有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新世纪的反贫困,尤其在西部地区要把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带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和扶贫  相似文献   

14.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战略资源,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关键指标。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兴衰,最终都表现为人才竞争力强弱。当前,西部和落后地区面临的现实课题是,落后地区能不能迎接人才竞争的挑战?西部地区怎样吸引和激发现有人才?历史是一面镜子,落后地区能不能由弱变强,战国时代的秦国发展轨迹,就是一个实践例证。追析历史上秦国由落后到强大的人才政策,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应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已将西部大开发列为下“个世纪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柴达木盆地东大〕的乌兰县,必须抓往这一历史性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富县。在跨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乌兰县都面临着许多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一)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将对西部地区给予政策、资金倾斜,特别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将会得到国家更多的帮助和扶持。(二)“330”进乌兰后,将掀起资源开发热潮,一大批省、州重点项目将…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曾经山川秀美的西部正在试图恢复昔日的美景。 一个个浩大的生态工程在为西部带来了新鲜绿色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在这个人类主宰万物的时代,大自然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 人类与自然怎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解?我们必须明白,在人类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大自然也在修复自身的创伤,而且这种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浑善达克等地的实践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还西部一个绿色的梦,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科学的付出。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面向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是使中国在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应当是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不但我们这一代有一个健康地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仍然有这种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八大战略思路 (一)“富民强区”的目标战略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目标。 我们认为,西部大开发的当务之急,首先必须解决西部地区人民(特别是农牧民和少数民族)的贫困问题,同时必须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和贫困户的生活问题。 “富民强区”的关键在“富民”,民不富,区就不可能强。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使人民得到实惠,收入逐步提高,生活逐步好起来。 (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江总书记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制约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瓶颈,主要有四:一是西部地区的城市经济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二是西部地区城市基的础设施较差、功能不够健全,社会负担重;三是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较差,后继发展乏力;四是体制转变过程中,社会矛盾复杂。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城市化发展历史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曼 《改革与战略》2011,27(3):128-131
文章对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两个历史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西部地区城市化滞后性、差异性和封闭性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剖析,从而进一步阐明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所面临两个层次的挑战: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信基础设备落后等浅层次挑战;城市化动力机制不明晰、生态环境承受压力大、生态环境质量低等深层次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