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宏观调控一直建立在“可控性”的信念基础上。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二重的:第一重目标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第二重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后一重目标要服从并服务于前一重目标。“可控性”的信念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不相容,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政策工具和相关经济参数的控制能力在不断衰减。宏观调控目标的多重性往往造成调控目标冲突、多变、调控滞后和调控结果失衡,从而导致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和经济不稳定。重构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宏观调控理念、宏观调控目标和宏观调控架构的重构。当前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要解决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和增加就业,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  相似文献   

2.
吴超 《经济师》2009,(11):239-239,241
文章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目标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保持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基本目的,保障居民的居住福利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根本宗旨。并进而提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以规避风险为契机,采取灵活而审慎的宏观调控措施,推动房地产业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理论上必须科学认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关键是科学地实施宏观调控;改善宏观调控要在目标、重点、方式、时机、力度五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宏观调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的重要主成部分,其主要调控目标在于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并将通货膨胀率稳定在目标范围之内。客观评价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有助于政府反思调控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不恰当行为,不断改进宏观调控水平,更好地实现调控目标,这对于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调控目标实现的角度,基于宏观调控损失函数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并使用可变参数模型对"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中强调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两大目标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动态估计,从而定量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并且指明了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里体现了宏观调控的平衡目标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非均衡状是经济发展的常态,要在发展中求得相对平衡,也只有在动态平衡中才能求得健康的发展。同时,这里还包含了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快速发展与比例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一系列关系的辩证统一。协调这些关系不能单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更不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广东十四年来改革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基本做法,进而分析了宏观调控的实践启示:1、加强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2、宏观调控的根本任务是保证实现总供求的动态平衡,重点在于调整结构;3、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在于改革。最后,提出广东宏观调控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云川 《经济学家》2002,(2):117-118
在服从经济宏观调控目标的前提下,消费需求宏观调控的总量目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扩张需求、抑制需求和促使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其中,扩张需求与抑制需求都属于短期目标选择,而促使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则是一种长期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宏观调控的常态是在高于真实潜在经济增长率上的操作,而非科学操作的根本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所定"三步走"战略的超前实现,这导致实现现代化目标所需的必要经济增长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下限,而宏观调控的低效性也因此而产生。而破解中国宏观调控的现代化约束的方法由此决定:一种方法是将真实潜在增长率拉升至必要经济增长率水平,这决定于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另一种方法是秉承改革开放的实事求是传统,将真实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作为中国宏观调控的参照值。相对而言,后者应该更为容易。  相似文献   

9.
税收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正确、客观地分析税收宏观调控的现状,研究加强税收宏观调控的对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对当前税收宏观调控状况的估价对当前税收宏观调控状况的基本估价,首先需要弄清税收宏观调控能力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税收宏观调控能力是指国家通过运用税收政策变量调节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参考》2014,(7):69-83
宏观调控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经济增长、减少经济波动起着关键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欧美、日本各国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框架,部分宏观调控已实现规则化、机制化,有良好的法治基础和机构保障。具体来说,美国的财政政策在预算管理和财政收支各方面均有固定机制,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之前主要遵守泰勒规则,如何将非传统货币政策这一应对危机时刻的货币政策机制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欧盟的财政政策包含一系列基本规则,用以约束其成员国的财政行为,货币政策在同一框架下制定与实施,采取两支柱法的信息组织评估方法;日本的宏观调控与欧美国家不同之处在于,以产业政策为核心,财税、金融等政策都是作为配套政策来保证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其产业政策均以立法的形式将其机制化。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包括,一是要建立健全宏观调控的法治体系,这是机制化的基础;二是要建立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三是管理预期是货币政策机制化的重要方面;四是由于自动稳定器已经机制化,要发挥和扩大自动稳定器在平滑经济周期中的作用;五是财政规则的设立要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现实。  相似文献   

11.
陈力 《当代经济》2016,(3):30-31
正确理解微观土地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是合理制定土地政策和有效服务宏观调控的基础.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分析了土地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差异,研究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有其特定时期的特定内涵和目标,而作为微观市场规制的土地政策有着与宏观调控不同的内涵和目标,并从二者的差异提出在宏观调控下制定土地政策应把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是指形成宏观调控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互相协调的运行方式,核心是形成促进宏观调控作用有效发挥的内在力量。对应于宏观调控体系的各环节,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宏观调控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调控目标确定和排序的机制化安排;三是调控政策手段搭配的机制化安排;四是政策工具选择的机制化安排;五是政策传导渠道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在实践中完善体系、探索模式,机制化的程度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从各个层面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宏观调控决策机制方面,多部门参与决策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影响决策及时性;主要政策手段的决策机制仍不健全;缺少相机抉择和规则间的合理结合运用;(2)宏观调控目标设定方面,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导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外部均衡目标不够重视,导致外部失衡影响内部均衡的被动状况;总量目标与结构目标未能合理兼顾,存在总量调控恶化结构问题的状况;目标值预测和确定的科学性仍有待提升;(3)政策手段搭配方面,对不同政策手段效果的叠加或抵消效应的重视不够,出现"超调"或效果弱化的问题;(4)政策工具运用方面,自动稳定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行政手段的运用阻碍机制化程度提高;(5)政策传导机制方面,生产要素市场价格体制未理顺制约政策传导机制形成;信贷传导渠道受银行体系结构影响存在扭曲;中观传导环节的传导机制没有理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正处于阶段性转变过程中,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因素更复杂、变动的不确定性更大,因此对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进一步向机制化方向转变以保障宏观调控在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应变性之间合理权衡,强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宏观调控决策机制面临加强协调的要求,要处理好相机抉择与规则的关系;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压力更大,要求宏观调控处理好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的关系;三是宏观经济面临的内外失衡形势可能更加复杂,要求提升宏观调控应对开放条件下经济失衡的能力,处理好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关系;四是财政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可能变化,要求宏观调控更加注重价格杠杆的运用,处理好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的关系;五是宏观调控面临强化传导机制的要求,要处理好宏观决策环节与中观传导环节的关系。为此,建议:(1)通过健全宏观调控决策机制化的法律保障、明晰部门分工并建立综合决策协调机构和机制、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部决策机制、以中期预算的形式为财政政策设置约束规则以及探索货币政策价格规则和宏观审慎管理措施的运用,来完善宏观调控决策机制;(2)通过对目标排序及其调整进行机制化安排、加强宏观调控目标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衔接、提高目标值设定的科学性以及兼顾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目标,形成宏观调控目标体系的机制化安排;(3)通过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的协调搭配,以及探索其他政策手段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形成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协调搭配的机制化安排;(4)通过形成自动稳定器作用、合理定位行政手段以及提高政策工具运用的精细化程度,形成宏观调控政策工具运用的机制化安排;(5)通过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以及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理顺宏观调控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1997,(5):38-41
<正> 199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基本实现了低通胀、高增长的目标。经过近三年多来的努力,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取得成功。货币政策操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文意在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以利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个有效的机制是保证经济系统健康运行的前提,宏观调控也不例外。要使我国的宏观调控措施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必须着重加强宏观调控的机制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宏观调控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系设计——基于中国实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实践,对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主体、对象以及政策工具等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结论是:(1)尽管面临缺乏理论依据、缺少国际经验、缺乏可行的政策工具以及土地市场的区域性导致传导机制不顺畅等困难,但是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应中国现实的"次优选择";(2)土地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明确为重点保障宏观经济长期增长;(3)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有供地政策、土地规划、土地税收、土地价格、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土地行政手段等;(4)供地政策可作为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核心,长期来看则可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并尽量减少价格管制和行政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效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的各种宏观调控政策 ,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个别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效力不显著的问题。实践表明 ,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充分发挥政策效力的关键 ,因时制宜地选择政策调控目标是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效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为了烫平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使经济能够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但经济运行的现实证明了过去一年来,我们的宏观调控不仅没有起到烫平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反而强化了经济周期,加大了经济波动。中国经济前所未有的过山车:股市过山车,宏观调控政策过山车,深刻折射出了我们宏观调控前所未有的严重失误.因此加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研究就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赵红梅 《经济师》1997,(10):21-22
浅析市场经济中政府宏观调控行为●赵红梅一、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是一个系统或体系,包括政府的调控目标、调控原则、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及调控内容等。(一)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制定经济政策、行使其职能时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经济视角》2003,(3):20-23
曾培炎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计划报告中,提出了今年宏观调控的四大预期目标:经济增长率7%左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0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这是首次将沿用多年的8项预期目标减为4项。这次调整体现了新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宏观控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充分考虑当前的国内外形势,综合考虑和权衡各方面因素后提出来的这四大预期目标,经过努力都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将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之一。加速转型期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其重点就是要通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改变政府管理职能出现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规制改革,完善政府宏观和微观管理机制,建立高效、透明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效率,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以及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应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变“增长优先”为“就业优先”,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兼顾增长和就业的方向转变。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