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评级法(IRB)的实施是银行风险管理发展中的一场"革命",保证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正常运作不仅是外部合规监管的要求,更是银行提升风险量化能力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从香港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经验来看,建立依赖数据的、可持续验证的内部评级体系有助于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语言",改善风险管理文化,最终形成风险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银行业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保护和约束以获得生存空间和竞争地位,并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正视银行业日益增长的风险,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除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外,商业银行自身更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机制。改善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成为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在一国经济金融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国银行监管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强化,许多国家引入了整体风险控制理念,部分国家开始尝试建立专门的银行机构评级系统,用以判断、评估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行业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响应“走出去”国家战略,建设全球性跨国银行集团,国际化业务发展迅猛,全面触及国际税收领域,相关国际化涉税问题日益为商业银行所关注。本文在对国际税权制衡及其三大外部效应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按照业务性质、外部监管、税种、税收管理目标等不同标准对各类涉外税收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就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对外扩张过程中遇到的涉外难点和热点税收问题,如关联交易、代扣代缴税款、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等进行重点论述,最后,分别从制度化、精细化、信息化和流程化四个角度探讨跨国银行应对的涉税管理策略,提出从创新税务管理机制、全球税收统筹管理、税后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税收风险评估、渠道沟通建设、税务标准环节控制、海外投资税务架构等方面强化税收风险控制与成本约束,建立适应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涉税问题解决机制和应税事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鸦翔 《时代金融》2011,(24):129
商业银行正处于金融改革全面推进的重要阶段,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已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就是追求股东利益和银行效益的最大化,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银行的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应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树清 《新金融》1994,(4):25-27
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信用评级,是中央银行全面、准确地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加强管理、健全自我控制机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抗风险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引入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采用非导向超效率EBM模型对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2014—2019年92家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银行效率评价方面,风险约束效率更加准确客观,数据截尾特征导致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单侧U型的;战略投资者、境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投资者对银行风险约束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金融机构投资者对城商行效率提升的正向影响高于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外部投资者的引入对农商行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因此,银行应优化其股权结构,选择适合的投资者,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提升风险约束效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商业银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现状,找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商业银行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商业银行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成虎  孙景  陈靓 《金融论坛》2006,11(2):16-22
金融信息化的“双刃剑”效应,使其在给银行带来各种竞争优势和利益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各种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风险——银行技术风险。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已经针对银行技术风险的特点和危害,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技术风险识别、评估、管理、控制和监管体系。本文在借鉴了国外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的经验、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的特点,设计了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包括评级模型、指标设计、指标权重设计和评级方法等,并指出在实施该评级体系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资本约束、治理机制和银行风险承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我国2006—2009年34家商业银行的127个面板数据,对资本约束、治理机制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银行的风险主要与银行的治理机制有关、与银行的资本约束无关,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董事会的规模与银行的风险负相关,高管的薪酬与银行风险正相关。银行资本的变动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郎香香  田亚男  迟国泰 《金融研究》2022,499(1):135-152
本文以2008年至2017年的公司债券为样本,研究了发行人变更评级机构的影响,以此来解释评级市场上发行人频繁变更评级机构的现象。本文发现发行人变更评级机构后,其信用等级得到显著提升。发行人变更评级机构的行为对信用等级的影响在以下两种情形中更显著:一是当发行人所处行业或评级机构所在的评级市场竞争激烈时;二是当发行人主体评级位于AA信用等级的临界点时。进一步研究发现,考虑到评级机构变更与信用等级之间的交互影响,变更评级机构的发行人整体上可实现发债成本的降低。但该类发行人未来的违约风险增加、经营业绩下降。最后,本文发现债券发行规模较大以及非国有发行人更倾向于变更评级机构来提高信用等级。本文通过分析发行人更换信用评级机构的动机和后果,为监管部门构建以评级质量为导向的良性竞争环境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际信用评级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评级是关于评级对象未来违约概率的估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的增强,信用评级在社会经济金融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学角度讲, 信用评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解决投资与筹资(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弱投资风险;二是向投资提供筹资(债务人)或某一机构的违约概率,评价其履行金融义务的能力;三是拓宽债务发行(筹资)的融资渠道,帮助其降低筹资费用。由于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活动和行为模式不受股东的影响、评估对象的压力和政府的干预,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而且依靠专业技术和内部管理来保证其资信评估的客观性,所以信用评级尤其是权威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从而,信用评级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source and magnitude of marketing gains from selling structured debt securities at yields that reflect only their credit ratings, or specifically at yields on equivalently rated corporate bonds. We distinguish between credit ratings that are based on probabilities of default and ratings that are based on expected default losses. We show that subdividing a bond issued against given collateral into subordinated tranches can yield significant profits under the hypothesised pricing system. Increasing the systematic risk or reducing the total risk of the bond collateral increases the profits further. The marketing gain is generally increasing in the number of tranches and decreasing in the rating of the lowest rated tranche.  相似文献   

14.
《Africa Research Bulletin》2012,49(9):19697B-19697B
  相似文献   

15.
影响信用评级市场发展与评级产品应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和评级产品应用受制于法律法规不完善、评级管理不统一、评级需求失衡、制度机制不协调等因素。应加快信用评级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明确信用评级市场的地位与作用,理顺监管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信用评级产品应用的政策扶持,提高信用评级市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Momentum and Credit Rat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robust link between momentum and credit rating. Momentum profitability is large and significant among low‐grade firms, but it is nonexistent among high‐grade firms. The momentum payoffs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generated by low‐grade firms that account for less than 4% of the overall market capitalization of rated firms. The momentum payoff differential across credit rating groups is unexplained by firm size, firm age, analyst forecast dispersion, leverage, return volatility, and cash flow volatility.  相似文献   

17.
《Africa Research Bulletin》2012,49(3):19491C-19492C
  相似文献   

18.
《Africa Research Bulletin》2008,45(3):17776A-17776
  相似文献   

19.
中国呼唤银行评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湘  王君 《银行家》2004,(7):14-20
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20多年前中国大刀阔斧地推行现代化的改革与发展以来,中国的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一直居于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尽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异军突起的证券市场吸引了整个国民甚至全世界的目光,不过,轰轰烈烈的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证券市场还是无法撼动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大哥大"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与通货膨胀一样,评级膨胀具有持久的、螺旋上升的和影响深远的危害性。信用评级在本质上只是一个相对风险措施,典型的信用评级并不能完全反映宏观经济周期。对国家和投资者来说,信用评级所导致的风险与威胁主要来自于"信用评级膨胀"。而究其根本,评级膨胀的大规模泛滥最终得益于美国两大评级机构的双评级规范霸权,以及由美国评级机构所垄断的国际评级网络。由于存在激励促使他们逃避基于评级的监管,因此道德风险在所难免,并一定会催生评级膨胀。因此,评级膨胀只是表象和媒介,双评级规范和网络效应才是美国评级霸权的最终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