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地征收制度与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而作为土地征收制度的前提条件,土地征收公益性目的认定问题至关重要。在试点经验基础上,新《土地管理法》通过“概括+列举”方式对公益性目的进行框定,但仍缺少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进行细化。本文从新《土地管理法》出发,通过分析土地征收公益性目的认定实践现状,总结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肖楚钢 《农村经济》2020,(7):111-118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首要问题,《土地管理法》应当明确公共利益的法律定义和分类,限制行政机关的土地征收权力,保障被征收土地农民的权利。土地征收制度的公共利益规范缺少明确的法律定义,存在分类和范围的逻辑混乱,本次修正案既没有化解兜底条款扩张立法的危险,也未能克服公权制衡与私权救济的虚空。国家耕地资源匮乏、公共利益解释宽泛化、宪法财产权保护表象化是土地征收制度的现实挑战。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理应排除开发园区、成片开发等地方政府各类名目的经营性活动,经济发展产生的各种红利、缓解社会矛盾的政策目标均不是公共利益,兜底条款也应予舍弃。公共利益的规范现状和现实挑战共同决定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征收制度,在最狭小的意义上确立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修法前可以通过立法解释暂时缓解相应规则的空缺。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内涵。研究方法: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法律问题。研究结果:土地征收是一种建立在个人选择基础上的社会选择,是政府替代市场直接配置土地资源,但需要满足一个经济条件(市场失灵)和三个法律要件(公共利益、合理补偿和正当程序)。研究结论: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是指卡尔多 — 希克斯效率;土地征收后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有可能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补偿土地被征收者的损失并改善他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4.
周忠 《中国土地》2021,(3):36-37
目前,我国已初步搭建起概括+列举的征地范围界定框架,但把握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范围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土地征收公共利益范围界定的总体状况和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冯昀 《农业经济》2007,(7):26-27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在土地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标准两个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土地征收运作的混乱与失衡。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运用立法手段重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严格区分公益性与商业性建设用地。同时,设计严格的土地征收程亭,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使农民在征地中能够真正实现土地财产权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对土地征收的目的、类型、征收补偿的范围以及土地征收的程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对比,认为台湾地区土地征收制度在征收审核标准、执行程序以及补偿给付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大陆地区借鉴,以不断完善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土地征收权行使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提出征地范围改革方案,进行实地调查与测算,为征地制度改革进行试点,为《土地管理法》修改、编制土地征收目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资料综合分析法、案例比较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征收范围过宽,超出“公共利益”的范畴。将土地征收权扩展到了整个经济建设用地,没有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将本应以市场行为获得的商业性开发用地也纳入国家土地征收权的客体范围,导致民事主体的私权被国家公权力不正当地剥夺。数据统计分析,在各类建设项目用地中,属于营利性质的工商业、房地产等城市经营性用地征收集体土地占总征地面积的21.9%。在划分征地范围时,建议根据基本国情分步骤、循序渐进地缩小征地范围。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在征收补偿中的确认和维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征收作为一种基本的土地法律制度,普遍存在于各国的法律之中,综观各国法律,土地征收制度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国家或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目的而强制将私有土地收为国有并给予补偿的法律制度,显然,“公共利益”这一词语的理解和界定对准确实施法律,防止行政权力滥用,随意侵占农田,拆迁民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征收是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取得私人土地的一种特殊方式 ,其核心在于对土地取得的强制性。本文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分析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修改现行《土地管理法》 ,改革和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完善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土地征收引发的纠纷越来越突出,暴力强拆不断发生,群体性事件增多,威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土地征收纠纷的特点、土地征收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从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和建立多元裁决机制两方面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的改革,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区分公益用地征收与非公益用地征收,完善公益用地土地征收的措施,建立非公益用地土地的征收制度,并且从长远看,应承认集体土地的完全流转,从而在制度上化解农村土地征收纠纷产生的基础,同时最好建立多元裁决机制体系,为农地征收纠纷的化解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征用中公权力行使的正当化理由。公共利益概念如何界定 ?在民法典中应当如何规定 ?如何避免实践中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名谋商业利益之实的现象 ?本文以财产权社会化、权利本位、比较法研究方法等视角 ,解读公共利益 ,并且评析民法典草案的相关部分 ,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以公众参与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不足,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研究方法:比较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土地征收决策要充分吸纳公众参与,利害关系人和其他公众的参与程度应当不同;目前我国土地征收中的公众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未能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和进行专家论证,听证方式适用范围狭窄及具体规定不明确,成片土地征收中的协商内容局限,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方式不明确。研究结论:我国土地征收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的重点是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加强专家论证,加强听证方式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规定,将协商方式扩展应用到成片土地征收中的补偿安置决策,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建立明确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分析比较公众参与在土地征收中的制度状态与实际操作,探讨土地征收程序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与操作边界。研究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以台湾典型土地征收案中的公众参与为案例,建立由主体边界、权利边界、途径边界三要素组成的新公众参与边界分析框架。研究结果:结合公众参与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内生缺陷,解释现有公众参与机制下的冲突形成与演变路径,在微观层面提出并细化了新公众参与的制度分析评估框架。研究结论:制度化、可操作化土地征收的公众参与边界,建立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决策机制,允许一定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实现公共参与的阶梯式进步。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历程、总结改革经验、评价当前改革的主流方向,提出解决非公共利益用地增量供应问题是征地制度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征地制度改革所要遵循的原则提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应该从三个层面逐步深入开展:首先,解决征地中显现的问题和矛盾;其次,解决非公共利益用地增量供应问题;最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限制征地权行使范围。  相似文献   

15.
征地补偿费的确定和分配一直是征地制度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杈虚位,导致政府制度性寻租,征地补偿费分配不公,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清楚的认识农地价值、合理确定和分配征地补偿费,协调好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民在农地征用中的利益分配,保护农民的权益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因果分析法和经济学分析方法,提出征地价格应是农地价值与农地发展杈价值之和,即农地价格、生态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农地发展杈价值之和。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问题,我国相关法律均未作出明确界定,导致实际操作中土地征收权的滥用。以公共产品的界定来判断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在分析其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公共利益进行分类,并探讨其界定模式,以此来廓清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边界。通过设计一些必要的程序与制度,对防止"公共利益"的泛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征地补偿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在对比、借鉴其他国家理论、经验基础上,从土地权属、征地范围、补偿标准和征地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征地补偿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严格限制征地范围、完善市场化补偿机制、加大征地决策透明度和加强征地行为监督来解决征地补偿问题的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被征地农民贫困风险及安置措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为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和防范风险的产生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阐述了被征地农民面临的贫困风险及风险程度,分析现行安置措施防范贫困风险的效用。研究结果:被征地农民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收入下降、就业困难和长远生计缺乏保障。不同失地状况的被征地农民面临的风险程度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安置方式对防范风险的效用是不同的。研究结论:完善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措施,应明确以促进就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的基本政策取向,积极开拓多种安置途径。  相似文献   

19.
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从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保障角度提出"两保"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标准,为征地活动及其征地后扶持和补救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可以通过经济基础、生活水平、发展条件以及生存环境体现;(2)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经济基础、生态环境较好,生活水平较高,但发展条件离目标值尚有一些差距.研究结论:(1)失地农民物质性资产和收入水平提高,可以显著改善被征地农民的生计水平,而被征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严重滞后于农村发展;(2)研究构建的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