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现行有关政府投资审计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闳审计法》在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中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审计报告制度范畴的理解 (一)目前实行审计报告制度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审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审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  相似文献   

3.
预算执行审计是《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的首要任务和永恒主题,伴随着《审计法》、《预算法》的颁布与实施,更加明确了审计机关开展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职责权限。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国家预算管理监督制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主要对本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  相似文献   

4.
释疑解惑     
问:审计机关如何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责任人员进行经济处罚?怎样使用审计文书?答:审计机关能否直接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责任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如何进行经济处罚,现有法律规定不够衔接统一。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及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提出以下意见。一、依据《审计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四十六条、审计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五十三条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被审计单位违  相似文献   

5.
审计监督是国家财政经济综合性监督,必须有法律依据,依法进行.由于执法主体的不同,审计执法依据大致包括审计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他财经法律法规等.审计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是指审计机关为执法主体的法律法规,如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其他财经法律法规是指其他机关是执法主体的财经法律法规,如税收征管法、价格法等.近年来,关于审计执法依据问题存在着这样一种争议,即:其他财经法律法规执法主体不是审计机关,不能作为审计执法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梅 《审计月刊》2004,(5):18-19
《审计法》第要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法实施以来,各级审计机关不断探索和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路子,在向政府报告审计情况的同时,也为人大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进行监督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释疑解惑     
《山东审计》2002,(1):32-32
问:已下达审计决定,作出审计处理处罚的事项,再实施审计时发现尚未落实,怎么办?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应把握以下几点:一、依据《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决定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按审计决定规定的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责会执行,仍不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因此,不管何种情况,审计机关发现已下达的审…  相似文献   

8.
姜波  张波 《山东审计》2000,(6):19-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第三条对审计依据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条对审计依据进行了解释 :“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以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其它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为审计评价和处理、处罚依据。”将审计依据一分为二 :一是实施审计依据 ;一是实施评价和处理、处罚的依据。在实际审计过程中 ,运用依据的地方很多 ,做法也很多 ,本文试就审计过程中的依据运用谈点粗浅看法。一…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审计体制下,各地国税部门作为中央驻地方的派出机构,属审计署的管辖范围,地方审计机关无权进行审计。笔者认为,在深入贯彻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不断强化审计监督的新形势下,应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国税审计。其理由有四:一、地方预算执行审计中开展国税审计的必要性(一)地方预算执行审计中对国税部门进行审计,是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完善“两个报告”制度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包括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组织预算收入的情况。那么,除了…  相似文献   

10.
一、审计计划安排的重点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立项乃至审计实施的依据。审计工作每年都有计划安排,以减少审计项目实施的随意性,《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地市和县区级审计机关,每年的审计计划安排,我认为除了保证国家和省上安排的行业、专项审计之外。重点应突出在以每年安排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其它财政收支审计之中。各科(股)室要围绕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来考虑安排各预算单位,包括一、二级预算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做到统筹安排,不能各自为政、定范围、划地盘。同时,每年市及县区应围绕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突出一个…  相似文献   

11.
《审计法》规定,国家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法规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法》与原《审计条例》不同之处,就是在保留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职责的同时,增加了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责。为有利于人大常委会对财政收支情况实行有效监督,《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明显加大了对财政的监督力度,也加重了审计的监督职责,明确了审计监督的范围,强化了对财政监督的权限。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财政审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加强和改进财政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从1995年始,根据《审计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审计机关开展了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八年来,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在严肃财经法纪、维护财政秩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促进财税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税收征管,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人大和党委、政府全面掌握本级预算执行的真实情况提供了重要信息,为政府加强预算管理和进行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随着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建立,财税体制改革将全面深入展开,预算执行审计的具体对象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金华审计长2000年1月份发布了1号令,公布了《审计机关审针复议的规定》,其第四条规定了向审计机关申请复议的具体行为。笔者结合《行政复议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审计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的范围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归纳为五方面的内容,并就其法律依据阐述如下: 一、涉及审计机关处理权方面的复议范围 审计处理权是指审计机关强制被审单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纠正违法行为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审计法第四十四条、四十五条,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对审计机关处理权作出规定,根据这些…  相似文献   

14.
《审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但是由于基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会计、审计、工程、财务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以及较高的政策水平,加之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员编制与审计任务极不相称的状况,而无暇向该审计领域拓展。《审计法》自1995年1月1日颁布实施至今已9年,但我区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远远滞后于其他领域。现对当前我区审计机关在基建审计中的现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日前笔者参加了对部分审计机关的审计执法及审计质量检查,发现在审计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审计法等审计规范相抵触,应引起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超越审计机关权限,违法没收被审计单位财产 检查发现,有的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私设“小金库”,便将银行存折或现金当场没收,还美其名曰“加大执法力度”,孰不知却是在违法。 《审计法》第四章第31条至36条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男32条对审计机关的权限作了规定。 1.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报送预算或者财务收支报告以…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企业审计评价及风险责任的思考卢赛美《审计法》第二十条和第四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这不仅明确了企业审计的对象、内容和职责,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审计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对预算安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一规定,是从法律上赋予审计机关新的职责,给审计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提高了一个新层次。《审计法》第四条还规定了各级政府每年度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和其他财政收支的报告。这说明,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不能根据各地情况可审或不审,而是非审不可。因为,政府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这方面的审计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8.
《广东审计》2006,(3):11-13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6年2月28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修订稿,此次《审计法》的修订,在保持原《审计法》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不变的基础上,主要在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完善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审计监督手段、规范审计监督行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修改。一、健全审计监督机制(一)明确了审计机关进行审计评价、作出审计决定的法律依据。在审计实践中,审计机关需要对查出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定性和处理处罚时,必须适用或依照其他法律法规。而目前对于审计机关能否适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也就是说.审计机关时国家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是法定的权力,而且.这也是社会会众对公共投资享有“知情权”的有效途径.必将得到社会公众、尤其是纳税人的支持。也就是说,审计机关开展基建项目审计既有法定的权力,也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应该是“顺水行舟”的好状态.  相似文献   

20.
徐秀珍 《中国审计》2002,(12):4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一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根据<宪法>规定,1994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提出了审计机关具体的审计职责和权限.1997年10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又对审计职责和权限等做了进一步的明确.由此可见,审计机关审计监督权是<宪法>、<审计法>规定的,它层次高、权威大、独立性强.审计机关依法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监督,是人民所托,职能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