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十三五"规划向"十四五"规划的战略转型机遇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呈现一系列新变化:互联互通、优势互补的区域大循环格局开始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高水平区域经济开放格局。笔者认为,新的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加速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的转型和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新时代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区域总体协调发展与区域相对均衡发展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导向、以"四个全面"作为区域战略布局基础。新时代的高质量区域经济政策调整方向表现在建立梯度化层次化的区域创新系统,提升区域数字一体化公共服务系统的供给质量,强化内外互通的区域开放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周宏  华中煜 《经济师》2014,(5):183-184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形式,已经成为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商丹一体化发展对于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商洛建设成关天经济区东南门户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商丹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现状与问题,必须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3.
李援 《现代经济信息》2012,(11):348-349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日益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资本缺乏的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也不甚均衡。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区域社会稳定以及提升区域人民生活水平,而这些都是通过区域政策得以实现的,可以说,区域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区域政策的内涵与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区域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区域政策的作用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耗散结构是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应是一个不断形成新的耗散结构的过程。区域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要求该系统稳定有序地发展,因而把区域经济系统建构成耗散结构模式应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思路。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可采取如下策略:一、实施区际开放,努力实现区域内外市场对接,形成耗散结构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首要条件是开放。因而,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是实施对外开放,这包括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实现区际间的开放,促进生产要素在区际间、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充分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改革以来,针对不同经济区域而实施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主要有四大板块,针对这些板块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区域均衡发展的弊端。在中央和地方分税制条件下,省级地方政府为获取来自中央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而进行的博弈,使得税收权益分配不均。因此,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的战略中,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现代社会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区域经济自身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区域创新的进行:区域创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实现区域发展的基本形式。区域创新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也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的极大重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纷纷建立了适应自身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区域创新系统。在这佯的背景下,构建长春市的区域创新系统也是一个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水土 《发展研究》1994,(10):46-48
漳州,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东南沿海,她根据自己的独特的区域和优势,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发展:199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7.3亿元,比1992年增长26.2%,与福建全省同步提前7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漳州市提出区域发展战略,并在实施中不断地完善。这个区域发展战略就  相似文献   

8.
周鹏 《经济地理》2005,25(3):289-293
通过选取山西与浙江两个比较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与加工型区域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了浙江经济在自然资源极端贫乏条件下,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而作为资源大省的山西经济却一度滞后发展的多方面原因。在比较资源型区域与加工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总结了加工型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资源型区域大力发展制造业,充分调动企业、政府积极性,努力开拓区际市场,促进我国资源型区域绎济步入快车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一种高级发展阶段,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京津冀地区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如何整合市场和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看,进入21世纪,以京津冀为主体的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迅速升温,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经济板块。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过去4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巨变,创造了世界近代史上经济发展和减贫奇迹。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总结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区域发展非均衡和城乡发展不平等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经济发展非均衡存在的根源及现状,并基于这一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及制度安排,勾勒出我国贫困治理的历史轮廓,阐述我国各个阶段贫困治理的路径及特征。进一步,从贫困和不平等的测算、"两不愁、三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治理行政管理机制、"扶志"和"扶智"等视角着重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通过分析我们进一步得出,经济增长、发展不平衡和贫困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经济增长在促进贫困减少的同时,也会因资源配置差异、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区域、城乡非均衡发展,而日益加剧的区域、城乡不平等又会抵消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无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最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广西全区年中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广西全区划为四个经济一体化区域,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经济一体化区域发展,对广西加快实现"两个建成"将具有重要意义。一、广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主要范畴,是  相似文献   

12.
杨亮 《大陆桥视野》2016,(18):292-293
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芙蓉区政府通过精密统筹,精细管理,全方位提高了芙蓉区经济工作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能,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发现,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是推进工作的基本前提;实现部门数据共享,以区县级政府实施主体,实现"大经济"工作格局是大势所趋;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是搞好经济工作的必然要求;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再造经济工作流程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三个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为分析对象,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分析单元,利用年均复合增长率、相对发展指数、基于"基尼系数"的区域发展平衡度、R/S分析法等方法,对云南省近20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程度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16个州市间的人均GDP相对发展指数差异较大,而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发展指数差异较小;(3)16个州市间的人均GDP的历年平衡度较低但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衡度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职工平均工资平衡度最高但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4)未来各州市间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异将进一步缩小,职工平均工资区域差异仍将缓慢增大。研究成果对于客观认识云南省经济发展历程,以及为进一步研究其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晓文 《经济地理》1994,14(2):16-20
韩国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王晓文(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福州)区域发展目标是经济实体和区域空间发展目标的综合。韩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突破了西方发达国家从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到工业化、现代化的传统模式,在3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工业化。反映在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美、英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性对比,分析美、英投资银行与经济发展的协同状况及中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中国投资银行如何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与英美发达区域经济体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性相比,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还存在着非协同因素,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投资银行发展要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相协调,应基于英美发达经济体投资银行发展的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差异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随着经济政策的变动而不断发展改变的而变动经济政策的每个措施与行动都从终端上影响区域差异水平和区域之间经济力量对比的格局新的格局又要有新的经济政策予以调整。文章主要探讨了区域经济政策变化对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区域差异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是缩小区域差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交通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是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个主导力量的不断变化,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由细"一"字型到粗"一"字型再到"二"字型结构演化;将来可能形成"工"字型结构,远期还可发展为"Ⅱ"型结构。江苏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尤其是"工"字型和"Ⅱ"型结构将会推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构建空间成长三角,缩小地区间梯度差,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白家瀛  李振友 《经济师》2015,(3):192-193,198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掌握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部构成与自身特性、界定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有助于构建更完善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体系,进而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6)
经济发展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随着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政策,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一区、一省或一国有事情,而是关乎亚洲区域乃至更广阔的世界各国。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第一语言,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学好英语非常重要。而高职学校则应该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加大对英语的重视,在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下,针对原有的英语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英语教学的改革更是刻不容缓。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对英语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入手,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