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杨嘉墀院士的第一次交往是在1990年。 1989年召开的第44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宣布1992年为“国际空间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成立了“国际空间年中国筹委会”,由王大珩院士和庄逢甘院士任正、副主任,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举办国际空间展览,发行纪念邮票,出版有关空间的著作。受“国际空间年”中国筹委会的委托,我约请了王大珩等14名院士编撰《太空·地球·人类》一书。参加这部专著撰写工作的院士有杨嘉墀、陈芳允、林兰英、吕保维、陈述彭、励惠国、王希季等著名科学家。杨嘉墀主持编写了其中《当代空间…  相似文献   

2.
初访石元春院士是在1997年春天。当时,我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工作,组织“中国资源可持续发展丛书”的《中国耕地可持续发展》一书,经北京科学界朋友介绍,到中国农业大学拜访石教授,并约请石教授领衔主编此书。石元春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湖北人。1931年2月10日出生于武汉市,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后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于北农大农学系,后转入土壤化学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被派参加中国科学家新疆综合考察队,回校后从事土壤学教学、京郊土壤普查和盐渍土动态研究。1973年起,投身…  相似文献   

3.
荆楚科学家首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著名生物化学家张廷壁教授日前告诉记者,一年来,继他之后又有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多位科学家加盟到他所服务的民营企业红桃K集团,走“知本家”与“资本家”的融合之路,并先后就任了红桃K集团几个新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的董事或名誉董事。这三位院士分别是: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专家、世界生物材料技术最高荣誉INTERNATIONAL FELLOW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卓仁禧;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领域最年轻的 院士之一张启发。而在此之前,已加盟红桃K集团的我国著名生物农药专家谢天健教授(原湖北省农科院Bt农药研究中心主任)是中国工程院侯选院士,目前已是红桃K控股的“东湖高新”首席科学家、科诺生物农药公司的董事长。张廷壁教授则已是红桃K集团的董事、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28日,是杰出的科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三强先生逝世七周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的时候,回想起他对中国原子能科学成就的功绩,尤其是他晚年对科学技术出版事业的关怀和支持,使我陷入深深的怀念之中。从“红领巾”时代起,钱三强先生就一直是我心中十分仰慕的杰出科学家,那是1964年10月16日,当时我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中国少年报})上看到了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后,我知道钱先生是中国的核物理学家,当时我感到我国有这么杰出的科学家为中国人增了光,心里有一股不可…  相似文献   

5.
我与杨雄里接触,是在1991年。这位刚满50岁就当选为院士的科学家,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思维方法和学术成就方面独树一帜,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有较高的语言文学造诣,精通俄、英、法、日、德五门外语,并且经常在国内外的重要报刊和出版物上发表论文,提出一些具有科学前瞻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1994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十大会选举了首批14个中科院外籍院士,他们中有我们熟悉的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还有数学家陈省身。中国人熟悉他们,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一起。 书的联系 记得是在少年时代的一天晚上,我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晚上8:00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听到一个重要消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7月28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和宴请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参加接见和宴请的还有:杜聿明夫妇……中国科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7.
听说20年前我读大学时,王梓坤教授的专著《科学发现纵横谈》是继《哥德巴赫猜想》之后,又一有震撼力的科普作品。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无人不知、无人不争相阅读这部名作。 真正开始与王梓坤教授接触是在1989年,我当时在策划大型科普丛书《新编十万个为什么》,拟请他出任编委会顾问,他欣然答应,并两次出席了编辑工作会议,发表了个人对科普读物精辟的看法。2000年我在撰写《走进科学家》一书,王梓坤又为此书题词。2002年我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一年,在教师节前夕,专程到北京师范大学他的寓所拜访了这位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84年首…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金磊编著的《安全奥运论--关于城市灾害防御与综合危机管理的战略研究》一书日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部概念全新,内容丰富,紧密结合当今城市应急管理形势的专著中,作者贯穿了“安全奥运”观及综合减灾这条主线,并强调它不仅对于2008年北京安全奥运,也将为2009年建国60周年及其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管理方法与思辨。《安全奥运论》一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马国馨大师作序,马院士在序中评价道:“《安全奥运论》是以安全减灾为切入点的一个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是否有类似…  相似文献   

9.
由宋健、路甬祥、徐匡迪等56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今天揭晓。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一、科学家首次大批量制造反物质并首次观察到反物质原子内部结构。这对准确比较物质与反物质的差别、解答宇宙构成等问题有重要意义。二、科学家破译老鼠基因组。人类与老鼠共享着80%的遗传物质和99%的基因,因此了解老鼠非常有助于了解人类自身。三、科学家观察到引力场中的量子效应。他们发现,中子的下落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从一个位置“跳”到了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10.
到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一晃眼10年过去了,10年前发生的事,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1988年,为组织《当代中华科学英才丛书》的编纂工作,曾经专程到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拜访过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杨乐。第一次见到杨乐,正值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十周年,杨乐在北京中关村宽敞明亮、充满书卷气的寓所里接待了我。杨乐院士十分热情而又很谦虚,他十分健谈,严谨、灵活、清晰、逻辑性强的思维和谈话以及江浙人那英俊潇洒的身材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时,杨乐很支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套歌颂新中国杰出科学家的丛书,并表示在…  相似文献   

11.
我认识杨英清院士是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工作时,到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当代中国科学家丛书--杨英清传》。在100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中,有18对夫妻双双当选为院士。在美丽的北京大学 名湖畔,杨英清和王阳元夫妻便是这18对之中的一对。杨英清院士现任北京大学信息为工程科学学部主任。以生产计算机软件为主导的高智力密集型产业--青鸟集团董事长。王阳元院士是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2000年春,《杨英清传》正式出版,我刚好出差北京开会,上午拨通了杨英清的电话,正巧杨英清准备下午1:00出发去上海参…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演讲2002年6月19日,对于中共中央党校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杨振宁教授,应邀到中共中央党校为全校高级干部作了题为“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现代科技”的精彩演讲,在中央党校历史上和杨振宁的学术生涯中都是第一次。演讲结束后,在休息室里,经虞云耀常务副校长的同意,我和杨振宁教授单独交谈了10多分钟并合影留念,我将自己的新作《走进科学家》一书赠送给杨振宁,一道愉快回忆起《杨振宁评传》、《三十五年心路历程》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旧事,谈到杨振宁先…  相似文献   

13.
钓雷 《审计月刊》2006,(8):57-57
1980年6月17日,上海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率队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神秘失踪。当时由于缺水、断油,考察队在罗布泊东南的库木都克以西8公里处受阻,安营扎寨。在向当地驻军发电报求援的同时,科考队长彭加木17日上午独自离开营地,并留下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时30分。”著名作家叶永烈作为特准进入这一禁地的唯一作家,经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特批,进入当时戒备森严的核基地——21基地进行了艰辛紧张的追踪采访,获得了丰富全面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这部资料翔实的长篇纪实作品几经审查仍是胎死腹中。彭加木失踪后,各种说法和猜测风传,香港《中报》曾在头版头条位置,以五行大字标题和整版篇幅,刊载了一则天下奇闻:1980年9月14目下午7时许,一个名叫周光磊的“中国留美学者”和中国驻美大使馆管理留学生的工作人员戴莲如、中国赴美留学的邓质方,在华盛顿的一家饭馆里吃晚饭的时候,竟然看见了中国失踪了的科学家——彭加木12006年4月在罗布泊库木都克附近发现的干尸疑似彭加木遗体,人们又怀念起这个熟悉的名字,而叶永烈的这部作品经过新材料的补充和修改也终于面世以告慰逝者,同时给人们一个可信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首钢发展研究院是首钢集团的“智库”,致力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证研究。专注于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拥有大企业的运作平台、政府部门的渊源和学术界的广泛人脉,是一支境界高远、视野开阔、专业精深、脚踏实地的研究队伍。最近,首钢发展研究院部分研究人员编写的《成长之路》一书。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由首钢总经理王青海先生主编的新书介绍了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中国知名大企业的发展道路。这部著作对于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作为《成长之路》一书的责任编辑,笔者愿在此介绍一下书中的一些精彩内容。  相似文献   

15.
《企业科协》2005,(10):31-31
由天津市科协主办,全市各自然科学学术团体共同协办的“滨海新区建设与发展专家论坛暨天津2005年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式9月3日在举行。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委科技工委书记陈超英出席论坛并讲话,她要求科协组织要充分利用好科学家群体荟萃的优势,为滨海新区发展献计献策,为新的产业群的形成做出贡献。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陆锡蕾和在津两院院士母国光、李正名、王静康出席论坛。天津市科协主席母国光院士致词。来自天津市相关单位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16.
《企业科协》2009,(8):10-12
最近三年来,我中心联合部分省市开展了“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主要包括:“院士专家泰州企业行”、院士专家宁波企业行、广州“百名专家企业行”、“院士专家长炼行”、“院士专家宁波(鄞州)行”、“节能、减排、降耗,增效——2007年院士专家惠州行”、“院士专家杭州行”、“院士专家扬州行”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就组织院士专家300多人次,先后赴浙江宁波、湖南长炼公司、广东广州、江苏泰州、浙江杭州和广东惠州等地,围绕当地政府和企业“创新、节能、减排”等焦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诊断和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短波     
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评出 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等联合主办,56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投票评选的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最近在京揭晓。 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 一、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二、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率先绘制完成。 三、我国首次独立完成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四、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种质资源库。 五、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研制成功。 六、科学家成功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 七、我国…  相似文献   

18.
《山东房地产》2003,(5):9-11
曾参与济南城市规划的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上以“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人居环境科学的人文思考”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吴良镛院士从梁思成“理工与人文”的演讲谈起,结合自己多年以来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用一系列生动的实例与大家一同探讨了在人居环境科学中的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这里,我们节选吴院士演讲的部分内容,来领会他关于城市建设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12月 19日中国市长协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 ,隆重推出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白皮书”———《2 0 0 1— 2 0 0 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 0 0 1- 2 0 0 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任理事长 ,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作序 ,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 ,著名学者牛文元教授为首席科学家。这部集中了百余名中国一流学者撰文的巨著 ,详细描绘了未来 5 0年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宏伟蓝图。今天 ,政界学界周知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 ,城市化率是重要的尺度之一。据世界银行…  相似文献   

20.
《财会通讯》2007,(B01):40-41
2006年11月23日5时22分,83岁的邹承鲁院士停止了呼吸。北京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李四光纪念馆”的二层小楼,从此告别了它最后一位院士主人,将李家“夫婿三院士”的故事永远封存于此。因患淋巴癌化疗后引发肺部感染,一周前,医院向邹承鲁征询意见,是否在最后时刻切开气管、接入呼吸机以维持生命。邹承鲁答:“我不要苟延残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