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洁  阿六 《新智慧》2007,(2):57-57
说起房地产市场的“庐山真面目”,很少有购房者能搞清楚:这边说房子空置很多,房价必然要降;那边说房子卖得断档,买得晚就吃亏。该马上掏钱还是应该观望,令老百姓不知所措。[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2009年应该是中国房市非常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把疯狂的2007年轻易地比了下去,更绝的是这种疯狂发生的背景是国际国内经济刚出急救室,尚在休养之中。还好这高烧没被解读成红火,从12月开始政府下手整治了。12月北京的成交量一直是一个下行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阿丽思中国游记》、张天翼的《鬼土日记》、老舍的《猫城记》和张恨水的《八十一梦》真幻结合,亦真亦幻,可以命名为现代讽刺性幻想小说,它们有一些共通的特征,从总体上看,可归结为三点:"入幻——历幻——出幻"的情节模式、超现实的想象、滑稽讽刺与悲剧性。小说借幻境寓真实,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长久以来在文坛上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值得我们深思,这类小说的特质与发展流变也值得研究者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  相似文献   

4.
李生今年40岁,是一家建材店的老板,现在房地产市场回调,生意萧条,目前处于亏本经营状态。太太在家做专职主妇,有一个5岁的儿子。李生家庭有五套房子,月供约8000元,贷款余额为130万。除一套自住房之外,其余四套房产目前市值400万左右,除一套价值90万房产已购买了5年外,其余年限在2—4年之间。  相似文献   

5.
龙赞 《全国商情》2009,(12):66-66
最近,在关于行业利润率的统计中,保健品行业与房地产等均被扣上了“暴利”的高帽。房地产的泡沫是众所周知的,就拿北京的房价来说,每平方米动辄两三万元,普通老百姓的月收入与高房价一比较,恐怕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的人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高速运行的时代,不少人因为不断飞涨的房价而背上房贷,成为房奴。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限购政策,但似乎依然难以遏制房价的迅速上涨。本文采用了OLS回归的方法,以西安市的限购政策以及其影响为例,来探究在此政策背景下居民的房价预期和消费选择,并对此进行了回归分析。本文认为,虽然消费者对于调控政策及其作用有着较为积极评估,但仍面临着极大的购房压力,且部分对于楼市调控政策敏感的居民,在预期未来房价会上涨时,将会显著增加自己的购房行为,从而刺激房价的迅速升高。对于此结论,本文认为政策的持续性以及多种渠道的政策调控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顾蔚 《企业家天地》2009,(10):13-13
以全球标准来衡量,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程度严重。过去五个月中,国内部分市场持续升温,个别楼盘单价涨幅高达三成,购买力和租金收益等指标显示价格进一步背离基本面。  相似文献   

8.
如同三股不同的潮流,"三外"开发商席卷大江南北,房地产开发规模迅速膨胀,市场竞争更加激化。一直被各界认为是利润丰厚的房地产业成为各种资金涌入的焦点,近年来,许多城市出现了外行搞房地产、外来人搞房地产、外来资金搞房地产的"三外"现象。众多业务和房地产业毫不相干的上市公司也加入这股潮流中,有的公司甚至将主要业务方向调整为房地产业。然而,房地产业的现实并未契合人们的良好预期,市场上一面是新开工楼盘大幅增长,另一面是房屋空置率不断上升,投资的风险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9.
《大众商务》2009,(12):25-25
提起献县小平王乡文都村的张希孔,人们都说他是一个脑瓜灵活肯吃苦、能“折腾”的人。近几年,他经营的“吉祥饭店”,巧念生意经,靠自己独特的方法,生意越做越红火,每年经济效益都非常好。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泡沫?老奸巨猾的格林斯潘说:泡沫不破灭就没法知道那是泡沫。上海的房价,从2000年前后的5000来元一平方米,涨到3万多一平方米,够夸张的了。如果每月有2万元收入,想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恐怕每天只靠呼吸空气生活,也得存15年的钱。一般的人,都说那是相当的泡沫了。可是,也有二般的人不这么认为。有几个数据值得关注:在2000年前后,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是11万亿元左右,现在是多少呢?70多万亿元。也就是说,现在的钱比12年前多了整整6倍有余,12年前1块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6块多钱。你这么一算突然发现,上海的房价上涨居然与广义货币的增长是同步的!所以,如果  相似文献   

11.
一场由美国房产泡沫引发的次贷危机最终酿成了一波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在这场危机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也难独善。面对国内同样高企的房价,许多人对中国是否会发生“房贷危机”产生忧虑、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政府的宏伟构想,是新时期中国实施区域协调和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实现西部腾飞的重大战略举措,特别是在2014年的APEC会议上习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再度提升到战略新高度。本文以国内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社会公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公众对经济带的知晓度、“经济带”战略对行业的影响度、公众对经济带内省区定位的支持度以及对经济带未来发展预期,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利润微薄、产品低端和自主品牌少等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但目前“中国创造”凸显三大软肋: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全球知名本土品牌和缺乏品牌建设的观念和体制。中国的品牌建设之路势在必行。以企业为主体.品牌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品牌建设者对品牌个性的独到理解、品牌策略的灵活运用和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分不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凭借自己的低成本优势风靡全球,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制造”几何级速度的蔓延,“中国制造”面临着多重困境。中国企业要摆脱困局,在国际化道路上重新确立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必须走向“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迪拜一夜之间房价下跌6成;中国海南10天之内楼盘价悉数翻番;北京房价与收入比逾20倍,上海也超过18倍;我国低收入住房困难户达1540万户,而上海一地目前商品房空置面积就达1600万平方米。疯狂、扭曲、背离,中国房地产市场诸多令人费解的现象背后,折射的是制度缺陷、利益博弈、监管不力、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16.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品质。其核心是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创一流产品。它代表着一个时代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气质。当前,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最强烈地呼唤传承大国工匠精神。而我国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无形中压抑了精美商品的研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都需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5年3月31日.由《互联网周刊》主办.国内主流商业媒体共同支持的“2005技术中国系列论坛”在北京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18.
刘永好——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按1999年集团价值计算,拥有财富10亿美元。《福布斯》中国大陆50名首富排行第二。张兴民——海南兴宝集团老总。拥有财富4.8亿美元。《福布斯》中国大陆50名首富排行第四王志东——33岁,新浪网总裁,曾在养鸭场作零工,自北大毕业后,他成为中关村的自由软件工程师,几经跳槽,后吸引国外风险投资,成立国内首家跨国民营企业——新浪网公司。他的目标是让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络。尹明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力帆轰达集团老总。文革中因“资本主义倾向”坐牢,进劳改农场耗费了20多年的光阴。55岁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曾经说过:“60年代,我们抓两弹一星,是一得;70年代没有抓微电子是一失。”去年年末,投资46亿美元的四条玫分别在上海和北京投产。按照北京市的规划,未来10年,针投资建设20条左右的集成电路生产线,打造中国“芯”。在圆强国梦的同时,我国的芯片生产会不会跟在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望尘莫及?会不会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芯片产业会不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秋林 《大众商务》2008,(9):46-47
合理合法为企业取名不能糊乱联系,随意解释。首先,要求取名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及与企业名称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果企业的取名闹出了笑话,就像是为自己画了一幅变形的讽刺漫画,那可是为企业帮了倒忙,做了负面广告的,有悖于人们的常理和法律规定的名称,将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