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识别和治理ESG“漂绿”是提高ESG报告公信力、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介绍我国ESG信息披露的现状,阐述ESG“漂绿”的内外部动因,并讨论报告内容的深度分析、行为模式的连贯性分析、财务表现的相关性分析和环保处罚的矛盾性分析的“漂绿”识别方法。最后提出“漂绿”行为的协同治理思路,以期为提高我国ESG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企业“漂绿”问题屡禁不止的现状,分析了业绩期望落差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以2010—2019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业绩期望落差会诱发企业“漂绿”行为,且主要表现为对环境实践的选择性披露;而且,业绩期望落差持续的时间越长,其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越显著。进一步的路径检验表明,业绩期望落差会恶化企业融资约束和加剧管理层短视,进而导致“漂绿”行为。此外,不同类型规制工具对“漂绿”的治理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及本地媒体监督能够抑制业绩期望落差驱动的企业“漂绿”行为,但市场激励型、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以及异地媒体监督的治理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发展绿色金融是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漂绿”现象和行为影响了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在制度层面、市场层面、企业层面分析“漂绿”现象的成因,探究“漂绿”行为在宏观、微观层面给各利益相关者带来的风险,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漂绿”的了解。基于此,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健全以政府、媒体为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出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2011~2022年收录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企业漂绿论文为分析对象,从企业漂绿的界定、形式、解释理论、动因、后果及治理等方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学界对漂绿界定、形式的探讨正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制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理论是解释漂绿的主流理论;在关注企业漂绿的制度压力等外因、企业特征等内因基础上,学者更为聚焦于漂绿的内外因联动问题研究;企业漂绿的后果分析视角由消费者、企业自身层面向更为宏观多维的社会层面演进。企业漂绿研究方兴未艾,可向增加漂绿理论研究多元性、强化漂绿动因研究系统性、凸显漂绿后果研究联动性、重视漂绿治理研究协同性等方面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5.
企业漂绿行为的日益普遍推动了相关学术研究的丰富发展。然而,仍缺乏更深入的文献回顾以揭示漂绿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性及影响。文章阐述了企业漂绿行为的内涵、表现形式及衡量指标,基于新古典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制度理论,归纳企业漂绿行为的动机,总结出企业漂绿行为对消费者、企业、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并深入总结在政府、社会和企业三个层面上的治理策略,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漂绿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亦晴  许雅琴  陈思 《财会月刊》2022,(18):142-151
企业环境责任表现披露质量和诚信问题日益凸显,漂绿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变质的副产品。本文以158家重污染企业2015~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基于内外部六个因素对企业漂绿的驱动路径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单个要素不构成企业漂绿的必要条件,各前因条件对企业漂绿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高市场竞争、高企业规模和非高盈利能力是企业漂绿的重要驱动因素,非高市场竞争、非高企业规模和高成长性是企业漂绿的重要抑制因素;高水平漂绿驱动模式有压力主导型和内忧外患型,非高水平漂绿抑制模式有外部监督抑制型和自觉遵守型;动态比较发现,政府监管不力和高媒体关注度对企业漂绿的驱动作用不断加强,严格的政府监管和高成长性对企业漂绿的抑制作用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以2015—2023年中国知网发表的与ESG相关文献为基础,绘制了ESG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得到了以下结论:国内ESG研究起步比较晚,ESG研究各作者和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络,ESG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约束、信息披露、企业价值、绿色金融、绿色创新和公司治理几个方面。国内ESG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根据突现分析,责任投资、碳中和、环境价值将会是ESG未来研究的热点。最后从健全富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加强对企业ESG“漂绿”行为的研究、深入探究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ESG典型案例、将ESG与不同的时代背景结合进行研究、将ESG与其他学科结合五个方面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当前,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企业主体需要更加重视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凸显“碳达峰”“碳中和”这一ESG管理的核心议题。从国内外企业ESG信息披露中有关双碳方面的内容发现,不同企业对ESG价值的前瞻性和实践的主动性尚存在不平衡、不协调,国内外关于ESG数据评级和信息披露,在法源、组织使命、法律身份、评级主旨、产品与服务、模型与权重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ESG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利益相关者对企业ESG表现的诉求与ESG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是否会诱发企业ESG“言行不一”的同群效应?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论基础研究发现:企业ESG“言行不一”存在同群效应;ESG“言行不一”的触发机制受到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大规模企业中,超额薪酬强化了ESG“言行不一”的同群效应;低市场集中度的行业中ESG“言过于行”同群效应并不存在,“行过于言”同群效应则显著存在,而高市场集中度的行业中,ESG“言行不一”同群效应显著存在。本研究在理论上拓展了ESG信息披露的研究路径,实践上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制度构建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ESG)报告作为典型的非财务信息披露载体,整合了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三重维度上的绩效表现,有助于考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当前,ESG信息披露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制度体系亟待完善.本文选取国内首家"H+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昊海生科作为研究案例,总结其ESG治理及报告编制、ESG信息披露内容,在此基础上从ESG信息披露内容和制度与监管两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推进ESG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关注并按相关标准编制ESG报告,而实质性议题的识别及确认在整个ESG报告编制中发挥着关键指引作用。本文首先在梳理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实质性议题时参考的编制标准基础上,总结ESG报告实质性议题的确立程序。其次,以2021年度我国披露ESG实质性议题的37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经过手工收集、Python文本识别、数理统计,得到企业实质性议题词频分类统计表,发现公司最为关注的是职业健康与安全、合规经营、公司治理、员工权益保护、风险管理、产品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进一步地,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的方法,以企业关注度排名最高的前十项实质性议题和参考标准为检验变量,对其进行实质性议题披露和参考标准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在ESG实质性议题识别和确定中所参考的编制标准具有显著差异,ESG实质性议题披露在行业、企业产权性质、企业污染程度以及企业生命周期方面同样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漂绿: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亵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漂绿”现象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极低的漂绿代价。企业应停止“漂绿”,重回承担社会责任的正确道路上。  相似文献   

13.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与治理(Governance)三个因素的简称,是企业履行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的核心框架及评估体系,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我国尚未出台统一规范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与披露指引,上市公司“迎合”披露与信息披露率低,制约了ESG生态系统的发展。在系统分析国际ESG信息披露标准以及ESG信息披露原则(指引)建设与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对比分析GRI、SASB、ISO26000等国际ESG信息披露标准以及信息披露原则(指引),借鉴国际ESG发展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框架、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与信息透明度,助推“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宏观政策在微观企业层面加快落实,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涛  韩云飞 《中国质量》2024,(1):99-105
“双碳”目标下所呈现的社会责任领导力以及价值重塑红利所激发的企业活力,使得央国企成为市场可持续关注的主线之一。本文选取国外金融领域涉及ESG的相关文献,遵循ESG体系流程,从ESG起源、中国企业ESG信息披露及评级、央国企报告内容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在ESG背景及文献综述方面,本研究主要介绍了ESG信息披露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ESG对股票市场、债券和基金的影响、ESG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在央国企的实践介绍中,本研究聚焦战略规划、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内部培训四个维度,不断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本文最后基于中国质协的业务特点和央国企实践结论,提出未来质量领域结合ESG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苏睿芯  杜建国  金帅 《企业经济》2023,(12):139-149
面对高昂的绿色转型成本,投机漂绿成了部分高碳企业难以抵抗的诱惑,并逐渐渗透进绿色金融领域。为了加速高碳企业开展实质性的绿色转型,本研究从金融支持的视角出发,构建由高碳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组成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严格监管和金融机构严格审核的“双严”策略以及将企业信用等级与行为挂钩的举措,均能够有效约束高碳企业的投机漂绿行为。增加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服务声誉收益,能够激励其采取严格审核策略。政府的奖惩机制能起到良性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但惩罚效果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因此,政府应重视提高高碳企业绿色转型的主观意愿,鼓励金融机构严格化、标准化绿色金融服务范畴,积极发挥政策引导和监管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ESG报告鉴证作为提高报告信息质量的第三方治理机制,能否降低ESG评级分歧值得关注。本文选择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ESG报告鉴证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研究发现,ESG报告鉴证与ESG评级分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影响机制分析表明,ESG报告鉴证可以通过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降低ESG评级分歧。进一步区分鉴证机构类型发现,境内鉴证机构提供的ESG报告鉴证更能降低ESG评级分歧,但ESG报告鉴证是否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是否由年报审计机构提供则不会对其降低ESG评级分歧程度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掘了降低ESG评级分歧的潜在路径,为如何提高ESG评级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ESG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综合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简单来说是一种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非财务性企业评价体系。ESG既要求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中考虑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因素,也要求投资者在评估企业过程中考虑企业ESG绩效。透过ESG绩效体系来制定明确的ESG战略目标,利用分析、决策和披露ESG报告来证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ESG报告在房地产及资产管理领域被不断认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回顾A股市场ESG信息披露规则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北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现状和问题,包括监管要求或成为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助推力;不少公司披露的ESG信息流于形式等.本文认为,目前ESG信息披露制度投资需求导向不明显、缺乏权威而系统的指引,执行中上市公司的认识不足、能力不够,建议相关部门推出披露指引,加强内外协同,注重监管引导.  相似文献   

19.
<正>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绩效,是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近年全球兴起的可持续投资便是通过平衡传统投资与ESG的见解来创造价值,以改善长期投资回报。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ESG信息愈来愈受各方重视,政府、监管机构、交易所等加大力度推动ESG发展,强化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袁帅  裴潇 《财会月刊》2023,(1):138-146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双碳”目标是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郑重承诺。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尚不能充分反映气候事项的财务影响,本文在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气候披露准则理事会(CDSB)等组织关于气候信息披露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构建“双碳”背景下我国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的理论框架,并以宝钢股份为例,探讨企业如何以年度财务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为载体披露气候信息,促进两种报告的内容相互衔接、交叉索引,使利益相关者充分了解企业气候行动及其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