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共有产权保障住房运作模式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是在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家庭自助与政府帮助相结合的保障形式,在申请审核、产权份额设计、分配供应及后期上市等方面都有新的做法,并体现了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比较适合房价相对较高的大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同时,要形成长期的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制度,还要解决申请供应的常态化,后期管理的有效性等问题。建议在供应过程中形成轮候机制,在后期管理中形成属地化管理机制,以促进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现有住房保障模式下存在的“夹心层”住房问题,本文从住房保障对象识别、保障方式选择、住房补贴标准确定、补贴金额计算等方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住房保障模式,该模式以货币补贴替代目前的实物补贴,实现了“收入越高补贴越少”的反向递减补贴效果,实现了住房保障的垂直公平,解决了现有模式下的“夹心层”问题,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现有住房保障模式下存在的夹心层住房问题,本文从住房保障对象识别、保障方式选择、住房补贴标准确定、补贴金额计算等方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住房保障模式,该模式以货币补贴替代目前的实物补贴,实现了收入越高补贴越少的反向递减补贴效果,实现了住房保障的垂直公平,解决了现有模式下的夹心层问题,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总结提炼杭州已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以临平先行先试,推动杭州共有产权保障住房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探索形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可复制推广性的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海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但是游离于保障政策之外的"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本文着重阐述了上海"夹心层"人群的产生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了上海住房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解决上海住房"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的保障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共有产权在房保障制度及其实践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涉及相对单一的私有产权和国有产权以共有产权形式结合在一起,通过应用共有产权理论并结合姜堰、如皋、淮安等城市试点实践加以分析,这在产权理论上是可以探讨的,在现行法制下是可行的,在实践中是可操作的,但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7.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和住房保障事业的深化改革,共有产权住房逐渐成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起改善一二线城市普通家庭居住条件的重任.目前,我国的共有产权住房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各地方政府均未出台科学系统的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后评价方法,缺乏适宜的信息反馈机制,因此开展后评价研究将有助于住房保障实施机构实现闭合的... 相似文献
8.
日前,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和闸北分会在闸北区房地产交易中心共同举办了"共有产权保障房分配和管理研讨会",来自政府部门、高校、企业和媒体代表,以及分会专委的领导等40余人参加了研讨。一、共有产权保障房的供应现状共有产权保障房制度是上海住房保障工作的创新,也是上海"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底,上海在徐汇、闵行区实施共有产权保障房试点, 相似文献
9.
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作为上海市“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启动试点并于2011年在全市范围全面实施申请供应以来,为缓解本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海市闸北区自2011年开展首批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供应以来,三批次累计接待咨询1.5万户,已有4331户申请家庭选房签约并陆续办理入住手续。2013年5月,闸北区开展了新一轮的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供应工作,全区共接待约9700户家庭政策咨询,受理2984户家庭的申请,目前正在进行户籍、住房、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核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但是游离于保障政策之外的"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本文着重阐述了"夹心层"人群的产生及其形成的原因,并从完善住房供给体系与和优化住房政策两各途径探讨解决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共有产权住房是对现行保障性住房的有益补充,但是目前仍存在“弃选”现象。以北京市为例,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罗兹模型探究共有产权住房“弃选”现象的成因,进而提出优化路径。应构建流动性政策网络体系,打开闭合政策网络,加大对议题网络话语权的重视,完善立法监督体系,建立社会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共有产权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共有产权住房试点也随后于4月份在住建部部署下在淮安、上海、北京等六地铺开。共有产权住房是我国住房制度的又一重要改革。一、共有产权住房典型模式在我国,共有产权住房的发展并不久远,综合全国各城市的实践经验,有三种模式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夹心层”群体的住房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红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2):191-192
2010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下文简称"公租房")建设, 相似文献
14.
《企业活力》2017,(4)
自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实中取得了积极成效。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显现出需要进一步细化、体现更加可操作性的要求,尤其是在政策支撑体系方面,如何从政策层面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施策,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现实命题。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撑体系发表真知灼见,以期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16.
"弱有所扶"是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民生建设目标。住房保障是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助推器。当前我国住房保障的实践困境在于契合度偏差:一是制度执行低效化;二是管理机制混乱化;三是供给主体单一化。因此,只有积极扩展住房保障的制度空间,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居者有其屋",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就要求:一要强化动态监管,兜牢"弱有所扶"的底线;二要落实政府主体责任,织实"弱有所扶"的密网;三要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健全"弱有所扶"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提出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完善长租房政策,在保持房地产稳定的同时,实现与经济发展、城镇化协调推进。未来,我国住房需求的空间之一,就是包含租和售(买房、换房、升级消费)在内的合理住房消费。 相似文献
18.
《企业活力》2017,(4)
自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实中取得了积极成效。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显现出需要进一步细化、体现更加可操作性的要求,尤其是在政策支撑体系方面,如何从政策层面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施策,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现实命题。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撑体系发表真知灼见,以期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
“十二五”期间,既是我国住房保障加大力度推进的时期,又是住房体系和制度进行重大调整的时期,在编制住房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面临许多矛盾.困惑和难点。在此,将遇到的几个难点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