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阶段,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给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为适应时代发展,我国企业积极尝试数字化转型,为了更好地揭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文章通过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以2007—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绩效提升有正向影响,这种正向影响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表现更为明显,而降低管理成本、融资成本是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提升产生正向影响的重要作用机制;此外,新冠疫情冲击强化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提升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VUCA环境不断加剧,提升组织韧性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260份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网络嵌入对组织韧性存在多重影响,企业的网络嵌入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组织韧性的提升;知识搜索在网络嵌入和组织韧性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向调节知识搜索和组织韧性的关系.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组织韧性的研究边界,也为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相关企业组织韧性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服装行业作为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采用双案例研究方法,选取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和报喜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两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服装企业实现有效供给、智能制造。最后为传统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肖静华 《改革》2020,(4):37-49
现有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尽管指出了从工业化到数字化的转型是一种根本性变革,并分析了数字化与工业化的具体差异,但对于为什么这一转型是一种根本性变革,即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跨体系性质,目前还缺乏整合性研究。本文研究表明:一方面,驱动因素的改变,使工业化体系和数字化体系的资源属性和信息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此引致企业边界、市场基础、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及价值实现均发生了系统性变革,因此,企业从工业化向数字化的转型是跨体系转型而非同一体系内的转型;另一方面,管理适应性变革是企业突破工业化体系的路径依赖、构造数字化体系的新路径,是实现跨体系转型的关键,其中,适应性组织学习是管理适应性变革的重要方式。这一研究阐释了企业跨体系转型的根本原因,从企业层面揭示了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在机制。这些结论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具有知识增进的价值,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亦具有管理启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企业内部风险视角,对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数字化转型影响绿色发展的路径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来推动绿色发展。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在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更加明显。该结论不仅对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和企业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作出了增量贡献,还为推动智能经济新形态和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除了技术进步和资源扶持外,更需要有效激发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基于企业行为理论,通过选取2012-2021年制造业行业的上市企业,研究了期望业绩差距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实证发现,期望业绩差距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之间呈“U型”非线性结构关系,即在期望业绩顺差和期望业绩逆差越大的两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越强,表明我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有“居安思危”的谨慎性需求,也有“穷则思变”的变革性需求。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期望业绩顺差因资源冗余效应,期望业绩逆差通过倒逼管理者增加创新投入和改进组织韧性,提高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期望业绩差距下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提高企业未来期望业绩,但具有时滞性。  相似文献   

7.
段博林 《科技和产业》2023,23(22):33-39
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边界作用。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信息披露质量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关系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企业加快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政府部门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市场竞争机制作为企业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鲜有文献关注市场竞争对微观企业数字化变革的影响与渠道。本文以2014—2018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作为一项政策冲击,运用准自然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市场竞争机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市场竞争机制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增强管理层激励有效性、提高企业管理决策水平、强化企业创业导向这三条渠道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机制对市场化程度更高、创新环境更好、成长期、数字化规模更大的企业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后最终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本文在理论上印证了市场竞争机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也为大力完善公平市场竞争制度以推动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明洋  张乃丽 《世界经济研究》2022,(10):118-134+137
近年来,企业为应对数字经济发展潮流纷纷推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效果备受关注。关于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走出去”在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文章针对该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发现,当OFDI可变成本小于贸易可变成本时,企业数字化转型会促进“走出去”,反之则起到抑制作用。实证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利用数字化转型关键词词频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并使用该指数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企业“走出去”,并且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走出去”的影响不存在地区异质性,但与企业类型、行业和促进方式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走出去”,但电子商务的发展则抑制了“走出去”;此外,政企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走出去”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技术革命引致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基于文献调查法,回顾实体零售企业经历了内部管理、渠道到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历程,分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信息处理负担加重、传统层级组织结构“刚性”凸显、零供协作关系亟待升级迭代等组织问题,提出实体零售企业应建立以数据运营中心为驱动中枢的旋转木马型组织结构、重构部门职能、建立零供共生关系以及与平台企业跨界深度合作的新型组织外部关系,以响应数字时代的管理新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技术迭代和动荡多变的数字化转型情境下,如何克服转型惯性阻碍,稳健推动转型进程,是传统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共性管理难题.本文通过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全面剖析传统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组织惯性阻碍,从而梳理数字化转型的轨迹、特征和阻碍,以及克服惯性阻碍的双元领导和管理举措,进而提炼出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的权变管理思想.研究发现,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包含传统制造、在线零售、平台和生态四个阶段,每个转型阶段在文化层、执行层、资源层和决策层这四个方面特征具有独特性,由于每个转型阶段目标和特征不同导致组织惯性来源不同.杨文龙通过变革型和交易型双元领导和系列管理举措化解转型阻碍,同时,领导风格的转变兼顾转型绩效和转型风险.此外,数字化转型的情境多元、特征多元、阻碍多元、举措多元和领导双元构成数字化转型下的权变思想,为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克服惯性阻碍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企业提升创新水平同时节约成本费用,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选取2013—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得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和降低成本费用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创新水平和成本节约发挥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对日本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日本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均遭受重创,以往建立的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被阻断,传统优势的匠人技术也面临很大风险。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必须加强企业灵活应对环境急剧变化的自我变革能力即动态能力,重建一个"高效+经济安全"的韧性供应链体系,而数字技术对增强企业动态能力具有突出的作用,为此,日本政府实施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针对现实困境,日本政府采取强化工程链的设计力、制造现场活用5G等通信技术和加强数字化人力资源保障三大策略,力图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工程链和供应链的无缝连接,搭建全新的生产模式,保持和提升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日本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可为中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鑫  聂迎春 《科技和产业》2023,23(3):192-197
企业可充分利用数字要素解决经营困难,从而提高业务竞争和抗风险能力,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纾困的必然选择。中小制造企业存在资金薄弱、经营范围窄、目标市场单一等特性,其数字化转型阶段和技术路径选择与大型制造企业存在差异,需要洞察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关键瓶颈,结合实际问题探讨转型路径与对策。为此,梳理了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瓶颈问题,探究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因素,进而提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动态演进路径。研究建议加强顶层规划意识、发挥业务战略导向、注重组织保障建设、引领企业转型探索、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健全技术标准规范,推动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字化转型视角,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传统DEA模型结果显示,2007-2020年企业创新效率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且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环境中,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的规模效率仍保持较大优势,但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的纯技术效率优势正逐步被替代。(2)似SFA模型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政府支持、行业竞争、教育环境和开放环境等是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3)调整后DEA模型结果显示,整体上剔除环境因素后企业创新效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创新环境的改善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技术适应能力等来提升创新效率。(4)Tobit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企业规模、企业年龄、资产收益率、负债结构、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和机构持股比例等因素是影响调整后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日益成为重要的趋势。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熵权法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指数,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升级、数字化创新升级及数字化效益升级对于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璐  赵慧娟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15-122
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汽车制造企业顺应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诸多汽车制造企业对自身数字化转型能力的认知不足导致其数字化转型进程较慢,通过分析不同车企的数字化转型特点,从内、外两个维度对影响其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明确评价指标,采用AHP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发现数字化设备设施及数字技术应用是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其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当前,中国传统产业仍然存在数字化转型战略缺失,数字软实力薄弱;工业互联网较弱,智能制造水平不高;智能服务体系缺乏,数字平台赋能不足;经营管理模式落后,数字生态环境滞后等问题。提出传统产业要从数字软实力提升、数字智能制造、数字平台赋能和数字生态建构等路径入手,让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增长更持续、效率更敏捷、结构更高端、发展更绿色。在此基础上,从研发投入、人才培养、政策杠杆和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等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本文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通过对“金风科技”和“陕鼓动力”的纵向双案例研究,探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经历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融合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差异化产品研发流程经历了产品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再到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数据采集分析能力、生产过程数字化能力、运营方式平台化能力是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层面主要因素,且三种因素的演化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从数据存储阶段到数据融合阶段的演进过程。研究成果丰富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基础理论,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 能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余鲲鹏  李伟 《科学决策》2021,(11):49-65
基于技术扩散和动态能力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大数据赋能制造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组织惯性障碍.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扩散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组织惯性组合,对企业不同维度动态能力发展形成障碍;企业可通过规划和构建针对性惯性克服机制,推动大数据技术扩散演进、动态能力跃升,实现大数据赋能企业转型发展.研究成果可为阐释大数据赋能制造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洞察,为企业部署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