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表明,单纯从产权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是有很大缺陷的,需要从新的视角去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之所以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国有企业问题,是因为国有企业或多或少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态度及其行为反映了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和国有企业改革所引起的福利改变。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表明,单纯从产权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是有很大缺陷的,需要从新的视角去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之所以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国有企业问题,是因为国有企业或多或少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态度及其行为反映了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和国有企业改革所引起的福利改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为了生存选择了民营化.在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过程中,其所涉及的利益群体均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及利益选择.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最关键的一环即产权转让,其涉及到包括政府、购买者及寻租者三方的不同利益.因此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处理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平衡各利益群体的利益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特点及其固有矛盾,使国企改革成本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亏损面的扩大,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国家财政负担的加重等,构成了国有企业改革成本.  相似文献   

5.
人的行为假定与道德因素、制度创新本身的时滞和改革成本、改革战略等因素从深层次上影响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导致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进展缓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必须矫正传统的行为假说、合理选择制度创新主体、协调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化解改革成本、适时完成改革战略转换。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新思路、新突破 ,在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基础上 ,从企业家人力资本利益角度出发 ,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创新在于重视企业家群体的人力资本 ,特别要重视企业家薪酬水平与激励作用、创新与构建企业家分配机制的形成。解决这一问题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大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的行为假定与道德因素,制度创新本身的时滞和改革成本,改革战略等因素从深层次上影响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导致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进展缓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必须敌正传统的行为假说,合理选择制度创新主体,协调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化解改革成本,适时完成改革战略转换。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外部制度环境阻碍 (一)国有产权制度的固有缺陷.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并购,应理解为是一种产权变革的过程.而由于我国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其国有资产的特殊性质,使并购变得更为复杂.改革后的国企,虽然理论上最终所有权没有改变,只有中央政府才是国有经济的唯一所有者,但事实上产权却不确定地分布于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地方国有企业,不仅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实际控制权,而且还拥有部分的剩余收益权,从而使得国企的并购呈现出一种"准兼并"的行为特征.在这种产权结构下,国企产权的无偿调拨和无偿流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对国有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的举措,是国家的一种重大政策性选择,其目的主要有二:一是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二是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对国有企业的债转股行为应予准确界定,并进行相应的经济立法,对立法模式和立法内容进行选择和确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产权归国家所有的特殊性质以及享有的诸多政策优惠,承担着更多经济功能以外的社会责任,因而国有企业的社会成本也就比其他企业更高。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不断改革与发展,其社会成本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社会成本构成出发,逐一探讨了针对国有企业社会成本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国有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剥削制度,由于不存在剥削,因此国有企业能够比非公有制企业的效率更高。但国有企业在世界上不是普遍存在的,即只能在少数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存在。现在,新加坡共和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不可能有任何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企业,事实上所有的新加坡政府办的企业都是公营企业,而且还都被西方国家认为是很不规范的公营企业。因而,中国改革国有企业不可能学习新加坡模式,中国建立公营企业也不应当学习新加坡政府办的企业。盲目地学习新加坡,会给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灾难,也会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中国公营企业制度的建立与规范。如果中国只有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公营企业,缺少具有社会主义特性的国有企业,那改革之后中国就不会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了。因此,坚持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就是坚持中国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2.
袁毅  郭凯宇 《西部金融》2004,(11):33-34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向主要是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安排上的特点,其委托代理关系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制约了国有企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试图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出发,分析其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和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逐步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特色改革之路.34年来,政府官方和民间对国有企业改革呼声很高,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突破和成绩,但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改革步履维艰,阻力很大.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历程入手,先分析国有企业的性质进而探究国有企业改革的阻力并且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股份制作为一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尝试,目前正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点。本文拟从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的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承包经营责任制虽然对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明显地表现出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难以规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短期化行为,不能使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以及强化行政干预、软化经济和法律手段等缺陷,也不能成为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由点到面推行股份制的管理方式,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利益机制是企业活动的源泉,企业分配制度是其利益机制的核心内容与具体体现.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急待调整改革.  相似文献   

16.
自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实施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认为传统体制的根本缺陷是权力过分集中,经过16年来的改革,国有企业已基本上实现了从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随着改革的深入,经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改革投资体制、价格体制、金融体制、中央政府对整个经济的直接控制能力逐渐变弱,国有企业(包括地方政府)的行为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变得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它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从目前来看,国有企业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来说,尤其是近年来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本文拟从国有企业目前的现状出发,分析国有企业处于低谷的原因,以及如何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之一就是解决代理人侵犯委托人权益的“代理问题”,以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代理问题出发,提出了若干解决办法。一、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代理问题“代理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来已久。它是由经理阶层的出现及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引起的。传统的企业制度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了纳税行为的性质问题,认为人民纳税不仅仅只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权利,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纳税行为的性质已经发生了从义务到权利的根本转变;国家征税不仅仅只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国家不仅仅只是为了其自身的运行需要才征税,而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而征税,或者说国家因为要为人民做事而征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保护人民的财产,是国家的基本职能,是国家对人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研究的结论是:国家不是因为已经为人民做了事才要征税,而是因为国家要为人民做事才征税.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背景,从大股东利益侵占和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642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利益侵占的目的,具有较强的现金股利偏好,而机构投资者和管理层持股并不能有效地限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了股权结构,减少了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从而增加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