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合同欺诈方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从我们查办合同欺诈案件情况分析,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形式:1.假冒或盗用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骗取财物。欺诈当事人不具有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采取伪造手段,虚构合同主体或者假冒、盗用他人名义与对方签订合同,进而骗取对方  相似文献   

2.
一、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打击经济欺诈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打击合同欺诈工作抓紧抓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市场主体的基本行为,没有规范的合同行为,就没有健康的市场秩序。当前,经济欺诈情况十分严重,有的伪造营业执照或盗用他人名义,虚构主体资格;有的以紧俏商品为诱饵,“投”其所好;有的先给对方部分预付款或货物,引诱对方上钩,骗取全部货款或货物;有的恶意串通,非法套取国家资产等等,严重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给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巨大损失。据测算,现在全国每年有上百亿元的国有资产因合同管理不善而流失。一…  相似文献   

3.
执法卡片     
其他利用合同欺诈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其他利用合同欺诈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是指除《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规定的七种合同欺诈行为以外,其他利用合同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实际生活中,合同欺诈的形式和手段花样翻新,经常变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执法实践来看,这些手段有:虚构产品销售渠道或假称包销、回收产品,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和履行合同,从中骗取财物;提供虚假但保,即以虚假的财产、权利、保证人作担保,骗取对方信任,进行合同欺诈;以联营、合伙为名订立合同,骗取对方投资;把虚假的或者没有实用价值的所…  相似文献   

4.
执法卡片     
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行为盗用、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欺诈行为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利用合同骗取财物,是指行为人利用虚假的广告和信息,诱人签订合同,骗取中介费、立项费、培训费、服务费及其他各种费用的行为。这类合同欺诈案件具有以下特点:1.行为人先发布虚假广告,在广告中进行虚假宣传和承诺,引诱不特定的相对人与之签订合同;或者由中介人传播虚假信息,介绍并撮合他人与行为人签订合同。2.行为人往往与中介人串通,相互勾结,共同实施欺诈行为。3.这类案件既有虚假广告行为,又有合同欺诈行为。通过虚假广告进行要约引…  相似文献   

5.
潘楚 《中国市场》1998,(8):42-3
<正> 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犯罪,就是在订立或履行经济合同的过程中,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骗取公私财物。他们往往隐瞒事实真相或以虚假的事实,导致对方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信以为真与之签订合同,交付财物,从而骗取财物。  相似文献   

6.
骗你先商量———合同欺诈伎俩曝光●潘楚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犯罪,就是在订立或履行经济合同的过程中,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骗取公私财物。他们往往隐瞒事实真相或以虚假的事实,导致对方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信以为真与之签订合同,交付财物,从而骗取财...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是最值得信赖、使用最为广泛的结算方式。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特征意在减少或消除买方收不到货款、卖方提不到货物的风险。但信用证自身存在的理论上的漏洞,给不法分子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提供了机会。经常进行欺诈的方式包括:虚构交易、伪造单据,骗取货款;伪造信用证进行欺诈;买卖双方互相勾结,对银行进行欺诈;涉及承运人的信用证欺诈;利用信用证软条款欺诈。针对信用证欺诈的种种表现,信用证交易涉及到的各方当事人,包括买方、卖方和银行都要加强防范,将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欺诈通常是指在国际货物贸易、航运、保险和结算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纰漏,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以非法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货物、金钱或船舶的行为。根据进出口业务的主要流程,国际贸易欺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国际贸易合同主体欺  相似文献   

9.
执法卡片     
以部分履行骗取对方全部履行的合同欺诈行为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区别合同欺诈行为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合同违约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区别: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欺诈是利用合同形式进行欺骗活动,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合同违约则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合同的履行来获得实际经济利益,其违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本质区别。2.未履行合同的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犯罪,就是在订立或履行经济合同的过程中,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骗取公私财物。他们往往隐瞒事实真相或以虚假的事实,导致对方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信以为真并与之签订合同,交付财物,从而骗取财物。一些犯罪分子公开宣称:"玩的就是合同,吃的就是合同。"于是这种"先商量"式的诈骗新招迭出,花样翻新,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的当家人不可不防。且看骗子的伎俩曝光之一:伪造证件,瞒天过海。伪造营业执照、许可证、海关和商检证明、提货单、身份证、工作证等有关证件,骗取对方信任。河南安阳市无业人员…  相似文献   

11.
近来在核对应收账款往来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较突出的有:1.原单位属个人承包,承包期已到,承包人已更换或已离开单位,或承包期间来建账或账册随承包人带走;2.对方单位地址变更或无法查找;3.对方在收货时发现短少破碎等,已在货款中扣除,但货物仍在对方仓库,有的  相似文献   

12.
(一)欺诈的一方一般为定作方,定作物也比较容易加工制作,且加工费可观,以诱使承揽方与其签订合同。(二)欺诈方订立承揽合同的目的就在于骗取对方的钱款,因此,这类合同一般都订有“质量保证金”、“定金”、“加工设备押金”等或以其他名目收取费用的条款,由承揽方先行支付,且数额不大,以避免引起司法机关的注意。对方即使被骗,也不愿再花时间和精力进行追索。(三)在合同的质量或验收条款中设置苛刻的标准或条件,或由定作方对该条款作随意解释,使承揽方无论怎么努力,也难以达到定作方要求的质量标准,以此作为承揽方违约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国外不法客商想方设法以不付或少付货款的形式从中国外贸企业骗取货物的行为又有所抬头。其中,有的涉案金额达550万美元之巨。虽经多方努力,出13商仍损失惨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王甜 《中国商办工业》2010,(18):234-235
诉讼欺诈行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犯罪手法。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提起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为手段,提出虚假或伪造证据,欺骗法院,通过法院的错误判决骗取他人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现在诉讼欺诈现象越来越多,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日益突出。对于诉讼欺诈行为能否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以何罪处罚,已成为当前刑事司法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诉讼欺诈行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犯罪手法。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提起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为手段,提出虚假或伪造证据,欺骗法院,通过法院的错误判决骗取他人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现在诉讼欺诈现象越来越多,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日益突出。对于诉讼欺诈行为能否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以何罪处罚,已成为当前刑事司法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特许经营欺诈的定义就通常意义上的欺诈而言,是指民事欺诈。最高人民法院将民事欺诈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在特定的条件下,主要是以欺诈方法骗取财物的数额达到规定的金额时,将构成诈骗犯罪,这被称为刑事欺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多次发生诈骗的破坏活动,使国家财产遭到很大损失。从已发生的案件来看,海上诈骗的方式有:以船舶代理人的身份,承揽货物,在货物运输途中,宣布船舶失踪,以诈骗货物和保险费;出具空头的假提单,直接骗取银行货款或买主的货款等。当前,在南中国海域,海上诈骗活动比较频繁,严重破坏这一海域国际贸易正常开展,并给贸易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带来巨大威协和损失。因此,对此要引起警惕,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零售业整风     
《商界名家》2005,(11):89-91
近期,商务部会同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整治商业零售企业恶意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的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9.
国际信用证欺诈的新特点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近年来信用证欺诈新特点概述 传统的国际间信用证欺诈无非是:第一,受益人伪造单据,骗取银行付款,使得开证申请人财货两空;第二,开证申请人开出假信用证,取得单据骗取货物;第三,开证申请人伙同受益人以虚假的交易作为开证理由,开立空信用证,伪造单据,共同骗取银行的打包放款;第四,开证申请人利用"软条款"信用证,使受益人难以做到单证相符,从而拖延付款甚至拒绝付款.笔者对近年来国际间信用证诈骗的众多案例研究发现当今信用证诈骗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孙琦  王扬 《商业研究》2004,(3):54-55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支付货款的方式。在使用信用证进行结算时 ,应特别注意保护信用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受益人提供伪造单据来利用信用证骗取货款时 ,银行有权请求申请人偿付与单据表面相符的信用证 ,同时 ,申请人也可以利用信用证独立原则的欺诈例外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