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人情礼往礼金支出在农户年支出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农民名副其实的负担。本文对人情礼往行为的过程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农村人情礼往中非常规现象的产生及致使礼金成为农民重负的现象解释,最后提出了对农村人情礼过往矫正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春节期间,笔者在农村采访时发现,农民收入连续多年稳步提高的同时,“人情消费”也愈演愈烈,这让部分农民甚感为难,有的农民仅在春节期间就将一年的收入花个精光。“人情消费”已成为农民深感“头疼”的一种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这些负担该自减时下,人情礼压得农民抬不起来头,什么小孩生日要生日礼,结婚要婚礼,老人做寿要寿礼,丧事要丧礼,参军上大学……其礼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据一农民介绍,他家仅冬季随礼就花去2000多元。如今50元、100元已觉拿不出手。你今天送我50元,明天...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交往的日益广泛,全国城乡生活中“人情礼”遍布每个角落,价码也在不断提高。尽管人们谈“情”色变,并试图刹住人情风,但人情风不仅没有平息的迹象,反而常刮不止,越刮越烈。——天津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连续9年调查,天津市农户送礼全额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989年户均达195元,比1981年增长4倍多。馈赠礼金占纯收入的比重由1981年2.2%,上升到1989年4.3%。1989年,天津农村人情赠送金额已达2亿元。——浙江省有关单位对3000户农民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正在迅速展开,"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减免农业税"等一些积极的导引政策和经济手段相应出台.然而,农村如此之大,农民如此之多,基础如此之弱,只等城市和工业"拖"未必能拖得动;在财富积累、资源存量并不丰裕的情况下,期望靠"予"的方式让农村尽快发展,只能是杯水车薪.要改变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就要从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开始,由"新"入手,让农民得"新知"、有"新解"、出"新招",不断释放新农村发展的内生力量.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思维习惯、文化观念等,从而真正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因此,探索转型期培育新型农民的途径与方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6.
农村私企老板与职工的关系并非纯粹的雇佣或上下级关系,人情被当作一种有效的非正式的手段用于建立和促进双方关系。人情运作的目的,除了沟通感情、加强联系外,资源交换以获取物质性利益是其最主要的考量。另外在"做人情"过程中炫耀地位和面子的心理导致农村私企老板与职工人情频繁甚至泛化。人情如果运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冲突,陷入"人情困境",人们通常会考虑自身所付代价和权衡得失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相当一部分家庭背上了一种沉重的,甩不掉的隐性经济负担——人情费。“一家喜事百家愁”、“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现象随处可见。不少农民因此而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人情礼“多如牛毛”,且有越刮越猛的势头。首先是送礼名目不断增加。尤以婚嫁寿丧最为普遍和严重。属于“小人世界”的有三朝、满月、周岁、三岁、六岁、九岁、十二岁以及年年春节的压岁钱等;属于“成人世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市域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迁安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的工作思路,把"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惠农实事工程,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修身之道     
杨绛 《秘书工作》2013,(2):20-20
人的躯体是肉做的,不能锤打,不能火烧水淬。可是人的灵性良心,愈炼愈强。灵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时候,得宽容,允许身心和谐。克制自己,当恰如其分。孔子曰":礼者,理也。""理从宜。"这就是说",礼"指合理、合适。礼"以治人之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人的感情,都由肉体的欲念而来,需用合理、合适的方法来控制。这就要求"达天道,顺人情"。  相似文献   

10.
洋心洼乡控制农民负担刹“三害”傅志祥近年来,一些农村中公款吃喝、人情推销树苗、人情推销年画挂历等现象呈蔓延之势。农民反映这些以权谋私的人为“春推树苗冬销画,一年四季苦嘴巴”.称这些现象为加重农民负担的“三大公害”。洋心洼乡审计站迎难而上,把减轻农民负...  相似文献   

11.
杨华 《乡镇论坛》2020,(1):29-29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它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也是农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但是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却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乡风,诸如人情整酒风、大操大办风、庸俗表演风、天价彩礼风以及不赡养老人的风气。这些不良乡风之所以会在农村地区大行其道乃至泛滥成灾,与市场要素进入农村社会有关,市场化使得农民相互间的依赖程度降低,相互间的攀比和竞争意识加强,而人情酒席、歌舞仪式、婚嫁彩礼等是最具展示性和显示度的竞争标的。  相似文献   

12.
加快对农民素质提升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农民自身的发展."有文化、懂经营、会技术"的新型农民的培育,是农民素质提升的综合体现.通过对农村人口素质提升,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为工业发展搭建平台.让其带动农村的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产生带动和聚合效应.对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人地矛盾:未现之谜与二轮延包处置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首次"确权固化"以来,近40年的中国农村人地关系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二轮承包以来,人地不匹配累计人数约为2.09亿人,人地不匹配的耕地面积达到6.32亿亩.虽然农户往往不再以地为生、以农为业,但却仍然"依靠土地而不依赖土地".中国农村人地矛盾暂未显现的原因包括:家庭经济收益格局的变迁使得农民不再以地为生;熟人社会中的人情租流转缓解了农村人地矛盾,非正规农地流转市场优化了资源配置;中国农村土地承包"期内稳定"的制度安排结果.据此,可通过推进入城落户农民的承包地有偿退出和探索承包地的承包权股份制改革等来缓解人地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必须发挥农民这一主体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让农民自办农村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和发展中国家,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近1亿人口中有7000万人是农民,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我们常讲,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全面实现中原崛起,重点在农村、农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富,天下足;农民定,天下安。"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数量,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帮助农民实现充分就业。笔者认为,破解"三农"难题应从农民增收"下笔",农民增收要从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抓起。  相似文献   

18.
“三农”工作一直是我党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习总书记在2013年12月23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解决好“谁来种地”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本文从农村科普专业报纸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加强的工作,希望给其他从业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三农"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加快发展休闲农业,让第一产业的农业"接二连三",就是贯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大决策的具体实践。一是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种养业结合,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发展。为适应观光、休验、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农村地区推广并实施是解决当前农村金融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让农民自愿接受并主动尝试应用是推广农村互联网金融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农村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出发,简要阐述了当前几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基于农村电商视角提出了"政府+金融机构+自主研发农村电商平台"模式和"自营式农村电商平台+金融机构"模式两种新型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并针对农村地区推广这两种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