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工作全面铺开,到目前已进入向深层发展的阶段。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将使企业依法拥有的经营自主权逐步到位,使企业有可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从而成为市场的主体。随着转换经营机制工作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一批善于经营、有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开拓的企业家。同时,随着企业自主权的落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为一大批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促进中国企业家队伍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柳国炎 《上海改革》1993,(11):14-15,38
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上海工业系统的许多企业积极用好用活已拥有的经营自主权,主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促进经营机制转换。  相似文献   

3.
杨帆 《辽宁经济》2002,(8):17-17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多年来,以搞好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城市改革尝试了许多改革方案:从放活自主权、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利改税、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理顺企业外部环境、承包制直到股份制度试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虽有所改善,但机制不活、效益不高、自我发展能力弱、结构调整慢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不在于国有企业本身,而在于它的体制与机制,这就提出了国有企业的生存发展取决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问题。根据市场经济要求,真正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企业必须实现二个分离;政企分离和所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并非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例之中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议论的中心是如何才能使《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赋予企业的14项经营自主权得以全面的落实。有人认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之所以未得到全面落实,主要是因为政府(特别是企业主管部门)不愿意放权。政府机关之所以不愿意放权,除了某些认识方面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政府的职能没有转变。因此,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希望在于国家行政机构和行政制度的改革,彻底转变政府的职能。也有人认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之所以未得到全面落实,主要是因为企业不敢争权,不敢用权。企业之所以不敢争权、不敢用权,除了与市场发育不健全和法制建设不完善有关之外,主要是因为企业的产权制度没有改变,企业的负责人还完全是由政府指派的。因此,企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产权制度制约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过去十几年的企业改革,主要是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没有或很少触动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传统产权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制约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经营机制的转换。 1.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下,企业难以做到自主经营。首先,企业名义上是国家的,而实际上是政府或政府部门在行使所有权。政府集经济管理权和企业所有权于一身,必然导致双重职能的交叉而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其次,《条例》虽然确认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但在产权关系不明晰的情况下,企业又很难摆脱政府的干预。 2.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下,企业难以做到自负盈亏。原因很简单,就是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人财产,很难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亏损的后果只能由国家承担。 3.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下,企业难以做到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对市属国有企业行使所有权的,除国有资产管理局外,还按行业划归政府部门主管。多头管理,但谁也不具有国有资产的运营职能,不可能注重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欲说“用权”好困惑──企业自主权使用情况扫描黄雪峰自去年七月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来,“放权”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强烈骚动与阵痛,企业在矢志不渝的抗争中重塑新的自我!据国务院调查组的了解,全...  相似文献   

7.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问题是要深入进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综合配套改革。产权模糊虚置,所有权的代表对 的关切度太低,是我国国有企业目前尚存在的许多弊端的病根,这个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就无法建立,独立的经营者也就不存在,如果不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的综合配套改革,把政府的一般行政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同国有资产经营职能分开,那么诸如使产权明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等问题,就不可能彻底解决,企业的活力也就有限了,企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就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农垦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抓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深化企业改革,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国有经济如何与市场经济实现有效的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到农场许多企业自身问题.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农场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据政府的行政指令和计划来安排,没有经营自主权,也不承担盈亏责任,造成有些企业长期靠贷款过日子,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缺乏活力,国有经济整体效益受到影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使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深化改革要着重抓住政企分开,加强企业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中心环节,推进配套改革,为农场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创造条件.1)、明确投资主体 理顺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9.
经过放权让利、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落实“企业法”、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各项改革,总体上说,国有企业长期以来适合产品经济的经营机制已被打破,特别是1991年9月以来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措施,经营机制转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要求来看,上海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得到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两步利改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落实《企业法》、转换经营机制等步骤,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这些步骤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围绕经营方式的改革进行的,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对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把国有企业从政府的附属物地位转变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独立经济实体。这就不仅仅是改变经营方式所能办到的,而必然涉及到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我们认为,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是确立法人所有权即企业所有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戎鲤城  周效门 《上海改革》1994,(3):32-32,31
自《条例》颁布以来,上海国有工业企业自主权落实情况究竟如何?最近笔者进行了一次关于国有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落实14项自主权的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国有工业企业共64家。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难点与对策周绍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已经提出几年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也已发布一年多,几年来这项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一些难点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因而《条例》规定的14项企业经营自主权还没有很好...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普遍滑坡,存在以改革代管理、经营者素质较差、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必须采取以下途径和措施。 一、纠正以改代管的偏向,树立全新的企业管理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搞好搞活企业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股份制改造等。一些企业片面认为,改革可以代替管理,因而忽视企业内部管理,甚至有些  相似文献   

14.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推向市场,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方式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条件。改革13年来,我们在转变企业机制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政府职能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转变,成了企业机制转换和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我国过去实行的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政府不但掌握宏观经济的决策权,而且具体地掌握企业微观经济的决策权,“统收统支”、“统购统销”、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后,国有企业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劳动用工自主权。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企业享有劳动用工自主权,对于促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进入市场,加快企业人才流动,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等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企业自主招工的最后决定权一般掌握企业主要负责人手中,因而,不少企业主要负责人都对“企业招工自主权很难用”有深刻的体会。为什么难用?主要  相似文献   

16.
仙游糖厂近几年来之所以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站稳脚跟,渡过难关,冲出低谷,实现扭亏为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坚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通过改革,苦练内功,使企业逐步转换了经营机制,增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在改革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进。  相似文献   

17.
《上海改革》1993,(7):45-46
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为加速全民工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把中小型企业直接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增强活力,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铜陵市最近选择10家中小型工商企业进行公有私营模式改革试点。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8.
股份制:物资再生企业改革的有效形式王钢,冯飞如何使物资再生企业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实现“四自”的关键。股...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企业承包制,试点税利分流和股份制的改革之后,活力有所提高,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改革过程中有许多经济关系仍未理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因此,要把国有企业塑造成为符合现代化大生产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实现从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跨越,国有企业的改革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20.
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从1993年7月上日起实施。这既是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企业基本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于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级其重要的作用。《两则》实施一年来,从实践中看,许多企业在认真贯彻,但不少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两则》的价值所在,其实与老制度相比,新制度赋予了企业更多的理财自主权,有相当大的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