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文明”理论都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两者相互之间存在内在统一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证。应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兴喜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5-6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主题思想.以这主题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十六大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谢文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132-133
新形势下 ,用江泽民同志在建团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来指导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对培养德才兼备、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吉发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1):19-21
分析了“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指出了“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的不同定位,从而揭示了“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钟展尧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1999,(2)
企业培训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依靠政府计划调训转向依靠自身的竞争实力;从主要面向国有企业转向面向全社会;从培训课堂主要在学校过渡到学校与企业办学相结合。 企业培训要创建“三个名牌”,即:创建一批名牌培训院校、中心;创建一支名牌的师资队伍;创建一批名牌课程。 相似文献
6.
陈槟槟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74-57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发展和成果的重要保障,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输送人才.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所形成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量,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坚持“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党令国各族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认识到“法轮功”邪教组织这颗毒瘤对社会主义中国健康肌体的侵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干扰,对我国繁荣和稳定的危害,增强了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同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深入斗争,特别是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8.
程海波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39-41
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基本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在一定的社会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它们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的地位,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政治、精神文明的发展才能具有必要的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朱素斌 《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1(3):8-10
文章剖析了青年的种种需求,提出必须坚持以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对青年加以正确引导,加强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李正义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3)
通过对我省如何贯彻落实原国家教委《基本要求》,推广使用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教材以及怎样组织统考的情况介绍,分析成人英语教材的优劣之处,并提出改革成人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沈春梅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19-20
“三个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社会建设为“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必须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使之在实践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政府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政府文明的实质是建立一个高效廉洁、执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需要树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 ;坚持“以法行政”的服务准则 ;创立“顾客导向”的服务模式 ;承担“违法必究、有错必改”的服务责任。 相似文献
13.
赵辉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65-69,74
政治文明包括政治角色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是政治文明之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文明,是政治关系文明的根本。当前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文明的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突破口。为此要在“强国家一强社会”的视角下,通过制度供给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结构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谢维营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4):1-6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文明成果,建设政治文明需要开展健康的政治批评。政治批评是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的批评,它包括对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人物的批评。政治批评是进行政治思想斗争、净化社会政治空气、规范政治行为、制约政治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谢维营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5):7-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包括社会的政治和谐,“不同的音调遣成最美的和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保持政治和谐需要执政党善待不同意见.不同意见有多种类型:同志问的不同意见;朋友问的不同意见;敌人和政治上别有用心的人的不同意见.善待不同意见,就是执政党在听到不同意见时,先把它当成是“朋友间的不同意见”,认真听取,仔细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是政治领域的“无罪推定”.它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善待不同意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起源于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分离,它以对市民社会主体性地位的确认为基础,标志着民主、自由、平等、人性的解放及实现程度;政治文明越是向前发展,市民社会的自治程度越高,政治发展也就越是依赖于市民社会的社会性资源,政治文明的价值合法性危机也就越大;为此,必须从政治生态的理论视野出发寻求对政治合法性危机的可能性途径,形塑政治文明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张刚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8-10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政治成果的总和,包括政治制度 文明、政治观念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等。传统知识分子在这一政治框架内为争取广大百姓的利益而议论和辩护,对传 统政治文明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宪政的核心即限制“公权”与保障“私权”。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近代以来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主要是以宪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标志。宪政与政治文明有着互动的辩证关系,就政治文明对宪政的作用而言,政治文明是宪政的基础。就宪政对政治文明的作用而言,宪政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宪政,民主政治将变质,将转化成专制政治。 相似文献
19.
顾蓓熙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63-64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政治意识、政治参与素质得到提高,体现出健康向上、逐步成熟的政治观特征,但也呈现出某些带有负面影响的倾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群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4):66-68
政治文明是一种政治进步状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与重要标志。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政治文明理论,有其特定的背景。建设政治文明,必须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