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建新 《数据》2008,(6):51-53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1996年,我国成功地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2006年,在中央提出城乡统筹,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政策背景下,国家统计局又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比两次农业普查的数据,我们看到了北京农业、农村、农民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普查作为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我国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距今已十年了,十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实施第二次农业普查。有利于进一步摸清农业资源状况。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乐强  王瑞坤 《数据》2008,(6):58-59
比较2006年和1996年两次农业普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农业的新发展、农村的新变化、农民的新生活。我们选取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一些分析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6年度。普查对象为我国境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所有普查对象由普查员进行逐个查点和填报。全省共组织动员了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人员近14万人,填报普查表1231.7万张。通过普查,掌握了我省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市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6年度。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普查对象为我市地域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普查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近13亿人口中9亿人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为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新的进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社会保持稳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农村市场的开拓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这个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头等大事,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新思路、新办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先进文化建设,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不断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大型“三农”情况普查,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大型国情国力调查。与1996年开展的第一次农业普查相比,10年间农村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政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此次农业普查带来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各级普查机构特别是统计部门要想方设法,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中国全社会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实现.因此,中国的"三农"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局部问题,而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如果广大农民不能进入小康,就难以实现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因此,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一贯高度重视,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裕农民为主线,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农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9.
在搞准、搞实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二利用普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是确保普查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那么,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为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则是光电录入汇总后农业普查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试就如何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的有关问题谈几点思考意见,供从事农业普查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据》2004,(1):4-4
[本刊讯]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与国家编制五年计划更好衔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国务院决定,将定于2003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推迟,与计划在2005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工业普查和2006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今后全国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因农业普查周期较长(仍按每10年进行一次),且又非常重要,继续单独进行.  相似文献   

11.
孙书振 《数据》2012,(12):48-49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在我国要定期地开展人口、经济、农业三项普查,为了保障普查工作的预期效果和顺利进行,每次普查之前都要开展试点工作,这也是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者所在的北京市东城区在2009年承担了国家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户分离的试点,最近又承担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试点工作.结合这两次国家级试点的体会,笔者现就普查试点的相关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三农"问题,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调整财政投向,强化市场引导,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连续六次进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前位居第67位,农业增加值列全国第19位.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5.5亿元;财政收入1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8亿元,农业增加值3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8元.  相似文献   

13.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中国十三亿人口,九亿是农民.农民整体富不起来,整个国家就强大不起来.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着教育和医疗设施落后、科技人才匮乏、环境污染、土地生产力下降等严重问题,农业发展前景堪忧.所以,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还是"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安徽寿县是农业大县,110万的农业人口,180多万亩的农业耕地面积,决定了全县经济发展主要是围绕"农村、农业和农民".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今年以来,全力转移工作重心,以农村生活和生产资料为中心,开展了"农资打假下乡护春耕"、"食品安全整治保健康"、"建材监管确保移民建房"三项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果.  相似文献   

15.
王乐强  王瑞坤 《数据》2008,(6):62-63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着眼于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关注了“二场、三室”、“三清、三化”和“五通”、“六改”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中央颁发了农村工作一号文件,构筑了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加强"三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云鹏 《民营科技》2011,(8):179-179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2011年,国务院安排布置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就是为摸清我国水利"家底",优先安排投入水利建设资金,更好地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无论是发展传统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严重短缺都是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更多年轻人爱农务农,则可以解决好"谁来种地"这个现实又关键的难题.同时,农村也迫切需要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快农业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农普办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级农业普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葫芦岛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圆满完成了普查准备、数据采集、汇总处理等一系列工作任务,现已取得初步成果。通过这次普查,查清了十年来全市农业和农村的基本情况,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及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0.
阜新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全市农村人口已达108万人,住户达到32.6万户,分别比1996年末第一次农业普查时增长2.9%和16.8%。二者的增长速度不成比例,住户净增了4.7万户。从微观上说。农户是农业生产中的基本单元;而在宏观上讲,众多的农户又构成了农村社会经济的主体。无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归根结底都是如何引导农户行为,把政府的科学决策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