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南先生提出的“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政治经济学”是一次方法论的巨大革新,表现了中国人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许多经济学研究者的“座右铭”,时常被提及和引用。其本义是在批判奥地利学派的基础上,用《资本论》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制度,建立中国自己的经济学。但其丰富内涵尚未系统研究,甚至众说纷纭,理解各异。基于此,王亚南先生还提出了“中国经济学”范畴,号召研究“广义政治经济学”,其身体力行的成果就是《中国经济原论》。这是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首次尝试。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仍然需要牢记王亚南的倡议。  相似文献   

2.
<正> 一路德维希·艾哈德是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缔造者,一度被誉为“西德经济奇迹之父”,曾在联邦德国国内外颇负盛名。他的著作《大众的福利》、《成功的经济学》、《西德回到世界市场》、《德国的报告》等先后被译成英、法等语种,广为传播。艾哈德早年跟从弗里茨·奥本海默教授研究经济学。奥本海默“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相协调”的企图曾影响艾哈德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强调“有良心的资本主义”和“注意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自由企业”。艾哈德信奉过“历史学派”;三十年代,他转向瓦尔特·欧根和威廉·勒普克等创立的“弗赖堡学派”;四十年代,他形成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思想体系,并拟定了战后复兴德国经济的计划。尽管“社会市场经济”一词是曾任艾  相似文献   

3.
“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至70年代法国的一个经济流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以“纯产品”学说为核心理论,以魁奈的经济表为主要代表作,视农业为财富的惟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在20多年时间里重农学派引导着世界经济的思想,对整个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应用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经济学方法论角度,来分析重农学派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贡献与缺陷.  相似文献   

4.
王信然 《开放时代》2024,(2):125-139+8
“义利之辨”在思想史上有“儒者第一义”之称,但它在近代中国“经济史”创作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在近代中国经济思想上的意义,特别是与早期社会主义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究。晚清民初儒者、经济学家陈焕章通过“义利之辨”的经济史展开创作《孔门理财学》,认为“是书实可名为《中国生计史》”,基于时势构想了植根儒家传统以政制为中心的理财学。本文试图分析陈焕章借鉴德国历史经济学派写作方式,会通经典世界的理财学与历史世界的生计史,以“义利之辨”为主旨构建基于“家”的社会主义,反映了唯物史观被引进和社会经济史范式成型之前本土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5.
1909年留学德国图宾根大学的周毅卿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是中国第一个在欧洲获得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博士,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宁波的商业形态》运用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经济理论与方法,对晚清宁波商业的诸形态作了系统、深入研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运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学术著作,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它也是德国历史学派在东方传播的早期重要成果,受到包括马克斯·韦伯在内的西方学术权威的高度关注,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上亦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观瞻数百年来经济学思想史之演进和成长,西欧无疑是近代经济学成型和迅速成长的摇篮,在英国形成一个所谓的“斯密-李嘉图-穆勒的古典体系”;英国剑桥堪称现代经济学的摇篮,马歇尔完成了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穆勒”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芝加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信仰和捍卫,为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毛丽冰 《经济》2012,(10):64-66
对很多人而言,经济学是一门抽象而枯燥的学科,经济是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经济学家往往也是高谈论阔不苟言笑的人群.其实经济学并非这般脱离生活,它毕竟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有这样一位经济学家,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讲解经济学,常有曲径通幽之妙;他翻译了大量西方经济学著作,他翻译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当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人手一套;他很喜欢读书,包罗万象,甚至不放过“谈武论侠话经济”的机会.他就是梁小民,喜爱他的读者亲切地称之为“大众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对象与性质,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规定的,而是由社会实践所规定的,并在其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崎岖的道路和尖锐的斗争,形成了各种学派和不同观点。一、欧美统计学界 (一)政治算术学派的观点当十七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处在上升的时期,英国产生了反映新兴资产阶级思潮的政治算术,标志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诞生。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WilliamPetty1623—1687),马克思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是统计学的创始人。配第认为社会生活领域存在着客观的规律,主张“用数字、重量和尺度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只进行诉诸人们的感觉的议论,借以考察在自然中有可见的根据的原因。”(威廉·配第:《政治算术》第8页)可见他主张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的中国究竟是有固定疆域和明确主权意识的民族国家,或只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针对当代西方后现代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也针对近代日本试图称霸亚洲而提出的有关中国和亚洲的各种论述,葛兆光教授的新著《宅兹中国》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他站在中国学者的立场,以充实的文献和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从空间性和主体性两方面论证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具有与欧洲国家不同的历史和传统.《宅兹中国》一书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把握学术动向的敏感,是当代中国学术一部成功之作,必将引起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在一些重大学术问题的探讨上,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牛媛 《经济论坛》2003,(1):66-67
一、数学是会计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及古希腊在创造自己的文字的同时,也产生了各自的记数法和最初的数学知识。埃及、希腊人继承了这些数学知识,并将数学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学科。阿拉伯人吸收、保存了埃及与希腊和印度的数学,并将它传给欧洲,架起了数学之桥,从此数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494年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问世,将会计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确立了借贷复式簿记方法体系的主干,奠定了近代会计的初基。明末清初梅文鼎《笔算》一书中有关加减的运用,以“钱粮四柱法”…  相似文献   

11.
何博传,现执教于中山大学科学哲学室,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组与预测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未来学首批研究者之一,《营运学》学科概念的提出者,已在国内外发表文章60余篇、合作专著3本,代表作有《山坳上的中国》。人们终于意识到,文化重心的移动是种自然现象。中国文化重心之南移并非始于今日,近代以前,中国的历史就是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历史,故有文化上的南北文化观与东西文化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别是沿海开放战略的实施,文化重心之南移更令世人瞩目。有人以“一江春水向东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的中西文化观主要体现在他参与五四时期至20年代的那场中西文化论战的一系列文章中,他论战的主要对象是当时的东方文化派。东方文化派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和梁漱溟,他们的《欧洲心影录》(1920年)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2年)先后发表,当时只有27岁的梁漱溟影响尤大,他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性质,中西文化差异不是时间上的差异而是性质上的差异。文化就是表现为人的各种意念欲望方式,人们满足欲望和意念的不同方式构成了不同的三种文化:意欲向前的西方人的文化,意欲适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意欲向后的印度人的文化。他认为当时世界发展已转入第二阶段即中国人的方式,“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瞿秋白1923年初从苏俄回国,面对国内复古倒退思潮的泛滥,立即投入了论战。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发表了《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等几篇重要文章,代表了当时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的看法,将论战提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3.
见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时,他正在评点坐在他对面一位学生的论文。《经济》记者在旁边等候时发现,魏杰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十七八岁就接触到经济学的他,对经济总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媒体常用“快人快语”、“常有惊人之语”、“力排众议”、“谈锋健锐”来形容他。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研究对象作为产权学派的奠基人,科斯并不是以“产权”或“所有制”为研究出发点的。诚如登姆塞茨所说:“他的论题是外部性,而不是所有制,他的目的是要宣称以为人们所接收的外部性的教条是错误的,而不是想引出一个关于所有制理论的结论”,对此,科斯本人也表达过类似的意见。什么是科斯要加以论述的“外部性教条”?在很长时期内,除了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以外,西方主流经济学派普遍遵循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他们认为,只要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利己心的驱使下,会根据市场…  相似文献   

15.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重大发现,至今仍然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斯密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不仅总结了自威廉·配第以来一个世纪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而且还吸收了法国重农学派尤其是杜尔哥的科学成就,杜尔哥对斯密学说的历史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经济理性与体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济学产生之时,正值欧洲经由文艺复兴进入理性主义思潮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哲学理性渗入经济学领域便产生了具有特定内容的经济理性。由于社会经济条件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这种与经济学的产生同时出现的经济理性,在东西方社会中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与历史命运,从而深刻地影响着各个相关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叶,西方古典经济学派伴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成长而崛兴.古典经济学家在当时欧洲"中国热"的氛围影响下对遥远的中国给予了程度不一的关注,他们以经济学家的审视眼光对中国的兴衰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了法国重农学派的中国兴盛论、亚当·斯密的中国停滞论和萨伊及约翰·穆勒的中国衰败论,以此勾勒古典经济学家视野中的中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人     
<正>威斯利·密契尔(1874~1948),美国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经验统计学派创始人。密契尔对经济周期的深入研究,不仅使他成为当时这一领域的权威,而且还影响到现代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密契尔的主要著作有:《美钞的历史》《以美钞作本位制下的黄金价格和工资》《经济周期》《指数的编制和使用》《经济周期:问题及解决》《零花钱的回流办法》《经济周期的计量》《经济周期内发生的事情》。与凡勃伦和康芒斯不同,密契尔不愿意对正统经济学的既定概念在方法论方面施加攻击,甚至不想跨学科涉足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领域,而是采取编纂统计资料的方式,认为这些数据最终会提供解释性假设。密契尔于  相似文献   

19.
生活     
名士让·雷诺(JeanReno),1948年7月30日出生于北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12岁随父母回到法国,其父母都是西班牙裔法国人。让·雷诺因主演《这个杀手不太冷》、《情定巴黎》、《碧海情》、《蝶中蝶》等多部影片而被称作法国影帝,并成功进军好莱坞,蜚声世界影坛。2000年获欧洲电影奖颁赠的终身成就奖,2003年获法国国家勋章,总统希拉克在颁奖致辞中说:“让·雷诺是一位伟大的演员。”2006年2月9日上午,让·雷诺来到北京参加“第三届法国电影展映”,并为他的新片《决战帝国》做宣传。演出▲2006年3月12日,法国香颂女歌手安娜·佩可将在北京中山音…  相似文献   

20.
法国调节学派制度与演化经济学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对马克思、凯恩斯和卡尔多经济理论的独特结合,并从布罗代尔等人的法国年鉴学派和波拉尼、熊彼特的理论中汲取灵感,发展了一种研究资本主义经济长期演化的独特方法,在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的发展中,形成了法国的“调节”学派。与制度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