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通讯》2013,(21):23-24
作为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宁波国家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引领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产业》2007,(4):F0004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宁波国家高新区)前身是宁波市科技园区,始建于1999年7月。2007年1月,经国家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东临宁波深水良港,直接杭甬高速公路,西靠宁波市区,北连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3.
国际上把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法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其创新历史、经验及教训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法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及历史;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法国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其缺陷;最后阐述对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将其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宁波国家高新区坚持“转型、创新、辐射、示范”原则,通过“科技、人才、资本”三大特区建设保障创新驱动能力持续提升。2012年,宁波高新区成功入围“全国首批科技与金融试点单位”,顺利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行列、被科技部授予国家高新区20周年先进集体,荣获中国产业新区最佳创新创业环境奖,软件园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以“科技、人才和资本”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特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宁波经济》2009,(5):12-13
宁波国家高新区紧邻宁波中心城区,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高新区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兵器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大院大所的合作,引进共建了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微软宁波技术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技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     
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就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科技创新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唯一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家技术自主创新的主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当代世界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要深化社会转型时期的综合改革,营造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新区》2013,(10):42-50
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胜利召开,国家高新区在系统地总结20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与“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战略部署,继续把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重点抓手,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发展道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逐渐成为同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构成。一、国家高新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资源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长沙高新区抓住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历史机遇,大力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家创新型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正在成为推动科技工作突破的着力点和"低洼地"。本文在梳理国家及区域层面科技创新体制方针政策举措及成效的基础上,围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对宁波在改革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开展的探索及成效、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剖析,并从四个方面提出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宁波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到2020年实现创新型国家,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没有千千万万的企业创新,国家就不可能是创新型国家。但光靠国家投入不行,必须抓住增长方式转化的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07,(8):7-11,20
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和创新能力指标的综合评价,宁波高新区目前大致处于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第三集团中等水平。 宁波高新区未来发展方向:打造创新型、科技城和开放式为主要特征的国家级高新区。 宁波高新区的发展目标:宁波自主创新的引领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高新产业的示范区,争取有些领域或指标跻身于国内一流的创新型高新区行列。 宁波高新区功能培育的重点:围绕强化研发创新、创业孵化、高新产业示范和机制体制创新等四大功能,着重培育创新要素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管理服务等三大能力。 宁波高新区的产业选择思路:一要依托创新链,发展核心产业;二要依托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三要依托价值链,发展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3.
方东华 《宁波通讯》2012,(10):60-60
自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口标后,国内超过200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口标。宁波是全国较早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奋斗目标的城市之一。在2006年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就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六年来,宁波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体制创新为动力、科技创新为核心、服务创新为保障,坚持理念、体制、科技、服务创新“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科技实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4.
《宁波经济》2007,(9):24-26
围绕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这一中心,宁波提出了着力构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科技公共服务“三大体系”,实施品牌、专利、标准“三大战略”,把明确导向、政策保障、创建平台作为政府服务的着力点,努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宁波科技自主创新能力2006年,宁波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以企业为主体,市县联动、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带动宁坡工业经济和外贸出口稳步增长的重要增长点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张缨 《中国高新区》2009,(10):23-2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七大”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王薇  孙凯民 《北方经济》2006,(11):50-52
一、构建科技创新型国际大都市对人才资源的要求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是我国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它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拥有比其他城市更显著的资源优势。北京市“十五”计划概括了首都经济的四个特点,即:首都经济是知识型经济、文化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北京市委在九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我国已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正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本文就如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创新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鄞州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把鄞州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区,是推进鄞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无论是从能源资源约束增大的形势看,还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看,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内容,也是从根本上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全国科技大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国家高新区担当起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任,不断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基地的优势,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做创新型国家成为各国的追求目标。现在,全世界公认已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有20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