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9年,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该解释公告指出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同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这表明在国际企业会计准则做出重大调整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虽未与国际准则完全趋同,规定单独设置综合收益表,但综合收益的思想已正式被我国企业所采纳并在实务中加以应用。这是我国传统的会计收益理念的重大转变,无论是对会计报表的编制者还是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均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对综合收益的思想理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会计收益仍然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将一定时期内的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结果.会计收益从财务资本保全观念出发,强调已实现收入与相关历史成本的配比,体现的是“收入费用观”.经济收益以资本保全为基础,是剔除追加投资和利润分配等企业与投资人交易之后,净资产的增加额.“全面收益”是一个新概念,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以外,由于其他一切原因所导致的净资产的变动.  相似文献   

3.
安丽莹  田琳琳 《现代商业》2014,(24):247-248
在会计信息中,对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特别是投资人来说最为关心的就是收益指标。近年来,会计收益在我国会计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人们对于会计收益的理解程度越来越深,以及受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影响,传统的会计收益确定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日趋复杂多样,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等这些都使得传统的实现原则对企业经营业务的评价不再有利,与此同时,历史成本原则无法体现资本的本质属性,传统会计收益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而与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相比,全面收益理论不仅全面突破了实现原则,在会计确认过程中也坚持了稳健原则,更将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更好地体现了出来,从而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收益对会计收益概念及收益报告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会计收益的主要缺陷在于与决策不相关。为增强相关性,会计收益概念逐渐向经济学收益概念靠拢,经济学收益对会计收益及收益报告体系都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英、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应用全面收益概念对会计收益进行改进并编制全面收益表,这一趋势也会影响到我国的收益理论与实务。  相似文献   

5.
会计收益在经济收益影响下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收益是从经济收益概念分离出来,并在不断的环境变化中,为适应会计学科的需要逐渐发展而成。传统会计收益确定模式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中越来越暴露其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概念与区别,经济环境因素对会计收益观演进的影响,认为会计收益概念的发展既要体现收益的经济实质,又要保留会计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以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对收益的定义为起点,分析了经济收益的含义,指出其优缺点。把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进而大胆地预测了收益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会计核算中会计计量是核心问题,会计计量模式的不同对于会计收益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文将阐述会计计量的相关概念,重点分析会计计量的不同应用原则以及会计计量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从而分析会计收益的基本特征,最后论证分析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下所产生的会计收益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胡安洪 《商业科技》2008,(26):327-328
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是收益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本文指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并比较了综合收益和传统的会计收益。在对综合收益优缺点的分析基础上,指出了综合收益观在我国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收益平滑是在大陆模式和英美模式下分歧比较大的一个会计问题。本文通过两种模式对其的不同态度及其所体现出的深层次因素的分析,对我国在该问题上的较为合理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计量模式的不同主要是计量属性在收益方面的影响是存在不同的,文章分析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比较与运用不同的计量,就会计计量对收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企业托管经营的代理成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些经验。但由于理论上的偏差和实践操作的不规范性,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托管经营的代理成本。在立足于我国托管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对托管经营的代理成本进行分析,以寻求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国有企业创新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雪松 《商业研究》2000,(11):78-80
国有企业要逐步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无疑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转折,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回到问题的原点,即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上来。国有企业痼疾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矛盾的聚合体,决非单纯的制度改革所能解决,而必须要深入其内部,找出国有企业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和实质。国有企业要取得高效发展,唯一出路是要进行三大创新,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旧的国有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它在各方面存在诸多弊端。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国有企业三改一加强,使国有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优化组合,有利于抓好整个国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企业面对市场经济,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改革难以推进。主要原因是国有商业企业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矛盾。  相似文献   

15.
国企改革目标定位不能模糊,微观目标与宏观和社会目标如果并驾齐驱,却又会相互牵制,顾此失彼,难以实现。国企以微观目标为主导,实则是以企业创新为突破口,使之良性循环于宏观和社会目标,如此才能摆正其位,健康发展。因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缘于目标的存在,如果目标不明、方向迷失,国企改革的关卡很难突破。倘若国企微观目标不能实现,宏观和社会目标终究要落空。  相似文献   

16.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的方针和十五届四中全会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的要求,对国有小型商业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是推动国有商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商业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商品流通领域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就是将商业银行对一部分国有企业的不良信贷资产转换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的股权。针对我国开始实施的“债转股”举措进行分析,指出其积极性作用和风险,提出实施“债转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已经得到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我国台湾地区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十分重视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文章对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列举了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晖 《商业研究》2000,(8):19-20
目前,国有商业企业普遍存在改革滞后、管理粗放、效益滑坡、亏损挂帐问题,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临近,商业企业的竞争更是由国内竞争转向国际化。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不断深化改革、有效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选择正确的竞争策略,是促使国有商业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者看,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经济绩效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中国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数据表明,中国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困难、经营者素质不高、社会诚信缺失及社会相关部门没有履行责任等。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政府部门应抓紧完善产权、价格、激励机制等制度体系,社会各界应给予大力支持,使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可考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