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的机制和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有利于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减少土地抛荒,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出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杭州市新农村建设步伐。本文着重总结了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和近期的目标要求,同时提出了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加快网络建设,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杭州市职工持股会的历史形成进行了简要回顾,根据调查所得资料对杭州市职工持股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职工持股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如何进行改革和规范职工持股会,提出了规范和有序地推进职工个人股权流动、加强对股权流转的管理和进一步规范经营者的持股行为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推动农地适度规模化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土地流转已在农村运行多年,但土地流转的美好意愿与现实中的流转问题矛盾重重.为解决这个矛盾使土地流转既符合国家政策,又顺应农民利益要求,文章对武阁寨村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反思这次调研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土地流转不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以下称土地流转)中存在严重随意性。村社代签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土地流转基本属于自发性的,多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的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晓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1):98-10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加上各级政府对土地流转的重视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现象逐年增加。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其流转过程中遇到的如动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完善其经营权权能、管理制度、流转方式、市场体系等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农村土地流转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分析了在新的背景下加速农地流转的关键问题:一是积极探索新的流转方式;二是要建立稳定长效的流转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农地的快速稳定流转,充分挖掘农地的生产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同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尤为重要.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已是必然趋势.土地流转问题成为现阶段研究和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点.文章首先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分析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现状及流转的制约因素,探讨促进和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8.
周亮华 《中国经贸》2014,(22):86-8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我国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问题现状,比较国内现行的流转模式,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并从严格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主体、提高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程度、优化流转利益分配原则和加强流转的立法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构想,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研究的发展,保障农民的合法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广东省粤东地区揭阳、汕头、潮州三市,对当地的土地流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访谈。研究表明:1.流转现状方面:流转对象以亲戚、朋友等熟人为主;流转的主要用途为种植粮食;流转协议以口头协议为主;土地闲置情况较为严重。2.流转意愿方面:流转意愿的性别差异较小;经济相对繁荣的城郊地区,农户更愿意转让土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户倾向于保留自身耕地,但存在被迫转让土地的情况。3.制约因素方面:缺乏其它经济收入渠道、劳动力不足、土地流转收益小是阻碍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此外,土地流转评估体系的缺陷以及政府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0.
厉才根 《浙江经济》2009,(13):53-53
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坚持稳粮优先、注重效益;围绕流转形式多样化、流转价格市场化,坚持原则,把握政策,依法规范流转程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户消费转型升级引发各方关注,但鲜有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户消费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理。文章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农地流转通过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变动和生计策略调整对农户消费的传导机制,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农地流转对农户消费影响的社会资本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农户消费基尼系数总体呈缩窄趋势,但农地转出农户相比农地转入农户具有更高的人均消费支出及消费不均等程度;(2)农地流转能够影响农户关键自然资本改变和生计策略调整,从而显著提高农户消费水平,且参与农地流转农户相比未参与农地流转农户具有更高的消费动机;(3)社会资本在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过程中对农户消费存在微观中介效应,即社会资本越高的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概率越大,且能够通过提高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机会和扩大其多元化收入来源,间接提升农户消费水平。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协同背景下,应积极有序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并强化农户社会资本建设,提高农户多元化收入,从而全面助推农村消费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民收入结构的农村土地流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玲 《特区经济》2010,(10):164-166
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其根本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土地流转之间存在双向关系,然后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角度分析了农民各收人来源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机制,认为当前中国农村居民收人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祝国平  郭连强  李新光 《改革》2021,(1):125-133
“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践中,部分地区的规模化流转出现溢价已经成为基本事实。农村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溢价虽然能够增加流转农户的收入,保障承包户的财产权利,但也会制约土地规模经营,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从来源性质来看,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溢价可分为规模溢价、风险溢价和投资溢价。不同性质溢价的生成机理和应对思路不尽相同,应当加以区分对待。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价格的形成及其调控应以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农民的合理利益为原则。在政策导向上,应保护农村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的规模溢价,规范风险溢价,并重构投资溢价。  相似文献   

14.
刘克春 《特区经济》2009,(11):160-162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农村现存的农地制度没有阻碍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发育,延长农地承包期并不必然创造有效的农地市场和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现行农地市场发育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供给不足。建立有效的农地市场不仅取决于农地制度创新和切实保护农地产权,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的农村金融和保险市场等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农村土地置换城市社会保障的改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的城市生存需要社会保障,而他们远在家乡的土地不能提供城市生活保障,反而不利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因此,农民工在农村土地承包权可以一次性转换为城市社会保障,但这种转换需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相关的农地管理制度、农民工参保制度的改革相配合。  相似文献   

16.
杭州会展业的优势、劣势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宇 《特区经济》2008,(6):61-62
杭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环境和完善的会议设施,是中国著名的会议城市之一。随着西博会在杭州的举办,杭州的会展业迅速发展。文章分析了杭州会展业的现状及其优劣势,并对杭州会展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秀兰  吴九兴 《特区经济》2008,228(1):221-222
本文论述了耕地保护政策构成、政策失灵的原因及应对耕地非农化对策,认为要保护耕地就必需对当前耕地保护政策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严格执法;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是前提;设立土地开发转移权是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8.
农地发展权流转市场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发展权自身包含着市场特性,应该在农地发展权流转过程中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市场原则建立起农地发展权一、二级市场,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了农地发展权市场运行机制,探讨了农地发展权市场主体、农地发展权价格和农地发展权的市场配置等构建市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自2008年启动的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制度,作为一项符合统筹城乡过程中耕地保护和维护农民权益的要求的制度性安排,是从底层通过法律化表达的形式将农民权益固化,并与耕地保护责任相结合的一种做法。文章认为,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实施以来,在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在对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实施以来的做法与成效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农民利益、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完善耕保基金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该项制度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城镇化必须以土地作为物质基础,土地在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文章认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适时通过农地制度的改革创新,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达到农民富裕的目的。论文以西安市农地制度为例,在分析农地制度和城镇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现行中国农地制度对城镇化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指出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城镇化的发展,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日本农地制度演进和城镇化进程的一般关系,通过对几种农地制度的比较分析得到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的改革目标——永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