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日企业并购的历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百年并购史上,美国出现过五次并购高潮,日本经历了两次。从其历程来看,两国的并购表现在行业上、规模上、方式上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研讨美日并购的发展史,总结其特点与规律,借鉴其经验与教书,对我们引导、规范、推动国内并购,将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李娅  孙占吉 《产权导刊》2006,(10):51-53
中国企业到美国并购,是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企业并购是柄双刃剑,“好吃未必好消化”。并购谁、怎样并购等细节和技术问题,中国企业心中没数。并购首先要考虑如何分散和化解风险,先买保险再开车。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不但需要明确的战略和充足的资金,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智慧,需要进行冷静的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馗  高天惠  胡峰 《亚太经济》2022,(1):93-101
从并购动因和并购影响两方面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结果表明:就并购动因而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寻求、资源寻求以及战略资产寻求特征;从并购对于目标企业的影响来看,在中国企业并购之后目标企业员工平均薪酬有所上升。进一步地,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美国企业进行对比发现:在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方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美国企业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并购之后,中国企业对于目标企业多个维度的财务指标并未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与美国企业不同的是,中国企业更注重目标企业专利而较少关注其财务表现。  相似文献   

4.
2040,000,000,000、1,250,000,000,000、1,426,000,000,000,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仅仅是1999年关于亚洲、欧洲和美国实现跨国并购的统计额。由此可以得出,跨国并购已成为史无前例的企业战略措施,并以其数额大、涉及广成为一项极为诱人的凶险挑战,在并购的实行过程中可谓关卡林立:  相似文献   

5.
跨国并购是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并购,并日益成为其中活跃的角色。近两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作连连。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PC分部,这一举动震惊了国内外经济界。  相似文献   

6.
赵晓 《宁波经济》2005,(11):30-31
中石油购并美国的优尼科为世界注目,海尔购并美泰成为各方焦点。如果追溯到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似乎给我们这样一个提示:中国进入跨国并购时代。这样的判断是否准确?而一个个海外并购个案的背后有怎样更为深刻的含义呢?  相似文献   

7.
财富包袱     
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影院公司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负债率较高,日前与万达集团签署并购协议,此协议又一次令人发出“蛇吞象”的感叹。由此,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称要震惊世界的跨国并购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8.
1979年,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同日本东京九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海外合资企业,标志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开始。时下,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提出了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除此之外,至少有上百个大型海外并购项目在酝酿、谈判之中。一个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代就这样潮水般的涌来。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5,(8):28-30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1日】有消息说,日本一家最大的银行将与一家最大的证券公司合并,这让交易员和分析师们不由得期待:日本这个全球箩二大经济体最终将出现一站式金融服务——一种早已在其他发达国家生根发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5,(1):31-32
中国的头号电脑集团“联想”公司并购美国电脑首户IBM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而且以偏低于市场估价15亿美元的12亿美元“笋价”成交,且相当部分以“联想”股票支付,出价低于其他几个同行大户,条件颇为不错,这是一个漂亮的买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美国主要商业银行近年来收购兼并活动,分析其突出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战略规划,并结合中国已完全放开零售银行业务市场的大背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所面临的压力,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发展零售业务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周刊》2007,(44):14-14
美国一些最有实力的经纪公司发现了保持并购投资繁荣的决窍:积极进军中国。由于信贷市场动荡,美国的并购投资正在放慢速度。但是,据独立的市场调查公司dealogic说,美国私人股权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在6月份达到创纪录的31亿美元。投入中国的美国私人股权资金在3年中增加了将近6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警惕海外并购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讯 《中国经贸》2005,(8):74-75
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跨国并购正在成为中国商业界的热点。最近,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出价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加州能源公司优尼科公司.震动了美国政商两界。而海尔考虑收购美国百年家电企业美泰,联想大手笔收购IBM的PC部门.都使得中国企业的并购扩张策略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并购作为企业成长的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扩张的利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实施跨国并购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参与进来,实现了跨国并购的普及.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那么在这种环境下的并购行为动因是什么,面临的风险有哪些,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对财务绩效究竟有何影响,政府和企业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所要探究的.  相似文献   

15.
以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为首爆发的金融危机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而且已经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面临的机遇、挑战,回顾了3个案例,并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迪,这些对推进我国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并购:中国龙加快海外征程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美国新奥尔良参加一个国际能源会议时表示:“散布‘中国威胁论’以阻止中国发展,进而使中国无法满足对能源需求,是不符合世界稳定与发展的。这样的企图注定将以失败收场。”这番话是针对6月22日美国一些政客企图阻挠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一家中型石油公司尤尼科而言的。  相似文献   

17.
《环球财经》2005,(3):30-30
80年代的企业并购被认为是本世纪美国第四次并购浪潮,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8.
并非潮流     
说并购潮的到来是全球经济正在复苏的标志,这个我信;但拿美国几家大公司的并购行为来推断这将成为“世界波”,我有些怀疑。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5,(12):9-10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月24日】美国软件制造商PalmSource公司总裁戴维-内格尔说,对中国进行投资帮助这家加利福尼亚公司节省了大约7500万美元的开发成本和两年的开发时间。这对于一家有着1.54亿美元市值的公司来说是一笔意外财富。去年12月,PalmSource公司同意收购手机程序开发商中国移软科技有限公司(China MobneSoft)。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2日在一片赞美,惊呼和质疑声中,一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国际并购案落下帷幕,这场涉资185亿美元剧情跌宕起伏的并购大戏成了美国华尔街最大的新闻也成了中国财经界最大的新闻。这幕剧的导演正是中国海洋石油总经理傅成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