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及独特的开发优势,体育旅游的开发将为河南旅游的发展独辟蹊径,体育旅游也将成为河南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开发策略:发展"两拳",打造品牌;依托景区,各创特色;联姻发展,多处开花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巩明 《活力》2011,(3):134-134
本文论述了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特色: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复建、革命旧址与山水胜迹的保护与开发、便捷的交通与城市的快速发展。提出学习陕西经验,发展龙江旅游的措施: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发展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扩大荷花栽培、保护和复建古建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特色: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复建、革命旧址与山水胜迹的保护与开发、便捷的交通与城市的快速发展.提出学习陕西经验,发展龙江旅游的措施: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发展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扩大荷花栽培、保护和复建古建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4.
发展旅游商品是江西打造旅游业升级版的战略选择。当前,旅游业正进入标准化时代。江西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标准化发展之路,全面推行"创意独特、底蕴厚重、外形美观、质量优良、价格实惠、携带方便"六大标准。同时,旅游商品发展还应牢牢把握"六个结合":旅游商品开发用途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旅游商品开发工艺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旅游商品开发内涵与景区文化相结合;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与游客体验相结合;旅游商品销售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旅游购物场所布局与景区建设相结合。应采取强化品牌建设、政策扶持、人才保障、宣传推广、监督管理等多措并举政策,共创江西旅游商品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巩明 《活力》2011,(1):94-94
本文论述了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特色: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加强城市建设、景区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出学习和借鉴重庆经验,加快哈市城市建设和发展旅游业的建议: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加强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保护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发挥全省旅游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丹河峡谷景区的区位条件、自然地理情况以及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丹河峡谷景区现阶段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接着,从主题树立、开发原则、市场定位、形象设计、产品开发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丹河峡谷景区的开发模式,确立了以围绕观光、地质考察、度假、漂流、野营、探险、特色饮食、民居住宿等活动打造丹河峡谷景区的旅游产品体系;最后,为实现对丹河峡谷景区的良好开发,文章景区总体布局、旅游产品开发、交通与线路布置、市政设施以及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道教文化是龙虎山发展旅游业的文化支柱。龙虎山要想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开创景区发展新纪元,必须挖掘道教文化资源,深度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目前,景区在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上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龙虎山应采取如下措施深度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有机整合景区资源、形成道教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深挖道教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再现道教祖庭风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道教文化旅游服务水准。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于8月21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相似文献   

9.
<正>旅游工艺品是人们在外出旅游、浏览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的同时,购买的富有当地特色的,具有工艺性、纪念意义的纪念品。旅游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不仅能给景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起到宣传所在城市的广告作用,有利于提升城市及旅游景区的知名度。近年来,伴随着唐山城市的发展,大南湖生态景区的开发,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在唐山的落成,唐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扩大,旅游业也不断升温,唐山地方特色产品也得到了一些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唐山旅游工艺品开发滞后,尤其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缺乏特色,制约了唐山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大力加快开发唐山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特色内涵及塑造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域单元,城市旅游特色是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旅游特色是由自然历史特色、现代建筑特色和社会文化特色构成的统一体。塑造城市旅游特色必须在尊重城市自然和历史发展的文脉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联系城市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重视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构建特色文化街区或标志景观,科学布局并有重点地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1.
胡静 《企业导报》2014,(20):35-36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景区成为了旅游业最具有开拓意义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与经营管理方面,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开发都相对薄弱,如何加强对景区的规划开发和经营管理成为国内外学者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以南山旅游景区为例,对其景区的内部规划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为南山旅游乃至我国其他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一些科学、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2013,(2):24-25
近年来,额尔古纳市委、市政府依托优势特色资源,不断加大对旅游业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景区景点建设,特别是积极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乡村游"建设,旅游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缩小城乡差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额尔古纳市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等  相似文献   

13.
邵晓晖 《企业导报》2011,(17):159-162
我国城市正处于旅游业的大发展和城市更新改造的非常时期,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旅游资源,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刻不容缓。武汉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具备面积大、集中于城市内环具有较高旅游价值的历史街区,本文在分析了武汉历史街区的特色基础上针对各历史街区的特征尝试提出了各自的旅游开发定位。  相似文献   

14.
阮秀梅 《企业经济》2002,(12):210-211
众所周知,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本国的旅游业.在我国,旅游业成为许多省市地区竞相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许多管理者往往容易走入两个误区:一是开发过度.过度开发造成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的痕迹严重.使得景区自然度、美感度严重下降,尤其是一些历史文化遗址,由于太多的人工雕琢,丧失了原有的古朴风貌,甚至有失去其文化内涵的危机;二是开发不足.  相似文献   

15.
太原市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李金来一、太原旅游的优势与特色分析1.文化、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尤以古文化旅游资源最具特色。太原位居黄土高原东畔,是中国发展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泽的古文化资源优势。境内有新旧石器时代遗址百余个...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我省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从建设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景区特色模糊、开发缺乏科学统一规划、景区宣传单一等方面论述了阻碍红色旅游发展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西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江西核心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限制问题日益突显,这对单兵突进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在分析江西旅游业现有发展格局基础上,提出了联合作战的发展策略和政策措施,即通过打造红、绿两条黄金旅游线路,将优势景区景点串起来,整合沿线旅游资源,融合沿线相关产业,提高旅游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景区在中国旅游业发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品位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是中国旅游得以快速、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在历史文化景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相关的专题学术研究不仅必要而且是必须的,其研究专题主要有:景物产生的时代及区域背景研究,景物形成、延续、发展、变化过程研究,景物主人及使用者研究,景物本身研究,景物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及景物的其他相关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关联度大的产业 ,被誉为 2 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不少地方依托当地优势旅游资源 ,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 ,着力塑造具有鲜明特征的精品 ,吸引国内外游客参观。目前 ,各地都在大打名人牌 ,拉长旅游产业链 ,增加旅游收入。本文就陕西铜川市如何打“玄奘牌”提出一些意见。一、打名人牌是发展壮大旅游业的需要发展旅游业要有特色。只有对名人、名地进行包装 ,才能打造精品 ,提高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充分利用名人 (名地 )效…  相似文献   

20.
草原文化是草原旅游业的灵魂,内蒙古草原旅游业必须紧紧围绕草原文化这个核心内容进行开发,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和强大的吸引力。本文从内蒙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特点等方面阐述了内蒙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针对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