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明尧  彭中 《武汉金融》2012,(10):44-47
日前,中国正式揭开利率市场化改革"攻坚战"的序幕。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挑战。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入手,借鉴美国、日本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主体业务的变化特征及其竞争态势等经验,研判当前中国银行业所处的利率市场化阶段,并提出可资借鉴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率市场化改革自1996年启动以来一直在或快或慢地向前推进,当前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攻坚时期。这场改革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其中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如何防控风险?  相似文献   

3.
2013年7月19日,中国正式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中国银行业正式进入“准利率市场化”时代。从国外情况看,利率市场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对信贷资金区域配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带给商业银行更强的趋利性,使银行信贷资金趋向经济发达地区配置,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区域在信贷融资可得性方面的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化较强、趋利性较强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对经济发达地区投入更多信贷资金,信贷资金配置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显示出正相关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资金配置未显示出较强的市场导向,但其资金配置也不断优化,对不同区域的信贷资金配置产生一定影响。总的来说,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促使信贷资金更多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银行业主推民营银行的试点,希望能够为国内银行业的结构变化带来新的动力。相较于美国的资本完全私有化的银行业态,中国银行业的私有化程度尽管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有了逐渐的变化,但是仍然没有发生质变。美国银行业作为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行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通过分析比较中美银行发展模式,希望能够为中国民营银行的设立和经营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行业利差水平的市场结构因素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白当伟 《上海金融》2007,51(2):20-23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银行业利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影响银行业利差的因素很多,其中市场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银行业利差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在中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业市场结构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而讨论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及其他因素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7.
牛建明 《中国金融家》2005,(2):63-64,66-67
近两年来,外资在中国银行业改革中身影频现,外资投资参股中国银行业案例接连不断,美国新桥集团投资参股深圳发展银行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其典型在于外资投资机构第一次通过市场化运作,完成了对一家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对掌控。如何分析看待这个中国银行业改革中出现的典型个案?它将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本刊编辑部本期制作了一组报道,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过去十年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银行业规模和业绩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就增长方式而言,主要受益于经济的高速增长、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相对高位的利差。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崛起等交织影响,给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速和货币政策将回归稳健,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资本、高消耗的粗放式盈利增长方式难以持续,中国银行业盈利高速增长不可避免将回归常态。中国银行业需要找到经济新常态下,结合自身禀赋,与市场定位、战略规划相契合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时期,中国银行业应不断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尤其是要加大中小微业务、金融市场等业务领域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以确保在不断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的同时,风险能够实现整体可控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简而言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可分为贷款和存款两方面,贷款利率市场化往往先于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截至目前,中国贷款利率管制已经全面放开,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已经建立并正式运行,随着贷款基础利率应用的拓展,中国贷款定价将更多以市场化的贷款基础利率为基准,真正实现贷款的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新监管标准实施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和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战略调整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长期挑战。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建立集约型发展模式,已成为中国银行业应对改革转型、奠定未来长远发展根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刘彦  刘传军 《金融论坛》2000,5(7):28-31
世纪之交国际银行业掀起的并购浪潮,为正在经历着深刻变迁的中国银行业开启了发展思路的崭新视角,引导兼并重组的产业力量推动中国银行业的体制变革和持续发展成为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全面分析了兼并重组在优化资源配置、处理不良资产、推进市场化改造、维护稳健运行等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的预期收益,同时提出,银行业兼并重组实践也要面临由银行体制、政府政策、资本市场和制度体系缺陷所造成的约束.在此基础上,本文力图塑造以兼并重组为主导的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型模式,描述了围绕兼并重组的银行业系统性改革工程,并初步刻画出中国银行业兼并重组趋向的未来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银行发文称,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央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此举引来各方关注,评价和解读多为积极。被视为利率市场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此项改革对银行业意味着什么?一种观点认为,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将会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模式、风险管理、定价能力等多方面带来挑战。请看本栏目文章《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3.
穆迪做了中国银行业2006年度展望报告——《在自由化程度提高和竞争加剧的环境下的改革与转型》。报告中穆迪给予中国的银行外币存款和债券评级的加权平均值为A3,但银行平均财务实力评级却低至近乎垃圾级的E+,这也是穆迪在全球范围内给出的最低评级水平。穆迪认为,中国银行业(尤其是改革后的大型银行)继续显示出极高比例的关注类贷款,为不良贷款的2~5倍,此类贷款容易受到经济条件变化的影响。此外,中国银行业的财务基本面仍然疲弱,资本金、拨备和盈利能力相对较低,中国银行业近期有所改善的财务状况尚未得到任何经济周期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2014年7月刊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国银行业在榜上的总资产、一级资本和税前利润等三大指标的规模,首度全面超过美国银行业。但是,中国银行业所取得业绩仍集中于本土市场,尽管欧美国家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本文结合历年1000家大银行所展现的中国银行业业绩表现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研究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特征,从中探寻未来将会推动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未来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应关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段琳 《中国外资》2014,(3):48-49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银行业如何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石,银行业是中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引擎和稳定器。为提高银行业服务水平、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业经济体的效能、培育市场竞争力,早在十年前,中国银行业便掀起了所有制改革,由此,各种形式的股份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银行家》2014,(5)
正经过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已经到来,而且非常严峻。经济增长进入中速运行阶段,结构调整进入实质阶段,市场化改革全面深化。金融业自由化加快,银行监管加强,市场准人放松,金融创新加快,金融脱媒加速,互联网金融大潮来势猛。竞争更加激烈。中国银行业正在积极地应对。需要正确地分析面临的挑战.对它们进行非常理性的梳理。第一个维度是要分析在这些挑战当中,哪些是在别国银行业发展史上曾经经历过的。哪些是在中国银行业当前面临的独特性问题。如果是前者,如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经济下行、金融自由化等。问题相对好办。中国  相似文献   

17.
银行业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这是由银行业资产的绝对比重以及间接融资在我国企业融资体系中所占的绝对比重所决定的。2003年,中国银行业在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制度条件的挑战下,积极推动自身深化改革。无论是就金融改革的基础一利率市场化,还是就银行机构化解自身经营危机、拓展业务领域方面的尝试,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上市,是目前中国银行改革乃至金融体系改革的焦点问题。上市以后中国金融体系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了解答这些中国银行业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朱毅峰教授。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最早进行电力市场化实践的国家。与英国自上而下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同,美国电力市场化进程更接近于自然历史过程。可以说,美国电力市场化模式是另外一种较为典型的模式。研究美国电力市场化的实践,对于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制度是指一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经济制度,产权问题在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缺乏市场化、商业化的产权制度安排。自1986年重新组建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以来,产权制度建设才开始真正纳入中国银行业整体改革规划和方案设计中,井成为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问题。经过20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银行业产权制度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加快推进,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大都成功实现了上市。走向全面开放的中国银行业生机勃勃,逐渐焕发出新的气息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