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县某糖厂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为财税收入作出很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出现了负债重,干部职工群众举报信多,怨气大,生产不正常的现象。我局针对这种状况,对该厂进行了审计。经审计,该厂累计亏损 2700多万元,负债 6100多万元,其中欠蔗农蔗款 1690多万元,同时发现私设小金库 90多万元,领导集体贪污公款 12多万元等违纪违法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已对负直接责任人给予撤销领导职务和开除党籍的处分。通过审计,稳定了群众的情绪,恢复了正常生产。那么, 90多万元“小金库”是怎样查出来的呢 ?   一、发现线索疑问重重   在审计该…  相似文献   

2.
3.
金融机构设置小金库隐蔽性更强、手法多样化 ,审计时很难发现。  相似文献   

4.
“小金库”是滋生腐败的土壤.是扰乱经济秩序的毒瘤,危害极大。为此,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强化“小金库”审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小金库的形成,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隐匿、截留各种收入形成小金库;二是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外形成小金库。由于小金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一般情况下很难在会计资料中发现问题。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在审计方法的运用上,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小金库”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审计中一般是根据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小金库”的具体规定的通知》财监字[1995]29号第二条定性,即凡违反国家财政法规及其它有关规定,侵占、截留  相似文献   

7.
所谓“小金库”是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在财务收支活动过程中,将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私存私放、私支乱用,不纳入法定会计账目进行记载与收支核算,而逃避财政监督、会计监督,偷逃税款,而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私利的违法、违纪行为。“小金库”也是以公款私存私放、违规滥用为特点的违纪行为的通俗叫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及审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查处“小金库”的审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实际工作经验,我们认为查处“小金库”的审计对策或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多地方经过大力清理,"小金库"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了,但有些"账外账"与"小金库"如出一辙,可算是"小金库"的新面孔,且有较强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2.
部分单位受利益的驱使,违反财经纪律,通过少计或隐瞒收入、虚列成本和费用、虚设往来账目等不良手段,将单位原有的流动资金转移到体外循环,形成了“小金库”。它的存在不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导致国有资产被化公为私,大量流失,同时会产生公款私存,违章拆借资金等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给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有企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屡禁不止,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而且还诱发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也使部分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审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掌握对其审计技巧,在审计工作中才能事半功倍。一、“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4.
“小金库”是指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此类资金的形成是一种典型的损公肥私现象,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对“小金库”的查处,  相似文献   

15.
16.
17.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健全 ,部门单位的“小金库”现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但还没有完全消失 ,而且更加隐蔽 ,手段更加高明。如何查出“小金库”呢?首先要认别易出现“小金库”的部门和单位 ,然后掌握有关线索及审计方法。1 根据群众举报进行审计。如群众举报某公路部门有“小金库” ,并提供了一个非正常的银行账户及目前“小金库”的余额。在查处时 ,审计人员应从外围入手 ,首先根据群众提供的非正常的银行账户 ,到其开户行去查询该单位在开户行的所有银行账户 ,并将认为有问题的银行账户的收支全部打印出来。然后正式进点审计…  相似文献   

18.
19.
20.
综合近几年来查处小金库的情况,与以前年度相比,小金库出现了以下几种新的动向:一、小金库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在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实施统一的收入票据后,小金库的制造者们便在支出上动脑筋,用会议费或招待费等大额假发票以及假工资单虚列支出,套取现金留于账外使用。二、小金库与往来账攀上了“亲”。一般情况下,私设小金库的资金与大账分离的越彻底、越干净就越隐蔽、越难查,但由于这种情况是小金库的典型“症状”,容易定性且无法狡辩,所以一些单位就利用往来账目进行作弊。比如某单位将下属单位上缴的应纳入财政管理的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