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马口鱼(Opsariicjthys biden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别名桃花鱼等。特征为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吻长,口大;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后端延长达眼前缘,其前端凸  相似文献   

2.
<正>马口鱼,属鲤科,马口鱼属,是东亚广泛分布的一种凶猛的小型鲤科鱼类。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及江河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原因,致使马口鱼的自然资源急剧下降,鉴于国内缺乏对安化南方马口鱼的人工养殖资料,为合理利用和保护马口鱼的渔业资源,为进行养殖和生态研究实验提供基础理论资料,笔者从2016年对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南方马口鱼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5月27日,浙江省淡水所邀请有关专家在丽水市对"马口鱼种苗繁育关键技术开发"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组确认,4月13日开始的马口鱼人工催产、种苗培育试验中,催产率为86.87%、受精率为82.73%、出苗率为80.58%,获仔鱼20万尾,育成平均规格4.4cm的夏花鱼种12.9万尾。验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已突破马口鱼种苗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9月,圈里乡浯河被省海洋与渔业厅列为省级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上游以圈里乡鹁鸽崖村为上游界,下游以圈里乡下獐子峪村为下游界,上下游总长度15公里,河面平均宽80m,保护区流域面积120公顷。浯河位于沂水县东北部,在我县主要流经圈里乡和官庄镇。浯河流域内主要鱼类为马口鱼,是一种生活在溪流中的小型鱼类。形似马口,故名"马口鱼"。  相似文献   

5.
马口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口鱼俗称山鳡、桃花板、麻口等,分类上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由于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喜欢,市场价格高达50元/kg,养殖者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养殖者对苗种的需求,郧南区水产站从2015年开始,进行了多次马口鱼的人工繁育试验。2016年,催产马口鱼26组,获得受精卵17万粒,孵化出马口鱼水花11万尾,培育出体长3~4cm鱼苗6.3万尾。下面把2016年的生产过程介绍如下:1.试验地点郧南区名优鱼  相似文献   

6.
正1.斑点叉尾鮰雌雄鉴别与繁殖习性斑点叉尾鮰的雌雄鉴别:雄鱼,头部到背部为深灰、稍偏灰黑;头部扁平,较雌鱼宽;腹部窄长;生殖器黑管状,末端尖细突出,类似乳头状,带红色;肛门不外露,略呈红色。雌鱼,体色深灰色;头部圆,吻部稍尖;腹部圆而饱满,成熟较好的可见卵巢轮廓,有弹性;生殖器长圆形,两孔被瓣状皮膜分开,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4-8月,江苏盐城地区普遍发生鲫鱼"大红鳃"病,造成鲫鱼的大量死亡。病鱼常在池边的水面下窜游,肉眼可见病鱼的头部和背部发黑,俗称"黑头",池边的"黑头鱼"甚至可以用手捕捉到。病鱼肝脏常呈土黄色,腹腔内有淡黄色积水,也有些症状与败血症相似,但鳃盖及腹部两侧很少有呈淡红色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 一、水域条件 凡是水库水位相对稳定,水深在5—15米,水质没有被污染,水域中凶猛鱼类(如马口鱼属、鳃鱼属和红鲌等)较少,浮游动物资源丰富、水质较肥,有丰富的小型野杂鱼、虾类,具有硬泥、泥沙或沙砾底质的大中型水库均可移植。 二、移植技术 移植大银鱼以移植大银鱼的受精卵较  相似文献   

9.
<正>1.采卵质量好的虹鳟鱼卵呈桔红色或橙黄色,卵粒圆而饱满,同一条鱼挤出的卵粒大小均匀。质量差的卵,呈浅黄色,卵粒不圆、不饱满,大小不均。首先用毛巾包住已发育成熟的雌鱼尾部,生殖孔朝向白瓷盆轻轻挤压雌鱼腹部,挤压动作要轻柔快捷,不要用力过  相似文献   

10.
正"瘦身鱼"养殖就是将传统池塘或网箱养成的腹部肥厚的常见淡水成品鱼放入洁净水源以及流动水源中饥饿处理2个月左右,通过饥饿与运动,快速提高淡水鱼品质的过程。"瘦身"后的商品鱼具有体色光鲜、体质强健、无泥味、少脂肪、无药残、口感好、质量佳等特点。经过2个月"瘦身",鱼的体重下降15%左右,但价格可以达到普通商品鱼的2~4倍。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生物学物性 红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 1、形态特征 红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背部略微隆起,头中等大小。背部呈浅黑色,鳞片有银色光泽,腹部中部白色,两侧呈粉红色,尾鳍呈黑色,特别是尾基部侧线上方有一黑色圆斑。 2、生活习性 红鱼喜欢集群,游泳迅速,洄游习性明显,大的红鱼于早秋从水域深处游向浅海和河口,并在那里繁衍后代,然后随着水温的下降转移到  相似文献   

12.
高效防治常规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规养殖鱼类的暴发性出血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体表、腹部、头部、鳍条等充血或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及肛门红肿等。解剖后常见腹腔内有较多血腹水,肝脏颜色变异,鳃丝颜色不正常等症状。通常情况下,现场诊断暴发性出血病的主要依据有五个:①养殖池塘同时死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养殖品种(除草鱼外)时,排除了中毒、泛塘等情况;②花、白鲢发生死亡无明显症状;③在鱼  相似文献   

13.
<正>症状特征:病鱼体表肿胀粗糙,部分或全部鳞片张开似松果状,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用手轻压鳞片,鳞囊中有液体渗出,随之鳞片脱落,后期腹部肿大,失去平衡,不久死亡。有的病鱼伴有鳍基充血,眼球外突;有的表现为腹部膨胀,腹腔积水,反应迟钝,浮于水面。  相似文献   

14.
鲎又称中国鲎和鲎鱼,属暖水性海产珍稀名贵节肢动物,体长60cm以上,每只重2.5kg~4.5kg左右。它模样古怪,全身覆以硬甲,背面圆突,腹面凹陷,眼在背上,口在腹下。腹部两侧有脚6只,腹部末端生有一剑形尾巴,用以撑身跳跃和御敌护卫。它喜欢生活在沙质海底,既能游泳又能爬行,以蠕虫和  相似文献   

15.
<正> 4、日本鳗鲡红点病 症状识别 病鱼体表各处点状出血,尤以下颌、鳃盖、胸鳍基部及躯干腹部为严重。病鱼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后,一般1—2天内就死亡。如将这些病鱼放入容器内,鱼就激烈游动,在接触容器的部位急速出现出血点,含血的粘液甚至可弄脏容器。剖开病鱼腹部,可见腹膜点状出血;肝肿大,瘀血严重,呈网状或斑纹状暗红色;肾脏也肿大软化,可瘀血或出血引起的暗红色斑纹;脾脏肿大,呈暗红色,也有的呈贫血、萎缩;肠壁充血,胃松弛。在  相似文献   

16.
正高体雅罗鱼,属鲤形目,冷水鱼类,俗称:小白鱼。体长,侧扁,腹圆,无腹棱,体颇高,体长为体高的3.2-3.7倍,尾部较细长。吻端圆钝,口端位,呈马蹄形,上下颌约等长。眼中等大。侧线完全,前端微弯向腹方。体背部呈灰黑色,鳞周缘黑色,腹部白色,胸鳍、腹鳍及臀鳍浅黄色。多栖息在水流较缓慢的江河和湖泊中,在中国仅见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已被列入新疆二级保护鱼类。2007年首次突破了高体雅罗鱼的批量人工繁殖技术。如今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发病情况发病池塘一般为高密度精养鲤鲫鳊鱼种池。病鱼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眼珠突出,口腔周围、头部、眼眶、鳃盖充血发红,腹部膨大,轻压腹部有黄白色或淡红色腹水流出,肠道内有淡黄色黏液,肠壁变薄、弹性差,肝胰脏  相似文献   

18.
<正>1.鲤鱼出血病外观病鱼腹部鳞下、鳍条、尾柄充血发红;融冰时,病鱼上浮贴近冰层或浮于水面,成群集结于池边,游动缓慢而逐渐死亡。患病鱼运输成活率低。根据病原病因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出血性败血病。病鱼外观正常或腹部鳞下  相似文献   

19.
网箱石斑鱼膨胀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此病也叫打转病,以营养性障碍为主因,混合感染其他疾病。病鱼一般体表和鳍完好无损,鳃鲜红,但有的腹部明显膨胀,也有的无明显隆起。鱼体不能下沉,飘浮水面或腹部向上,在水面朝一个方面打转。后期病鱼下沉网底,不久即死亡。本病也常与单殖吸虫病或细菌性溃疡形成并发症。 此病终年可见,是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常见病,每年3—10月是发病高峰期,死亡率达30%左右。从1龄鱼到2—3龄鱼均可发  相似文献   

20.
<正>鲤鱼出血性败血症是近年来严惩威胁鲤鱼高产养殖的传染性疾病,能够正确预防与治疗,对增加产量提高效益有重要意义。鲤鱼出血性败血症,症状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初期食欲减退,剖后多见内脏出血,中期表现为肠炎,后期彻底废食,并见体表出血。初期病鱼外观与健康鱼基本一样,但用剪刀从肛门沿腹部剖剪,打开体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