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年未过半,黄冈以虾稻共生模式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就达64.17万亩,完成了65万亩年度目标的98.7%,虾稻共生、稻虾鱼鳖生态种养、稻鳅共生、稻田养鱼种等模式大力推广,呈现一派蓬勃发展态势。自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推进现场会召开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副市长王浩鸣提出"要把稻田综合种养放在黄冈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2.
正分宜县位于赣中西部,为新余市辖县,属丘陵地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良的地理环境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供有利条件。一、稻渔综合种养基本现状分宜县稻渔综合种养现有面积2119亩,主要养殖模式为稻虾综合种养、稻蛙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小龙虾在稻田中开沟养殖,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钤山镇、分宜镇、杨桥镇,养殖面积达1900亩。  相似文献   

3.
正秋季是农民丰收的季节,也是虾稻共作水稻的收获季节,掌握好以下技术要点,是虾稻共作成功的关键。一、水稻收割水稻的收割必须在9月底10月初完成,收割太晚会影响虾苗的生产和次年的收入。收割前晒田,便于机械操作,收割时留稻桩40cm以上,稻杆直接还田。二、水草种植稻田内种植水草:水稻收割后可在稻田内少量种植水草,用旋耕机每8-10m耕出一条,按株距5-6m种植伊乐藻。围沟内补种伊乐藻:将伊乐藻切成  相似文献   

4.
<正>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虽然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但它毕竟是一个新兴产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尚未被初学者认识和掌握。笔者结合本县这几年养虾实际,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供广大稻虾种养的农民朋友参考:一、稻田整理及防逃设施虾稻综合种养重点是选址,必须是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各地掀起稻田综合种养浪潮,浪潮中的浪花之一就是"稻虾连作"。其具有投资少、养殖风险小等特点。我市芜湖县一养殖基地利用低洼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稻、虾、鱼"综合种养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稻田综合种养,业内有句行话"北看辽,南看鄂"。意思是北方以辽宁盘锦的稻蟹种养为标杆,南方以湖北的"稻虾共作"为典范。9月,正值暑去秋来,云高气爽的好时节,来自云南、浙江、辽宁、安徽、湖北等17个省份的专家学者齐聚"稻虾共作"发源地——湖北潜江,共话稻田综合种养的先进经验。"谋划稻田综合种养,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口粮安全的需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黄冈市水产局召开推进稻田渔业综合种养研讨会,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十个一"工作举措,力推该市稻田渔业综合种养发展。2015年上半年,黄冈市共发展稻田渔业综合种养面积53.84万亩,虾稻共生、稻蛙养殖、稻鱼养殖等模式蓬勃发展。为继续大力推广"一水两用、一田双  相似文献   

8.
<正>自从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鼓励扶持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政策以来,各地稻虾综合种养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面积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大幅度提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笔者作为科技特派员,在走访指导当地的稻虾养殖户时了解到有不少养殖户在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方面存在诸如:养殖的商品虾规格小,  相似文献   

9.
正稻田综合种养就是利用水稻田养殖鱼、虾、蟹、鸭、蛙等水产动物,利用水产动物的粪便施肥、治虫,减少环境污染,提升水稻的品质,从而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一、稻虾共作1.稻田改造稻田选址:与稻鱼共作相同。筑埂挖沟:田埂要加宽、加高、加固,高度达到0.8m,宽度达到1m,并夯实;田埂内侧四周挖环形沟,宽2m、深0.8m,在田中间开挖"十"或"井"字形田  相似文献   

10.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虾稻共作”模式目前在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突出表现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正>为推进稻虾产业发展,2018年黄石市在某基地开始实施稻虾生态养殖。根据湖北省稻虾养殖定义,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是一种通过科学的稻田改造工程,营造出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的良性循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技术。笔者正好经历了该基地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为期1年多的稻虾生态养殖全过程,现将该养殖实践情况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水产从业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各地一般最迟在6月底完成水稻插秧,但7月初,还会有少数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没有及时栽种水稻。农业专家提醒,如果不种稻,农民少了优质稻谷的收益,小龙虾品质也会有所不同,更会影响基本农田的粮食安全。各地发展稻虾  相似文献   

13.
数据     
正全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200万亩稻田综合种养历史悠久,发展较快。据初步统计,2016年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应用面积达到1200万亩。其中,"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等种养模式,亩均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最高超过万元,比单一种稻纯利润高3倍,甚至10倍以上,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促进了稻、渔、田的绿色、高效、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稻渔综合种养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国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稻渔综合种养明确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之一,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推广站都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2018年工作要点,2018年湖北省农业主推技术就有虾稻生态种  相似文献   

15.
正稻虾综合种养"稻虾互促,绿色生态",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发挥了"稳粮增收"的双重作用,受到农民青睐,政府推广,得到快速发展。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既要抓好生产管理营销,也要搞好财务决策分析,做好防范财务风险工作。现运用量本利方法,对稻虾综合种养财务决策作一分析。一、稻虾综合种养量本利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巴电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即在同一片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稻虾共生、稻虾互补,从单一的种植向种养一体化转变,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田的水面供龙虾生长,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水稻与小龙虾“互为供给”,形成水稻护虾、虾吃虫草、虾粪肥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稻虾共作是依据水稻小龙虾共生理论,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进行种养结合,水稻小龙虾共生、互补,进入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现将稻虾共作绿色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稻田的改建1.1稻田选址要求农田水利设施要配套,  相似文献   

18.
小龙虾稻田养殖通过虾稻互促,在实现减肥减药的同时,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增收效果明显,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据调查,江苏省泗洪县青阳街道周里村稻虾综合种养户孟先生,2019年从虾苗投放到成虾上市,经过20天饲养,1kg虾苗能出8kg成品虾。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潜江市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当地加工企业对小龙虾原料的需求,湖北省潜江市在本世纪初开始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以经济效益稳定的"虾稻共作"为主要种养模式。本文重点分析"虾稻共作"的经济效益,具体阐述种养技术的设计如何与经济效益考量相结合。此外,还介绍了政府补贴政策,综合种养保险模式,以及目前仍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正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根据"稻渔共生"理论,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为探索总结虾稻综合种养高效模式,推进我县虾稻综合种养发展,2014年-2016年,监利县水产局与监利县星兴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汴河镇匡老村开展虾稻综合种养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与实践证明,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可行的。现将试验情况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