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稻田养泥鳅,是在稻田实行鳅-稻连作或鳅稻轮作,是生态、高效、环保健康的现代农业种养结合模式。稻田沟中养鳅,沟上田块种稻。泥鳅可为稻田除草、除虫、减少劳力投  相似文献   

2.
<正>一、稻田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的田块。1.合理确定田沟比例。其中沟坑面积占10%,种稻面积占90%。2.加高加固田埂,做好防逃墙。田埂高50cm左右。用小砌块或者彩钢瓦做好60cm高的防逃墙。3.挖好鱼沟鱼溜。目前鱼沟主要有2种开挖方式鱼沟:一是四面围沟,1号稻田围沟宽2-3m,深0.6-1m,大的田块还可在中间再开挖稍浅的"十字型"或"井字型"鱼沟;二是中间沟,在稻田中间开挖条形鱼沟,宽5m左右,长根据田块决定,够深0.6-1m。鱼沟、鱼溜挖出的泥土,用于增高、增宽田埂。增宽的田埂用于种植蔬菜、水  相似文献   

3.
<正>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地势平坦、开阔连片、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面积10-100亩的田块。沿稻田四周开挖深1.5m、宽3-4m的稻田环沟;面积超过50亩的稻田,还应在田块中间开挖深1m、宽2m的"十"字形或"井"字形田间沟,环沟、田间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稻田改造完成后,用生石灰100kg/亩带水20cm对环沟、田间沟进行消  相似文献   

4.
<正>一、设施建设1.池塘建设成鳅的养殖塘应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cm的肥泥。水泥池可建成地下式、地上式或半地上式。池壁最好用24cm砖墙砌成,池底先用"三合土"打底,然后浇一层5~10cm的混凝土,内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殖小龙虾,是投入低、收益大、见效快的水产生产,也是发展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稻田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 田块选择 宜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地势低洼、保水性能好的田块. 基本设施 沿稻田田埂内四周开挖养虾沟,沟宽4 ~ 6m,深0.8~ 1m,坡比1∶2.5.面积较大的田块,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或“井”字形田间沟,并增设几条小埂.田间沟宽1m,深0.5~ 0.6m.小埂为管理水稻用.  相似文献   

6.
稻田育水丝蚓(俗称“红虫”)养泥鳅,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还能减少水稻病虫害,因鳅套养稻田水体中,畅游索食害虫,还起着生态防病作用。近几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花陇村赵金忠利用10亩稻田育水丝蚓养泥鳅,一般经4个多月饲养,亩均生产成品鳅150—200公斤、水稻500—600公斤,产值1500—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是单一种植水稻的2—3倍。一、田块选择与准备。选择土质较肥,水源有保证,水质良好,管理方便的田块。一般每块稻田面积3—5亩为宜,在离稻田田埂1米处四周或对角挖宽1.5—2米,深1—1.5米的集鱼沟和鱼溜。在田中间隔1.5—2米开挖一条…  相似文献   

7.
<正>一、稻田的选择与改造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水源周边无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水、电、路三通,田块平整,土质以壤土为好,面积以20亩以上的田块为宜。2.稻田改造在规划的养殖面积内,沿外田埂四周挖沟,要求沟宽2~3m,沟深0.8~1m,坡比为1︰2.5左右,虾沟面积约占稻田面积10%左右,田块面积在50亩以上,可在田块中间挖十字沟,十字沟可稍浅稍窄,在宽1m左右、深0.5m左右。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是农业部"九五"十大推广技术。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可供养殖的稻田面积80万亩,亟待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一、稻田的选择稻田平整,田面倾斜度小,田块大小适中,水电充足,土壤保水性强。二、水稻品种选择中晚熟抗倒伏的优良品种。三、开挖稻鱼工程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插秧前或插秧后进行田间工程。1.开挖鱼溜(鱼山)、鱼沟根据田块大小、形状开挖沟山。大而方的田块,沿稻田边埂近1米处开挖宽60厘米、深60厘米的环形沟;小而长的田块,开挖宽60厘米一100厘米,深60厘米的宽沟;也可在田中央。田边或…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1年以来,我们就在杭州余杭地区开始了泥鳅稻田养殖新技术探索,泥鳅稻田养殖成功的关键是"一高""五早""一捕"。1."一高"田间工程要做到田埂实,田块不渗不漏;稻鳅生长空间布局合理,鱼沟占大田总面积5%~10%;排灌系统设计科学,  相似文献   

10.
青虾为名贵水产品,深受市场青睐,而且具有浅水性生活的生物学特性,适合在稻田中养殖。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养虾田的选择和建设:(1)稻田选择。养虾田首先要选择那些水质无污染,水源充足,能够保水、保肥的稻田;其次要尽量选择那些交通比较便利的田块。(2)养虾田的建设。一是加高加固田埂,使之高达0.7米,宽达1米,不垮不漏;二是疏通进排水系统,确保排灌自如;三是设置好拦鱼栅,在进水口设置40目、80目的双层筛网,排水口设置60目的单层筛网;四是挖好沟和池,在离田埂1.5~2米处挖“田”字沟,沟宽3米,沟深0.5~0.7米,“田”字沟中间挖一面积40…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人工繁殖 1、亲鳅的选择。亲鳅要求体型端正,体质健康,无病无伤,体色正常,体长15—20cm,体重30—50g。雌鳅要求腹部膨大,富有弹性;将肚皮朝上,目视要有透明感,颜色微红,腹中线扩散;用手抚摸,肋骨明显。雄鳅只要胸鳍上有“追星”,个体尽可能不要与雌鳅悬殊太大就行了。雌雄1:1.5或1:1为宜,如果雄鳅不足,也可能雌雄比降为1:0.8。雌雄鉴别为: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较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养殖泥鳅、青虾的莲田条件及工程改造 1、养殖田块的条件: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符合国家养殖水质标准,且保肥保水无渗漏;养鳅田面积一般5—10亩。 2、养殖用莲田工程改造:沿莲田四周挖2—3m(视田块大小而定,田块较大则开沟较宽),深1m的围沟,开挖时表面肥泥可抛向田中,下层死板土用于筑埂,埂宽2m,高0.6—  相似文献   

13.
<正>一、注意稻田的选择和田块的整理罗非鱼是热带水产品种,其适宜水温在20~35℃,故养殖罗非鱼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且稳定、水质清新且无害、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田块,并且要求经营场所交通方便,水利基地设施较好,田块面积以1~5亩为宜,稻田地段以方便种养管理为宜,利用一年中的高温季节进行稻田养殖。为了确保稻田的蓄水和防逃能力,稻田的田埂高度一般要达到80~100cm,宽度40~50cm。在罗  相似文献   

14.
1.全面深翻.该法适用于平原、河滩地和坡度较小的坡地,可用农机具作业.若定植前不能同步完成全园深翻整地时,可先在果园内挖宽1m、深60~80cm的条带沟,或挖长、宽各1m,深60~80cm的定植穴.  相似文献   

15.
<正> 泥鳅的生命力较强,食性广泛。人工饲养可投喂蛆虫、昆虫、豆饼等。凡水源条件和保水性能好的空闲青贮池、沟、渠、塘、稻田等,经生石灰处理和培肥水质后,均可作为人工养殖场地。一亩水面最高可产泥鳅700—1000千克;稻田亩产一般也达150—200千克。 一、鳅池的建造 鳅池的建造应选择阳光充足、引水方便的地方,以两个以上的鳅池相连结为佳(以便鳅苗的繁殖和成鳅养殖)。鳅池面积最好在4平方米以上,深度以70—80厘米为宜,池底  相似文献   

16.
一、田块选择和田间工程稻田养虾的田块要求不漏水,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尽量远离农药用量大的农田,面积以2—5亩为宜,利用低洼农田,经简单改造而成。通常稻田四周挖深沟作为暂养沟,一般深0.8—1.2m,宽3—5m,坡度1∶2,加高塘埂。稻田中间再开田字形或井字形的深沟,沟宽1m,深0.6  相似文献   

17.
对房前屋后的废弃池塘、低洼地方等进行修整、改建,可以发展泥鳅庭院养殖。该法具有操作简单、饵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饲养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一、鳅池建设鳅池宜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通风向阳,进、排水方便,且便于管理的地方。鳅池开头可多样,一般以长方形东西走向较好。鳅池的面积因养殖方式及养殖水平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家庭养殖使用的鳅池面积以50~80平方米,池深为1~1.5米为宜。二、苗种放养在鳅种放养前7~10天,每平方米用生石灰0.2公斤彻底清塘,5~7天后,蓄水10~20厘米,每亩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物10~15公…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搞好田间配套工程建设1.田块选择。用于兼作的田块更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注排水方便、蓄水力强、涨水不淹。2.田埂加固加高。通常把田埂加高至30—70厘米,宽度一般为30厘米左右。田埂是锤打结实,以防田鼠等动物打洞漏水或大雨时溢水,造成逃鱼。3.开挖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鱼沟一般在菇苗栽植前开挖。可开成“口”、“田”、  相似文献   

19.
<正> 水生作物茭白田套养鱼、蟹、虾等,是利用浅水环境既种茭白,又利用水中动物性饵料发展养殖,从而取得茭白鱼类双丰收。 一、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畅通的田块。加高田埂至30—70cm,宽30cm,并捶打结实。每隔15—20m开一条横或竖的鱼沟.距田埂2—3行茭白苗处开挖一环沟,深、宽  相似文献   

20.
<正>刚出膜的侧沟爬岩鳅幼苗个体很小,平均全长在5.13cm左右,当其卵黄快消耗完毕时,喜欢在池底和池壁匍匐游动,只有极少数幼苗会在水中上层游动。为了选取侧沟爬岩鳅幼苗适口的开口饵料,本实验采用螺旋藻、硅藻和鸡蛋黄微粒进行开口饵料对比试验,为侧沟爬岩鳅苗种培育技术累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