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就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先进方法,选取我国政府投资的有关数据,通过测算得出: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推动型的;政府投资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效果远远大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政府投资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业增长0.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完善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产业巳成为我国当前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但是对教育产业该由谁来投资,如何投资等一系列问题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却一直争论不休。本文结合教育产品和服务自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属性,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提出了政府应确保义务教育投资;加快教育投入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个人家庭教育投资应当以教育税的方式从个别家庭向全体家庭转变;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全社会各种力量投资办学;企业教育投资应向职业培训领域转变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投资在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的发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应积极启动民间投资,拓宽投资领域,实行开放式的行业投资准入政策,消除经营范围上的所有制歧视,拓宽融资渠道;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避免重复建设;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协调消费、投资与真实GDP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200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看,推动其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国有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高速增长、以及东部地区出现的逆原有变动趋势的投资增长,而这些投资动力又是源于中央实施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击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新增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家》2004,(8):1-1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82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6.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24亿元,增长了28.7%,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2.4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学中,投资硝费和出口被比喻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欧荚发迭国家消费一般作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在GDP增长中占有较高的份额,而投资所占份额则较少;在中国,情况恰好相反,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GDP的贡献一直要大于消费,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等措施,投资更是扛起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旗。但是投资率并不等于投资效率,一味地依靠童.的增长并不能使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自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处于震荡调整中,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使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目前制约有效需求的因素是:投资和政府支出刺激需求的效果不明显,消费增长受个人收入增长的制约。为增加有效需求,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应作出如下调整:把“富民政策”列为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核心;全面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尽早为实现政府支出的调节和生产性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雅安投资效率总体偏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连续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包括非生产性投资占比大、生产性投资主要投向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非电力产业投资回报普遍偏低和投资效益“外流”。为提高投资效率,需要促进投资较快增长、推动投资平衡增长、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强投资项目建设、发挥金融对投资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评析在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贺培70年代末期以来,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当今的美国,不仅高居全球海外直接投资的榜首,也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一、在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状况近年来,在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美国的制造业、批发及零售...  相似文献   

10.
对央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存在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表现在货币供应量强劲增长,信贷大规模扩张;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进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CPI的增长等。2003年全国GDP增长9.1%,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2003年的M1增长了18.7%,M2则增长了19.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投资额占GDP的比重上升  相似文献   

11.
总量问题很突出。中国区域差距、产业差距恒久存在,关键是看过热的地区、产业占全国的比重。2003年,东中部八省市的GDP增长率都在12%~14%左右,其GDP之和占全国的60%以上;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也占全国的近60%。从行业看,2004年第一季度,房地产开发等五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占到了整体产业的47、7%。既然局部地区、产业占比已超过50%,就不宜强调仅仅是局部性、结构性的问题。既然总量问题也很突出,就应考虑总量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一、加入WTO后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有利影响 1、改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融入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将逐步萎缩,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由于歧视性贸易保护的取消而大幅增长,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特别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将获得巨大发展。这将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更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具竞争力,并改善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宏观投资环境。同时,随着我国投资及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出口将大幅增长,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国际银团货款、证券资本投资将急剧增长。从而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多层次的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已出现明显的投资不足,主要表现为民间投资不足,在我们这样一个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投资资源相对缺乏,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国家,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其危害是严重的。为扩大投资,应遵循短期与长期效果、局部与全局效果相统一,扩大投资规模与调节地区经济结构相结合原则。近期应将高科技领域,能有效启动消费的产业和促进出口或替代出口的产品作为投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在“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2004理事大会”上表示,此次宏观调控着重解决某些产业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在今后的调控中,仍要坚持实事求是态度,不能“一刀切”;同时要防止企业将投资风险和损失转嫁给银行,使银行形成新的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产业增加值构成差别显著的事实,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投资的产业构成,研究了投资影响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经济机制。本文理论模型能够很好拟合中国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对模型进行的反事实数值模拟表明,中国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对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但投资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部门生产投资品的相对技术是影响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薛俊 《证券导刊》2011,(44):28-36
主题投资框架主要建立在中期的主题投资特征之下:要具有较大的时代特征,或具有爆炸性效果;要具有新颖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要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7.
公司的资本成本与投资理性——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企业的投资决策受资本成本的约束显著,符合市场理性;(2)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外部负债融资和股权融资都具有敏感性,但回归系数依序递减,可能说明了不同融资形式的成本差异;(3)产品市场需求增长为企业带来了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具有拉动企业投资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探索基础设施投资的合理布局与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与生产率效应促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低技能者就业缩小城乡收入水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的趋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细分类型考察发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收入促进效果最好,但在收入分配上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生产型与发展型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继续处于调控与观察状态.经济基本面依然较为乐观.主要在于工业生产继续增长、投资增长放缓、消费需求趋旺、各类价格指标相对稳定略有上升、金融运行健康平稳;然而,经济压力依然继续存在.基本面的形势继续呈现略有过热的态势.其中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继续攀高.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生产领域增长状况继续持续.主要产业的增长潜力依然明显;尤其是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0.
扩大内需是2023年中央的首要经济工作,但扩大内需应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达纲举目张、事半功倍之效。本文首先梳理了扩大内需的底层逻辑,明确消费和投资的相互关系,提出内循环的需求倍增机制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地位;分别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探讨了中国长期内需不足的主要特征和结构性原因;通过包含三部门、三市场的内循环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产业发展和结构性改革的未来方向。笔者认为,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经济主体的信用透支和债务收缩引起的局部性通缩趋势;亟须发挥国家信用优势,以央行购买国债的方式启动民生工程,打破供需双侧瓶颈,最大限度实现扩内需、稳就业、促增长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