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各级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下的行为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把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拥有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剩余索取权”,为其带来强的财政激励,同时由于政治集权,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晋升又面临着政治激励。此外,由于寻租行为的存在,地方官员还受到个人经济利益的影响。在财政激励、政治晋升激励以及个人经济利益激励等三重激励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与俄罗斯两个转型国家财政分权安排的比较分析,采用一个理论模型讨论了分权下的政治激励是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发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强调政治激励的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有益的作用,而政治权力的分散化是俄罗斯转型前期经济绩效相对贫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维坦模型是分析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关系的理论起点,但现实财政分权实践与该理论中的分权假设有很大差异。转移支付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力来源,这极大地削弱了财政分权的效应,容易造成政府间的"串谋"、"公共池"不良竞争、财政幻觉和财政依赖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政府规模膨胀的重要因素。在实证研究方面,大多数结果都不支持利维坦模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分权激励下地方政府行为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造成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地方经济增长,进而增加工业"三废"排放量;寻租腐败程度、财政赤字以及工业化生产也将导致我国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增加;此外,研究还得出我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分权与行政分权的维度,研究了政府分权的具体效应,并根据我国30个省份1998~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既有的政府治理结构下,经济分权与行政分权塑造了地方政府的增长导向行为,但弱化了对环境领域的治理,从而导致了增长与环境恶化并存。因此,研究政府分权对于了解地方政府行为与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发展引起了土地经济价值的变化,这种变化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触发了居民的土地维权意识,从而将会推动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变革。通过一个模型对土地使用中的经济行为,以及征地拆迁与财政创收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要解决土地纠纷,必须从土地产权人手,明确农民和住户的土地专有权,容许土地转让。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制度,深化税收制度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从而建立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机制,解决政府与民争利现象的产生,实现城市化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围绕集权与分权经历了多次变革。建立稳定的、有效的分权型财政体制应当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有限分权的财政制度应当是我国分权型财政体制改革的可行目标。  相似文献   

10.
财政竞争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及其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分权制的发展,地区间财政竞争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财政分权加强了地方政府的权力,通过地方政府积极作用的发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既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下,这种分权也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竞争,并给市场带来了一定扭曲。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协调无疑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发展引起了土地经济价值的变化,这种变化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触发了居民的土地维权意识,从而将会推动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变革.通过一个模型对土地使用中的经济行为,以及征地拆迁与财政创收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要解决土地纠纷,必须从土地产权入手,明确农民和住户的土地专有权,容许土地转让.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制度,深化税收制度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从而建立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机制,解决政府与民争利现象的产生,实现城市化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典的分权理论认为,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权能够激励地方政府提高质量,但上述理论命题在中国的情境下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以中国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条件均值和条件分位数回归估计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质量,且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正向影响随着政府质量的提高而递增;财政分权所具有的政府质量提升效应,主要源自政府效率和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式金融分权是中国式分权的重要内容,与财政分权共同促成中国经济增长奇迹。随着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地方金融的发展以及区域金融风险的增强,金融分权问题日益凸显。然而既有文献对于金融分权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不足。鉴于此,本文结合中国的经济实践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研究脉络和成果,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系统化,并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基于相关学术研究的演进梳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概念内涵,并厘清其特征表现;接着,围绕金融与财政制度的改革变迁,对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分权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与阐释;然后,基于“金融分权是‘自上而下’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诱致性制度变迁融合作用的结果”的基本判断,在传统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纳入金融手段获取经济资源的天然成本收益优势,阐释并拓展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生成逻辑;进而,总结并诠释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两大经济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与金融风险效应)的形成机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式金融分权研究提供可行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后地方获得经济增长的受益权是调动地方财政努力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收支分权不对称和政府间事责转移等问题的存在,使转移支付成为分权制度的重要补充。理性的政府官员在选择融资方式时既要考虑到其边际分成收益,也会考虑融资成本。运用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地方财政努力问题进行检验,发现地方争取预算外的努力略高于预算内财政努力。同时,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对财政努力的激励设计,地方越来越依赖于中央的财政援助,弱化了地方的财政努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3—2016年全国87个重点城市的数据,通过DEA-Tobit、面板门槛回归等方法,深入探究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赶超行为以及环境治理效率三者关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影响不同:三、四线等经济欠发达城市群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能够为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带来正向影响,但一线及新一线等经济发达城市群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却不利于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主要分布于行政级别较低、经济发展落后区域。上述区域的财政分权只有达到或者超过门槛值时,地方政府赶超行为才会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94年,中国政府通过分税制对财政分权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和激励,我们观察到地方政府出现偏好投资的现象。为此,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并提出两个假说,然后使用28个省份1994~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投资偏好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任职控制力越强,地方官员的投资偏好就越大;在保持财政事权不变条件下,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中所占份额越小,其发展经济和增加投资的偏好也越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3—2016年全国87个重点城市的数据,通过DEA-Tobit、面板门槛回归等方法,深入探究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赶超行为以及环境治理效率三者关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影响不同:三、四线等经济欠发达城市群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能够为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带来正向影响,但一线及新一线等经济发达城市群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却不利于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主要分布于行政级别较低、经济发展落后区域。上述区域的财政分权只有达到或者超过门槛值时,地方政府赶超行为才会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视角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影响机理进行阐释和实证考察,从新的视角阐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张背后的制度性激励。研究发现: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可对地方政府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规制行为对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有正向调节作用和提升效应,能够弱化竞争行为的负面影响和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1999年-2010年中国的经济数据,讨论了在官员GDP政绩考核机制和锦标赛晋升机制下,财政分权程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结论:从产业结构变化来看,财政分权程度越低,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增长速度越快.本文的结果对我国现阶段通过简政放权、优化产业结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