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下,产品缺陷对于产品责任的界定至关重要.而如何界定产品缺陷,又是我国及世界上各个国家法律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对于产品缺陷的界定中,产品是否存在不合理危险以及是否具有安全性,美国、 欧洲国家及日本都有相应的标准.消费者预期和风险-效益是比较重要的标准,兼有其他的关于产品相关因素的要求.本文主要目的是讨论借鉴其他国家的关于不合理危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为我国提供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缺陷产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法》与世界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比,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的适应入世的需要。如何加强产品质量方面的立法,规范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缺陷产品管理的法律制度完善问题作一探讨。一、产品与缺陷产品的界定(一)产品的界定各国对产品有不同的界定。我国《产品质量法》第2条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欧洲经济理事会在1985年7月25日通过的《关于对有缺陷的产品的责任的指令》(以下简称《指令》),将“产品”界定为可以移动的物品,…  相似文献   

3.
产品召回制度的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的制定是我国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一个开端。本文从目前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设情况着手,介绍了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并对产品召回制度的意义和法律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国外的法律对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内容进行了说明。最后,本文就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从立法层面、具体的召回程序层面和政府责任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医疗产品缺陷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案例明显增加,法律对医疗产品缺陷的规制却并不完善。本文欲在《侵权责任法》的背景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阐述医疗产品缺陷侵权责任中医疗产品缺陷的概念,希望以衡平的法律价值观为我国司法实践处理医疗产品缺陷损害案件提供一些裨益。  相似文献   

5.
孙丽丽 《活力》2012,(23):109-109
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其内在性能和操作的复杂性加强,法律所奉行的"买者注意"无法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卖者注意"原则被提上日程.产品的极大丰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不合格产品及缺陷产品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突如其来的灾难.因此,研究、完善和更好的适用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那么,产品的范围如何界定?缺陷产品如何认定?产品责任由谁承担?精神损害赔偿如何适用?本文主要就这几个问题深入探讨和论证,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我国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在对消费者权利维护方面力度不够,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在产品缺陷问题出现时,我国对消费者的赔付额度较少、消费者申诉手续复杂,法律没有起到根本的保障消费者利益和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功能.通过各种案例来指出我国产品责任法的缺陷,旨在凸显完善产品责任法律体系的紧迫性和严峻性.  相似文献   

7.
产品召回法律制度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确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日趋成熟完善。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起步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研究,对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预防系统性缺陷所带来的不局限于某个特定消费者个人的危害,生产商应该采取产品召回制度消除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上的缺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也应依照法律和行政规定,监督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使之对其生产和消费的缺陷产品进行收回、改造等。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频繁受到国外产品对我国消费者实行的“中外有别”政策促使我们应及时制定完善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维护消费权益,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育种创新能力的快速兴起,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对农业知识产权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和刻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相关法规体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所存在的立法缺陷,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产品质量法》和产品召回制度对产品缺陷均有规定,但无论是法律定义、判定标准还是处置方式等都有巨大差异.深入研究和探讨产品缺陷在相关法律制度中的异同点,对比分析彼此的关联,有助于正确把握产品缺陷的内涵和特征,理清工作思路,消除思维障碍,促进质量监管工作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11.
安梅 《价值工程》2012,31(10):154
目前我国尚不存在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缺陷产品召回法,相比之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文章认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助于保护我国消费者的权益,同时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更加注意技术创新、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我们必须对中小企业在法律上给一个界定。文章在借鉴外国中小企业法律界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目前法律界定标准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的法律界定国家技术监督局管理所涂昌波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直接涉及广大消费者、销售者和生产者的利益,它是我国《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其法律界定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正确贯彻实施暇疵担保责任制度。一.产...  相似文献   

14.
吕蔚佳 《河北企业》2023,(12):152-154
金融机构的适当性义务是要求金融机构在了解客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向客户推销与客户基本情况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客户在充分了解金融产品风险的基础上自愿作出购买的意思表示。这是所谓的买者自负,卖者尽责,其中卖者尽责是买者自负的前提条件。我国的适当性义务制度起步较晚,目前立法仍存在缺陷,如法律性质界定不尽合理、受保护主体范围不清晰以及免责事由不合理。应当厘清适当性义务的法律性质,明晰其受保护主体范围,完善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15.
产品“瑕疵”与“缺陷”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以致市场经济秩序相对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侵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频频发生。由于我国法律缺乏对“瑕疵”和“缺陷”这两个产品质量法中重要概念的明确界定,且在相关立法中,用语极不统一,例如对于与产品责任紧密联系的“缺陷”概念而言,我国相关立法用词就很混乱,并未一贯的使用国际通行用语,而是在《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等多部立法中,先后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瑕疵”、“缺陷”等三个术语。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在法学界和实践部门对于“瑕…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15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发布,并从10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也标志着我国对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结束了我国多年来由于无相关法律而遭遇外国公司拒绝召回在中国境内的缺陷进口汽车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7.
产品责任法是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各国都很重视产品责任立法.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不断增多,因产品责任引发的纠纷也屡屡发生.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传统的产品责任法律制度受到了冲击.本文从产品责任立法等方面指出了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对其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小产权房的内涵界定目前,有关小产权房内涵描述存在用词不准、限定过多等缺陷,且有不能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对接,并将小产权房外延扩大化问题,影响了政府对小产权房的认知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发展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缺陷产品进入市场而引发的损害消费者权益及危害公共安全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所以,制定一部专门的《缺陷产品召回法》非常必要。在制定《缺陷产品召回法》的过程中,应准确的界定和规定召回制度中缺陷产品的概念及范围、立法模式和立法主体、程序、主管部门、法律责任及免责事由、配套条件等。同时应注意两点:一是重视对理论的研究和对实践的关注力度,保护消费者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竞争、有序、诚信的市场,逐渐使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国际接轨,避免"中外有别"现象的发生,保护我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中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是以信用法律为保证的信用经济。由于市场交易主体追求利益本能的驱动,在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缺失和缺陷的条件下,即使有明晰的产权界定(更何况我国的产权界定还不明晰),市场交易失信行为的屡屡发生也是在所必然,进而就不会有依附于企业的会计人员的诚信和反映描述市场交易行为的会计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会计诚信危机的发生也就是一种必然。所以,加快信用法律制度建设,遏制、震慑会计信息造假,便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