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罗凌,42岁,中共党员,四川省都江堰市农村发展局局长。 都江堰市是汶川“5·12”特大地震的重灾区。面对特大灾害,都江堰市农村发展局的干部职工在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凌的带领下,没有退缩,克服了缺水、缺粮、断电等困难,第一时间内安置好受灾群众、第一时间内凝聚全体干部职工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2.
农村灾害损失的经济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灾害损失的经济评估研究严立冬农村灾害是指发生在农村区域内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村居民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和损害的一种自然社会现象。任何农村灾害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后果,而每一种具体的农村灾害事件的后果如何,严重性怎样,损失多大,都牵涉到农村灾害...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台风“泰利“带来的暴雨灾害重创安徽大别山区,全省受灾人口694万,因灾死亡80多人。“泰利”何以给安徽农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笔发现,一个重要原因是山区村居严重缺乏规划,建房不科学,抗灾能力过弱,村民多居住在“三边”:水边、山边、路边。强降雨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而“三边”地带容易首当其冲遭受袭击。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落后,房屋质量低劣,加上交通、信息不畅,给转移和救援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又加深了灾害程度。农村强化“规划抗灾”意识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编读     
“9亿农民早就应该有这样一份自己的刊物”——湖北省大悟县大新镇农民张积明“我就是再穷,也要订《中国改革·农村版》,订我们农民自己的杂志!”——为了寻找失踪的父亲和弟妹,从黑龙江一路乞讨流浪到北京的28岁农村姑娘赵丽在看到《农村版》后,斩钉截铁地说。“第一份为农民说话的杂志,对百姓是一件好事。我们村的老人,大多数和共和国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50多年,当他们失去劳力,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希望你们刊物关注他们,关注农村中的老有所养的问题。”——福建省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的王天赐老读者来信表示对“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迅速出手在危难时刻 对于南方,这确实是一场罕见的大雪,当地80多岁的老人都说没遇到过。在突发灾害面前,浙江省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迅速反应,沉着应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的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政策实施对农村中老年人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贫困脆弱性,并且“城乡一档”整合模式的减贫效果优于“一制多档”模式,但在控制个体层面不可观测因素后,“一制多档”模式也显著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基于年龄分组的异质性表明,“一制多档”整合模式对45~54岁中年人的贫困脆弱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城乡一档”模式则显著降低了55~64岁群体的贫困脆弱性,但两种整合模式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减贫作用效果甚微;健康状况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中老年人,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及“城乡一档”的整合模式对健康状况较好的群体有显著的减贫效果;居住模式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及“城乡一档”的整合模式能够显著降低与子女同住的农村中老年人贫困脆弱性,但难以缓解独居群体的贫困脆弱性。此外,本文还发现,整合政策在实施当年以及实施5年及以后年度均产生显著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能有效发挥减贫功能...  相似文献   

7.
喜贺十岁再立新功高以诺真是应着“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的老话,“中国农村经济”杂志迎来十岁华诞了。十年辛勤耕耘,一载成果丰硕,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应运而生的这个颇有影响的杂志,如今不仅长大了,而且更加成熟了,真是可喜可贺。在如今报刊杂志林立、竞争十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亦不同于西方农村现代化道路。基于发展观的三种理念,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农村发展实践,结合2006年以来18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重要报告,对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进行探索。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蕴含着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三种发展理念:物本主义不仅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发展的一般特征,而且在当前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人本主义是对现代化进程中物本主义的修正,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也一直践行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生态主义超越了西方乡村浪漫主义,回归农村成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社会生活载体的本原。综合来看,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三种理念在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中形成了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共时性局面。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不同于西方农村“单线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复线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拓宽农村保险事业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宽农村保险事业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制度严国柱,朱火金在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如何发展我国农村和农业的保险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灾害补偿制度,是稳定农村,发展农业,有利于防灾减灾抗灾,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谈点见解:一、农村保险是一个有待...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三高”农业几个问题的探讨李叔林,张风云一、“三高”农业——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历史使命。我国是一个十二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十亿,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飞跃发展,取得了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气象局表示,2011年,气象工作将侧重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三农”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主要包括预报预测、科技研发、气象服务等方面。将重点推进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发布工作,与通讯运营部门联合建立“绿色通道”,实现预警信息对地方政府应急责任人、基层应急队伍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的手机短信发布全覆盖。  相似文献   

12.
名字是符号,是代码。然而,在现实社会实践生活中,名字却是性质的标签,除了动植物外,一切名字都具有它的属性。中国人乃至世界人都知道,中国的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为适应农村改革的需要,首先是正名。把“人民公社”改为“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为“村民小组”,“社员”改称“农民”。名字一改,性质全变。土地就名正言顺地分配到农民手中,土地交给一家一户农民,农民自己管理,自己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3.
有效防御农村雷击灾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云南省因雷击灾害造成84人死亡,60人受伤,因人员、牲畜伤亡,房屋、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受损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12万元。雷击伤亡人员事件绝大多数发生在农村,雷灾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防雷意识缺乏。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如何减少与避免广大农村雷击灾害事故发生,是各级气象防雷机构应该研究、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以保山市为例,对农村雷击灾害作了分析、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新时期迅猛生长,标志着中国农业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向“组织竞争”的深刻转型。曾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中国农村,将是合作经济组织大放异彩的世纪。”笔者最近在苏、皖等省的农村发现,这一预言正在化为农民活生生的实践。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简称“农合”)风起云涌,农民经济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快速提高,农村生产力在合作组织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WTO时代”。入世后农业市场开放,由于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价格、品质、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若向中国大量倾销,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稳定等都构成严重影响。中国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大量资金的积累和再投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目前农村和农业融资难却是制约三农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加入WTO后对农村和农业资金需求与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的一点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当前农民收入问题形势严峻 中国的“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所谓“三农”问题,也就是捐系统性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收入问题。“三农”问题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之一,现代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并没有“三农”问题:高度城市化已消灭了农村社会的概念;农业已经完全产业化、现代化,劳动生产力的潜能已基本发挥,农业投资回报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大致相当;农民只是行业概念即农业工人,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而在我国,由于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17.
诸暨,这块曾翻卷过春秋风云、激荡过古越雄风的暨阳大地,在新的世纪里,又一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20强”,“中国明星县(市)”、“中国珍珠之乡”、“中国袜业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一顶顶桂冠,一项项美誉,使这座  相似文献   

18.
近期农村经济研究热点问题综述本刊编辑部一、关于“民工潮”问题如何看待80年代末以来巨大的“民工潮”,是农村问题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人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重面阐述了“民工潮”形成的原因。多数意见认为,“民工潮”的出现是中国农民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大规模...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崔欣章《农业经济问题》开辟“市场经济与中国农民”专栏,专门探讨中国农民问题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国头号现实问题,确实抓住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将有益于中国农村改革。但对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却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问题,本质是农村问题。如何“解”出农村“方程”的最优解,实属不易。二十多年农村改革,风风雨雨,成绩很大,但问题也不少。本文对农村改革若干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