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般地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必然会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带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相应发展,它们是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发展过程.我们计算了若干国家干和地区城市人口比重相对于农业劳动力份额变动的弹性系数.在其他国家与地区,弹性系数基本上都大于1,城市化过程呈现出比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超前进行的趋势.而中国除1952-1957年及1978-1982年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指标存在一个误区。顾名思义,好像在农村的劳动力应该转到农村以外的城市或其他什么地方,这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农业劳动力可以在农村内部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一、前言在拥有大量农业人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我国,农村一些劳动力以跨区域流动的方式转入非农产业,是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过程中出现一种富有时代意义的必然现象。不论人们...  相似文献   

4.
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新世纪初,山东省济宁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仍面临较多难点,诸如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乡村富余劳动力众多且素质低下,转移服务体系不健全,二元体制转型缓慢,各省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区转移竞争激烈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玲玲 《农村经济》2003,(12):70-71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 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大 ,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拥有 9亿多农村人口的农业国 ,现有耕地 14亿亩 ,农村土地只能容纳约 1 4亿多的劳动力 ,并且由于城市和道路的扩建大量占用耕地 ,荒漠化对耕地的连年侵蚀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呈下降趋势 ;另外 ,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将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加入到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中去。这表明 ,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巨大 ,更为严重的是农村劳动力增长速度过快 ,使得农村劳动力需求与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霞 《南方农村》2003,(3):17-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占很大的比重。改革前,受城乡分割体制的束缚,农业中沉淀着大量的“隐性”过剩劳动力。改革后,家庭承包制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的效率,使土地上隐性过剩的劳动力迅速显现。农民有了择业的自由,他们或是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就地转移”,或是“离土离乡”流动到城市谋取就业。但是,由于农业人口的庞大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以及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有限等等因素,农业和农村中仍然滞留着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获得就业,不仅事关中国农业效率、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途径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文化程度偏低,素质较差,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调查及开发对策思考曾晓辉(一)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重庆既具有大城市、大工业的特点,它具有大农村、大农业的特点,是目前国内农村人口最多、农村劳动力最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城市、全市15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为1120万,占74...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不断地向城市和非农业部门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天津人口分布与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结构等方面出发,对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展开分析.经分析发现,天津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呈现出兼业性、区域性特点,并由于劳动力市场与职业技能的缺乏,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还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农民进城:动力、阻力及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得到了快速推进。据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全国大约有1亿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当地乡镇企业工作,另有约1亿劳动力离开家乡到城市和沿海地区寻找工作。如果此类情况发生在其他国家,这两类人口将成为城市人口扩张的自然来源,城市化可望突飞猛进。然而,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2000年的约32%,近70%左右的人口仍然在农村。本文通过现实中农民进城的动力和阻力的分析,对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农民进城的动力——内部推力…  相似文献   

12.
贵州黔西南州是一个集少、边、山、穷为一体的经济不发达地区。近几年来,由于人口、劳动力的逐年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总量已大大超过在现有耕作技术条件下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因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正确的组织引导和合理的转移利用,变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偏低,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与就业。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转移成本。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和基本规律。中国在近20年来也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浪潮,尽管中国在人口供给规模、市场发育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和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决定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他们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力视角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制于5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转移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影响或支配着其他4方面因素,即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就业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成为决定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主导要素。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这一论断是成立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通过提升转移能力来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西南,是一个以藏、汉、彝三种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地处横断山系东北缘,地势北高南低,山川南北纵列,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呈明显的立体气候,境内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脆弱,198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贫困县。2006年底农业人口48769人,农村劳动力32022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617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49%;常年外出劳动力2463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69%;季节性外出劳动力(主要从事虫草、松茸等野生植物资源的采集)每年达到12000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47%。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在独特制度背景下发生的独特过程.不同的农村人口选择了不同的流动方式.西北贫困回族社区农业劳动力由于受到已有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劳动力流动呈现出了不同的方式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不同地区农村之间的流动为主;二是向城市的流动规模小,主要是在城市边缘地带从事重体力活,陷入了"低水平社会资本"的"社会隔离圈"困境.  相似文献   

18.
城市郊区人多地少,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进程、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如何解决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原因、转移演变及特点分析,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提出了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受阻、增收缓慢的原因分析。(一)农民素质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导致了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失衡。2000年,中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万人,其中3/4在农村;  相似文献   

20.
《青海农牧业》2006,(3):I0003-I0003
城北区建区初期共有耕地3500.33公顷,占市郊总耕地面积的56.4%,宜林荒山荒坡荒滩地0.66万余公顷,农业人口4.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5%),农村劳动力2.88万人,农民人均耕地0.078公顷。2005年底,区属耕地0.262万公顷,山旱地76.93公顷全部退耕还林(草),农业人口5.6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3.6%)农村劳动力3.58万人,农民人均耕地0.043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