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低碳概念秀     
李斌 《新财经》2010,(10):104-106
自去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低碳”概念在中国炙手可热,风靡大江南北。什么东西都要跟“低碳”挂上,做什么事情都要和“低碳”扯上关系。低碳地产、低碳信用卡、低碳旅游、低碳服装……  相似文献   

2.
低碳生活是新世纪的时尚,低碳生活首先要有低碳消费意识。本文通过对杭州市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运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包括认知和态度)和低碳消费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出消费者在低碳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导消费者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以及如何推行低碳消费模式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前沿理念,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的。低碳经济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卢明德 《理论观察》2013,(7):156-157
气候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创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培育需要政策、技术、金融资本三位一体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的支持。本文探讨了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我国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国外金融体系支持低碳经济模式,构建我国低碳经济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莉 《首都经济》2010,(2):54-56
低碳时代企业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即时关注国家对一些行业的补贴细则,积极申请政策扶持,另一方面也要向一些优秀的低碳企业学习,抢占低碳知识,低碳资金和低碳技术、产品与服务等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低碳城市进行了理论阐述,回顾当今国内外关于对低碳城市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从资源供给、利用和结构三个方面构建低碳资源系统;构建并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低碳产业体系;培育以低碳生活为理念的低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7.
即使气候变暖不严重,也要发展低碳经济,因为化石能源的耗尽是或早或迟的事情。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计划加市场,是低碳中国可行的好模式,千万不要舍近求远、弃中求洋。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在低碳转型道路上的努力催生了低碳经济的飞速发展。低碳经济整体上在不断创新,从产业层面上也在不断创新,同时一些新型低碳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低碳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而企业如何才能抓住这样的大好机会呢?从表现形式上看,由低碳经济所衍生的商业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这些新型商业模式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合同能源管理、低碳金融、废旧物品回收和以旧换新等。  相似文献   

9.
王亢 《魅力中国》2011,(5):375-375,334
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股强劲的“低碳”之风开始席卷中国。以低能耗、低污染、底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理念已经渗透到经济运行、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低碳生活”已经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之中去了,而“低碳”的理念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运用哪些材料来更好的贯彻“低碳生活”的理念?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0.
江海燕 《魅力中国》2010,(34):364-365
“低碳教育”(Low Carbon Knowledge Teaching),是指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对学生和全体公民进行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应对地球气候变暖的知识和行为方式的教育。目前,“低碳”已成为全球人类的共同问题,减碳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让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决议、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形势下,教师进行吖氐碳教育”任重而道远。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中学化学教学如何开展“低碳教育”略陈己见,求教于行家,望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1.
更加注重低碳港口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吴 《港口经济》2009,(10):1-1
在气候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低碳经济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欧盟把低碳经济视作“新的工业革命”。全球低碳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会形成主导世界格局的一个新平台,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在低碳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投入规模与方向上的差异表明,美国走全面发展的低碳技术路线,欧盟走清洁能源技术与节能技术并重的低碳技术路线,日、韩走节能的低碳技术路线,澳大利亚走碳处理与节能技术并重的技术路线。我国工业化和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应该走节能和碳处理技术均衡发展的低碳技术路线,节能技术和碳处理技术应该成为我国低碳技术投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该委日前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将首先开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冯洁 《浙江经济》2014,(9):33-34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低碳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征途上,绿色低碳是唯一出路,没有人能够置身之外,一场全民参与的低碳发展革命正在上演。在浙江,以生态促转型、以低碳转方式的集结号正在奏响。如何集聚多方合力、加速推进低碳发展?4月11目,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低碳中国·院士专家行”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紧接着,一场名为“问诊低碳发展,问计低碳中国”的高峰对话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举行。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苏伟司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杜祥琬院士、浙江省发改委周华富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何建坤院长、中国科学院袁道先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林而达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综合管理部蒲宇飞主任、杭州市政府李强煜副秘书长、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张贵书副主席、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吉京杭馆长、盾安集团吴子富总裁以及浙江网新创建科技张旭光总裁应邀出席并参加高端对话,针对浙江低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婷婷 《老区建设》2012,(22):16-17
江西低碳旅游发展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构建江西低碳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非常必要。通过构建由推力、拉力和阻力三方面组成的江西低碳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为今后制定低碳旅游策略提供基础,这对促进江西低碳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低碳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方向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消费文化影响甚至决定着消费者的思想和行为,能否形成健全的消费文化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低碳消费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接着分析了我国低碳消费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条件,最后尝试建立起低碳消费文化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型,并对低碳消费文化建设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发展低碳经济,就是人类从高碳能源时代走向低碳能源时代的必经之途,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演绎。打造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社会为目标,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的三位一体的低碳宁波,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杨丽丽 《魅力中国》2010,(33):172-172
如今,低碳一词人们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行为已经被看作是一种负责任、有爱心的表现。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它可以引申为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家庭等等。低碳家具的概念远远不止于此,我们只是想用最简单的、人人可以参照的方式来创作,其实是想让这些椅子告诉人们,挽回一样即将被抛弃的东西,是很有乐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康慧 《科技和产业》2023,23(23):52-56
在行为经济学视域下从微观层面探析有限理性、社会互动等因素对低碳消费选择的影响,提出影响居民低碳消费需求的“理论框架”,依托山西省居民低碳消费调研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甄别影响居民低碳消费的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省居民低碳消费受到低碳消费认知、社会规范、同群效应、外部干预等的正向影响,山西省政府可以在低碳消费宣传教育、畅通低碳消费信息传导、促进企业低碳产品供给等方面发挥公共政策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低碳政策背景,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低碳行为与股东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企业低碳行为有利于股东价值的提升,环境敏感行业的低碳行为与股东价值的关系更显著,但是与被动的低碳行为相比,主动低碳行为并来获得更大的股东价值。这表明我国政府制定的低碳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培育低碳产品需求、明确碳交易或碳税等低碳政策,从而使企业主动低碳行为获得应有的更大市场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