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颖 《商》2012,(6):107-107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随着物权法的出台正式纳入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这是我国我立法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不动产登记顺应房地产发展的需要,对保障当事人的权利,维护市场信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不动产的发展,国外登记种类,不动产的实质、效力,以及不动产登记与其他登记的区别几个方面的解析不动产预告登记。  相似文献   

2.
谢芳 《商》2013,(9Z):306-306
中国实行不动产分散登记,由此带来的诸多弊端日益凸显,解决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问题的根本,在于从法理层面理顺不动产物权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完善不动产登记和行政管辖制度。本文从不动产统一登记行为性质,分析了不动产分散登记的现状、弊端,探讨了推进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几个基本问题,特别是提出了推进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政策     
《信息与经营》2013,(12):26-27
中央国务院: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一是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现。二是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三是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不动产统一登记为物权法中的重要制度,是物权公示手段。2013年11月20日,国务院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本文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以及不动产登记整体性与差异性两者的辩证关系,对不动产统一登记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使不动产登记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张靖渝 《中国市场》2014,(30):191-192
登记制度作为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直接关系到不动产物权的取得与行使,为不动产的快速流转及交易安全提供法律保障。但是目前不动产登记较为混乱,主要体现在负责登记管理的部门不统一,土地、房屋、矿产、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都分别对不同的不动产物权拥有登记管理权,使得登记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2013年11月20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民众和媒体马上从中解读出"反腐""控房价"等效果,2014年6月将出台相关条例,本文从登记现状、新制度意义和具体做法等角度初探不动产统一登记管理制度,以期切实提高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国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起步比较晚,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对其的关注度却在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是落实《物权法》的重要措施。不动产登记就是物权公示,也就是在不动产产生变化变动的状况下将公开变动的信息资料更好地应用于在不动产排他领域之中。如今我国的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还不够健全,所以就需要在具体工作中继续不断加以强化。本文剖析了不动产登记管理的原则,并探讨了新形势下推进不动产登记管理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登记是物权法上一项重要的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发生变动的公示方法和不动产物权发生变动产生公信力的基础.一般把登记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实质要件来对待.  相似文献   

8.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来看,虽然已经颁布了《物权法》加以规范,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结合我国不动产登记的实际情况,借鉴各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先进的理念,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一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2月22日,国务院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不动产登记簿、登记程序、登记信息共享与保护、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条例于201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颁布后,对政策的解读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不动产登记是政府全面开征房产税的前奏,对于有多套住房的高收入群体来说是个"十足的坏消息";还有人认为不动产登记对房价整体影响较小,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该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那么不动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民法中关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重要制度,它以风险防范为价值取向,旨在保护期待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权利人基于其不动产物权取得的债权请求权的利益.它起源于早期普鲁士法,在德国、瑞士,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均有明确的规定,是不动产物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组成部分.本文从预告登记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入手,重点阐述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效力,并对我国现行规定中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内容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陈仁泽 《华商》2013,(12):66-68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这是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不动产登记的目的是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如果不动产登记发生错误,有可能使交易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遭受损失,登记机构也有可能由此引发被追责等一系列问题。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已颁布的物权法对不动产错误登记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归责原则、赔偿范围、救济措施、机制完善等方面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这些问题也未作具体规定,鉴于此,有必要对不动产错误登记的防范和救济问题作进一步研究。依据我国的国情发展,针对我国目前制度中不动产登记错误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求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错误的防范措施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3.
周秀芳 《中国市场》2013,(28):81-82
研究目的:研究在未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期间,土地登记工作如何能够满足《物权法》对不动产登记的要求。研究方法:将《物权法》涉及土地登记的规定与现行土地登记政策或法律进行比较,结合土地登记工作实践,研究《物权法》中不动产登记相关条款。分析在不动产未实行统一登记情况下,《物权法》的实施对土地登记工作的影响。研究结果:提出了探索以省或区市为属地的土地登记管辖制度、扩大土地登记自我举证范围、建立健全土地登记承办机构等过渡期土地登记的工作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崔香花 《中国市场》2013,(42):122-123
本文从统一不动产登记立法、统一不动产登记机构和健全土地登记机关的责任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土地登记管理的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博文 《商》2014,(24):203-204
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为我国民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效力、功能与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了解该制度的本质,以期促进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以我国民法中不动产登记制度所采用的登记模式为基础,产生的效力为出发点,阐述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功能与价值。最后,在坚持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还需要完善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1):244-245
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动产作为经济生活中一极为重要的资产,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动产登记制度更是直接关系到不动产物权的取得、处分、交易等。但是不动产登记制度在我国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与法制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相比稍略落后。为赶超当前世界不动产立法发展的趋势,建立完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也就成为促进我国物权制度发展和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虽然我国已有一些相关的法律对不动产登记制度进行介绍,但是缺乏全面和详细的阐述不动产登记的相关制度,以及与现实生活处理不动产登记的纠纷并没有很好的提出完整的解决条例。本文首先阐述了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概念和效力,再进一步描述我国现下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缺陷包括行政色彩太浓厚,公信力不足,公开制度不完善。文章最后笔者根据登记制度的缺陷提出三项完善建议,统一不动产登记机构、建立不动产实质审查制度和完善登记错误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不动产物权登记前引入公证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的通常做法,是国际法学新的发展趋势;公证制度的预防纠纷功能和优势可以弥补我国现行不动产行政登记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我国在不动产物权登记前引入公证制度是可行性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前引入公证制度也符合意思自治原则及我国现实国情需要.  相似文献   

18.
《商》2015,(27)
为寻找合理的解决不动产登记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办法,实有必要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内容予以梳理。运用比较法学的方法,结合我国不动产登记的实践,提出了"合法性原则、申请原则、在先原则以及形式主义审查为主,实质主义审查为辅"的不动产登记原则并对从登记机关、法律依据、登记程序及权利证书等几个个方面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张丽君 《商》2014,(52):260-260
不动产登记的效力及不动产的查询是我国不动产流转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效力的认定及查询方式也颇有争议.本文在着重分析我国不动产登记的效力模式、查询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度缺陷的基础上,以域外法为借鉴对象,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意见,以期为不动产登记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不仅是落实《物权法》相关规定,维护法律权威的需要,亦是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财产权的需要,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有助于反腐败建设。目前,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律效力及登记机关不统一,缺乏登记主管机关的过错赔偿责任制度,登记查询制度不健全等。我国应建立以法律为核心,行政法规为辅助的多层级的登记法律体系;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即加强不动产主管部门硬件建设,完善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联网系统,提高登记人员准入门槛和业务素质,设立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储备金。从而使不动产登记制度真正做到规则统一、体系兼容、覆盖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