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虹 《现代金融》2023,(7):14-21+13
本文基于字典分析法构建了前瞻性指引沟通指数,利用金融化适度模型来测度企业金融化,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前瞻性指引沟通与企业金融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央行在前瞻性指引实践中采用模糊的言辞沟通可以缓解企业金融化过度趋势;企业金融化的动机是基于预防性储蓄,融资约束程度大的企业更易受到前瞻性指引沟通的影响;从政策异质性和产权异质性两个角度,研究发现前瞻性指引沟通在货币政策不同周期下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非国有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对前瞻性指引沟通会更加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前瞻性指引沟通可以通过降低企业金融化来影响企业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中,许多发达国家央行致力于提升政策透明度,在货币政策目标分析和政策对外沟通方面取得了进步。文章介绍了前瞻性指引的概念,分析了美国、日本、英国和欧洲央行实施新一轮前瞻性指引的内容及其引发的讨论,并简析了未来前瞻性指引的运用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公众和经济主体对中央银行政策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央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获得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市场预期,央行越来越重视社会沟通的作用。通过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央行社会沟通的相关内容,提出完善当前我国央行社会沟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前瞻性指引的理论基础及主要国家央行的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对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存在的不足及实施前瞻性指引的前提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应当首先加快推进以利率市场化、建立价格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为前瞻性指引发挥管理预期作用,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补充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前瞻性指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效果的收集整理,为未来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提供充足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包含央行沟通、公众预期与金融资产价格的理论模型,基于统一的动态系统分析变量间的影响机理,运用R-vine-copula模型和TVP-SV-VAR模型研究了央行沟通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央银行沟通对不同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均不相同,央行沟通的股票市场效应、债券市场效应要优于利率市场效应和汇率市场效应;不同政策意图沟通的金融市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短期金融市场效应合意且显著,长期金融市场效应合意但并不显著;中央银行沟通会通过资产价格渠道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且影响具有时变性。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银行沟通已成为央行一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新背景下,如何加强与公众的信息交流,是当前中央银行沟通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央行分支机构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颖 《金融博览》2013,(10):46-47
继美联储引入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以来,近期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也先后推出了前瞻性指引。欧洲央行在今年8月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后,改变以往不会预先承诺利率的政策,表示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现有0.5%或更低的主导利率水平。英国央行在今年8月7日也表示,在失业率下降至7%之前,将维持当前0.5%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预期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各国央行开始逐渐摒弃以往的"隐秘性文化",逐渐转向"开放化"与"透明化",并且更乐于利用央行沟通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因此央行沟通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干预工具。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VEC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的影响效果更强,央行沟通同时也会对市场预期与传统货币政策干预工具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最终也会传导至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9.
张颖 《金融博览》2013,(19):46-47
继美联储引入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以来,近期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也先后推出了前瞻性指引。欧洲央行在今年8月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后,改变以往不会预先承诺利率的政策,表示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现有0.5%或更低的主导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加强货币政策预期引导和管理是完善我国货币调控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稳中有变经济形势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迫切要求。近些年,人民银行围绕政策承诺、市场沟通、前瞻性指引等,初步构建了预期管理框架体系并发挥了良好作用,但央行分支机构在预期管理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应建立人民银行多层次预期管理机制,通过明确目标机制、加强市场沟通、做好舆情监测、注重分类施策、加强政策协同等措施,充分发挥分支机构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中的有效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作为人民银行的政策沟通渠道之一,按季定期公布,且报告结构体例大体一致。由于央行和公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通过该报告可以构建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公众理解央行的意图,人民银行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政策效果。本文通过解构报告,提取人民银行发布的报告中对基本面及信贷、社融、流动性描述的关键语句,对其量化赋予分值,构建评分模型,梳理报告中话语体系的变化脉络,判断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推测人民银行通过书面文件所要传达的政策信号,方便公众理解政策。  相似文献   

12.
郑联盛 《新金融》2016,(3):16-20
全球金融危机后,预期管理成为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并日益成为一种政策手段。美联储是预期管理内化为货币政策因子的典型代表,其预期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美联储预期管理注重针对性、长期性和平衡性,基于其在市场体系中的核心影响力、长期的公信力以及体制上的政策主导权,通过明确的量化指标、恰当的前瞻性指引和充分的沟通机制有效地引导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实现政策的目标。前瞻性指引是美国预期管理的核心手段,具有开放式指引、时间指引以及阀值指引等三种模式。美国预期管理实践值得中国借鉴,我国应将预期作为内生变量纳入到政策制定之中,积极构建与前瞻性指引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加强政策制定执行反馈各环节的沟通,并强化政策体系的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导致我国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通过央行沟通进行预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大数据文本分析方法构建的央行沟通指数和动态因子随机波动模型构建经济不确定性指数,使用MF-VAR和FA-TV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央行沟通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政策反馈及其政策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央行沟通指数能够较好地拟合我国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央行沟通指数与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具有耦合性。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导致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我国央行沟通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政策反馈,并且对金融市场预期管理效果显著,同时也通过货币政策实际操作来干预金融市场,但实际调控存在一定的传导时滞和阻滞。对于不同类型的重大危机事件造成的经济不确定性冲击,央行沟通的政策反馈程度以及预期管理效果存在差异性,金融危机时期的效果最强,疫情时期和贸易摩擦时期的效果较小。为提升央行沟通的预期管理效果,建议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预警,第一时间释放清晰的政策信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人民银行各期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筛选出有关物价判断的措辞,并通过方差分析方法构建了我国央行信息披露指数。随后利用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出缺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央行信息披露行为等变量对公众通胀预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物价变动、产出缺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以外,央行信息披露行为同样可以对通胀预期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效果要优于传统的价格型以及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以通过加强与市场的沟通,达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完善中央银行会计内控机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人民银行总行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下称“指引”),对内部控制有了更为全面的界定,延伸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内部控制是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具体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机制和动态过程,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信息及其沟通、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五个要素。本文对照指引要求,对央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央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性沟通对维护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日益增强了对金融稳定性的关注,有关金融稳定性沟通的实践也在不断深化。通过对各国央行近年来有关金融稳定性沟通的实践加以总结和评估,并针对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稳定性沟通的现状,对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稳定性沟通的效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传统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重在通过操作政策工具实现政策目标,现代预期管理重在通过信息传递,塑造和引导公众预期.央行沟通和货币政策规则是货币当局释放政策信号进行预期管理的重要方式.分析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对微观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构建了我国的央行沟通信号和政策规则信号指数,并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货币政策信号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沟通信号和规则信号能够显著影响微观企业投资,信号宽松程度与企业投资呈倒U型关系.企业金融投资对实业投资存在挤出效应,预期管理抑制了这种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高歌  何启志 《金融论坛》2021,26(3):21-29,59
本文对比研究央行沟通对企业投资的短周期引导能力。结果显示:在短周期内由于传导时滞,利率渠道的货币政策难以引导企业增加投资;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央行沟通能够通过预期渠道引导企业投资,但单独实行央行沟通的引导作用仍然有限。如果在进行央行沟通的同时配合信贷政策影响企业持有现金,就可能在短周期引导企业增加投资。此外,企业财务杠杆会减弱央行沟通的效果,企业投资价值对央行沟通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汪洋  林福和 《金融纵横》2009,(12):14-17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央行均加强了对外信息披露和政策沟通力度。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在提振公众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有关中央银行对外沟通的理论分析出发,借鉴欧央行的成熟经验和面向不同对象的沟通策略,探讨在完善我国中央银行加强对外沟通和提高透明度以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央行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同时通过货币政策书面沟通影响市场信心的变化。本文以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为视角,研究央行沟通对市场信心的影响。首先,采用文本分析评估《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量化央行书面沟通的政策语调;然后,通过数据降维算法构建包含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金融业、实体产业、房地产和消费的市场信心综合指数,并采取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模型预测其走势;最后,分阶段分析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视角下央行沟通对市场信心的影响。本文认为,央行可以通过完善利率走廊调控机制,充分发挥沟通效能,利用央行沟通的信息效应更好地调节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