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祁阳县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概况祁阳是一个拥有100万余人口的农业大县,据统计2011年全县劳务输出总量达25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近30%,这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40%以上是男性。全县留守家庭妇女共9.63万人,占农村妇女总人数39.2%,且她们主要为孕期、哺乳期妇女、老年妇女和有一技之长的妇女。具体来说,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龄偏大。据调查,全县留守妇女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30岁以下占12%,30~45岁占56%,45岁及以上占32%。她们主要在家照  相似文献   

2.
徐政  周生龙 《中国就业》2010,(1):29-29,32
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实现有序转移后,如何挖掘留守的妇女群体的创业潜能,既是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村留守妇女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徐州市把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工作作为推动全民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利用妇女人才资源优势,以家庭创业为载体,组织留守妇女从事来料加工、效益农业,呈现出人人忙创业、家家上项目、户户奔小康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3.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的关键。现在农村的乡风文明程度、农民的职业技能、农民的科技素质都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农村妇女的留守是我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它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留守妇女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关爱和帮扶农村留守妇女,缓解她们在生产生活、生理心理沉重的负担,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对幸福追求的重要动力,更是新农村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呼声     
《乡镇论坛》2010,(1):5-5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值得关注 截至2009年8月,甘肃省外出务工人员436.6万人,其中男性占70.9%。留守妇女达135万多人,占农村已婚妇女总数的26.5%,农村30%以上的家庭都有留守妇女。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一是要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二是要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四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五是要大力稳定壮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六是要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七是要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交流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农业科技"为关键词,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加速农村科技的进步,增强农村综合生产力,就必须提高农村广大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是前提、是基础,只有加强农民科技教育,才能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从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妇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妇联有关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走进基层接地气,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深入了解和更好发挥广大农村妇女和儿童在美丽乡村创建中的作用,农业部妇工委、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妇委会于3月28日至4月1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联合组织开展了"巾帼美丽乡村梦"一一关爱农村留守妇女  相似文献   

9.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几年制约河北农民增收的问题有五个方面:非农化进程低;传统农业的影响;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农业成本加大,农民收入相对减少;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增加缓慢。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深化农村改革,从河北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切实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的对策,即加速城镇化进程;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通过这些有利措施的实施,促进河北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河北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村落研究,以微观的案例研究视角,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贫困地区留守妇女的心理压力问题,发现了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存在严重的生活压力、子女教育压力、孤独感和低安全感,以及由婚姻压力产生的"无娘仔"等问题。本研究在市场经济的驱动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背景下,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限制的根本着眼,建议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上,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主张通过建立留守妇女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等社会支持的方式,促进留守妇女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推广,农村男劳动儿力外出打工已渐成潮流,留守妇女的队伍已日渐扩大.留守妇女问题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和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实.  相似文献   

12.
王耀平 《价值工程》2013,(2):254-256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创业,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子女。由于留守子女在亲情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道德行为和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种种问题。这样,农村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问题就成了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解决农村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问题,归根到底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监护网络。  相似文献   

13.
吴强 《乡镇论坛》2010,(35):42-42
<正>如今,说起农村的留守群体,人们通常关心的是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或者留守老人。然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留守群体却往往被忽视了,他们就是——"留守男"。所谓"留守男",一般是指因妻子中长期(半年以上)离家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留守家庭.肩负起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的农村男性劳动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政府优惠农民工新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妇女正经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其角色转型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涟水县王村的个案为例,分析留守妇女所扮演的角色:生产者、教育者、赡养者、政治参与者,可以看出留守妇女正从次要角色向主要角色转变,同时出现了家庭双主角并存的现象。最后从传统的性别观念、文化素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特殊的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参与这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影响留守妇女转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是组织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基础和保障 在我国,农民群体规模庞大、科学文化素质较低,针对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普及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而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科普法规政策不健全、组织和队伍薄弱、设施和资源匮乏、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科普服务能力偏低,农村科普工作基础薄弱,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缓慢。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科普能力,才能为顺利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妇女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她们中多数受教育层度较低,因丈夫外出务工而从事着繁重的农活,承担着赡养老人、照顾子女的重任。夫妻两地分居的孤寂,社会角色分工的复杂性让农村留守妇女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她们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法律角度提出有效对策,将对保护留守妇女权益和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农村,一些妇女的丈夫长期外出务工,自己在家承担家庭重担。这些“留守女子”的生存状况和遭遇正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由于农村妇女受农村传统观念、生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外出适应能力差等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大部分已婚妇女留守农村,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从事农业劳动困难、夫妻关系受到挑战和心理负担重等问题。那么如何去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妻子"面临的种种问题呢?将社会工作的应用模式介入其中,可以增强解决农村"留守妻子"问题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刘印生 《价值工程》2010,29(31):9-10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组织创新。然而目前关于农业科技组织创新的研究并未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科技组织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促进农业科技组织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吉林省政府在全省开展的冬季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调查了当前农村社会的状况,深入了解农民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提出了几个提高中国农民综合素质的办法,切实抓好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