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因而,企业在通过物质激励手段鼓励员工积极工作的同时,必须双管齐下,实施有效的精神激励。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文明史大致可以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就是可以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食粮.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明生产,其活动包括了客体世界,艺术创作和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和接受.可以看出艺术的生产离不开自然地客观物质世界.而哲学是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表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以及科学的指导人们去进行社会实践,实施人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哲学与艺术之见就必然得产生了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应以什么理论为基础?我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加以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由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此,以国民经济的运转为总体的国民经济核算,应当把社会生产,首先是物质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核算摆在首要地位。整个国民经济应划分为物质生产领域(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领域(部门),首先把物质生产的条件、过程、成果、效益核算清楚,同时也要建立健全非物质生产领域服务部门的核算。  相似文献   

4.
人的社会性是人的自由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其现实性出发,可以把自由划分为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两者是自由问题的辨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人通过对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的追求来实现人的自由,也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从而逐步跨入人类真正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5.
关连珠在《社会科学战线》上撰文认为,在物质领域能够起到神奇作用的价值规律,在精神生产中却不适用。首先,物质生产总是争取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便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但精神生产却难以做到这点。精神生产是不能争时间枪速度、要求多快好省的。其次,每个精神生产者能生卢什么形式的精神产品,不是社会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主要取决于精神生产者自己的经历、教养、兴趣、天资等。再次,价值规律在物质生产领域能够自发推动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而一旦侵入精神生产领域却相反。许多事实证明,让价值规律支配创作,是…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服务从来就是人类生产劳动的一种形式.所谓生产服务,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过程.由于人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需求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有满足生存的、有满足发展和精神享受的等等.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伴随着服务产品的升级其实也是服务业在需求下的服务产业的逐步演化和升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但却并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建立在物质财富基础上的精神活动,可以折射出物质明更为灿烂的光芒。建立在物质明基础上的精神明,乃是社会明的更高一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文化是一个被使用得近乎泛滥的词汇,如茶文化、食文化、服饰文化、汽车文化、宗教文化,举凡与人有关系的事物,都可冠以文化的称谓。当然这也说明,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学理上来讲,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探讨。在广义上,文化近似于文明,是一个社会在一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这些文明成果的形态可以划分为三种: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其中,物质成果主要是生产、交易等经济活动的产物,制度成果主要是政治和法律活动的产物,精神成果主要是思想、文化及艺术活动的产物。一个特定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主要根据其物质、制度和精神三大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广义的文化概念几乎囊括了一切社会事物,但也正因如此,这样的文化概念和范畴缺乏分析价值。本文所研究的文化,是从狭义上来定义和理解的文化。狭义上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社会的精神成果及其各种表现形式,它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或领域,与经济、政治等领域是互相区别的。通常人们所说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也是这种狭义上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腾飞,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但随之也突显出了一些文化问题。马克思在社会全面生产中着重对物质生产做了详细论述,故使我们对马克思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关注高于精神生产领域。所以本文主要介绍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及被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明建设和精神明建设正在快节奏地向高层次发展。人们必然对其密切相关的生产和生活用具提出新的要求,只有不断改进与革新,方可适应人类社会向前迈进的需要,祖国的珠算事业当然也在其中。面对这一现实,我们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人类有三种基本需要。即物质需要、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有些商品只能满足人的一种需要。有些则可以满足多种需要。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需要由原来偏重物质方面。出现了向心理和精神方面转变的趋势。“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更重要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价值开始转移。价值的需求也开始系统化。其原因。是文化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标准化是人类活动的纪律约束,标准化可以提高人类活动的有效性,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标准化不仅适用于生产技术领域,同时也适用于日常生活领域。如果说传统标准化已为发展工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话,那么在新世纪生活标准化将为全面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生活标准化是21世纪最具发展活力的标准化领域。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活标准和生活标准化呢?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形态论与生产力标准观──再论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生产力标准"(续二)高宝柱提供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既是客观的受动的物质活动过程,又是主观的能动的自觉创造过程。因而,我们对体现于作为这双重内容内在统一的生产劳动过程之中的现实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与艺术的关联 在过去,人们往往把经济活动与艺术活动截然分离.因为艺术活动是以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为目的的;而经济活动则将满足人类的实用需要为出发点.就是说,艺术所从事的是满足于人类精神需要的"精神生产";而经济活动则是为满足于人类物质需要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人类活动最初是基于物质生产劳动的"艺术"以及其它人类意识形态的正式出现或被确定,则是伴随着人类生产水平发展到"分工"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伴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满足了物质需要之后,自然对精神需求提出了更高需求,为了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企业通过一软一硬的两种管理理念来进行管理,从硬措施方面:企业通过生产过程中合理的权责分配,物质利益分配的管理实践来实现;从软措施方面:企业通过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和情感注入给员工创造个性价值实现的高雅氛围与环境。文章剖析了职工文体活动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来揭示了企业从职工文体活动入手,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购物不光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还为了满足精神需要。特别是在服装领域,这一变化更为明显。穿衣不单单是为了遮体保暖和美观,更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个性和价值取向,服装创品牌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时间的意义     
海岩 《秘书工作》2012,(8):12-12
我想象中,一些人的精神领域是非常阔大的,人的精神空间是不一样的。每天沉溺于应付俗务的人,精神空间就可能很小,但有些人通过读书、冥思默想来打开自己的精神空间,他就生活在自己阔大的精神空间里。当精神空间充分打开的时候,他的物质欲念是相对静止的,物质需求便会相对降低,他就可以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保持一段健康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把握前导市场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导市场策略是以研究市场发展趋势、规律和市场潜在需求为主要特征,先人一步捕捉市场运行轨迹上的突破点,不失时机地进行经营决策,适时地推出新产品和新的经营策略,将市场潜在需求引导开发成为现实的需求,达到企业营销之最佳效果。市场潜在需求与市场现实需求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的。它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的一切领域,也存在于每一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既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中,也存在于生产资料领域中;既有浅文化层次的需求,也在高科技领域的需求。它又处在不段变化和由低到高的发展之中,特别是在新科技推出速度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一、对图书定位的思考新闻出版署在《关于培育和规范图书市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图书作为精神产品,既受精神生产规律制约,又受物质生产规律制约……要坚持出版物的精神产品特性,始终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同时也应重视图书的商品属性,努力讲求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图书既然是精神产品和商品的统一,因此我们在生产这种特殊商品时,在思维和操作上都不能按生产普通商品那样设计。不管是精神产品还是商品,它的消费对象都是人,因此分析人的消费心态,对我们认识图书的需求层次是非常重要的。人有生理…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云"秋田耕耘足,丰年雨露频",讲的是耕耘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耕耘,看起来只是犁地除草,简单的生产方式,但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下田,耕耘是前奏;秋后丰收,精耕细作是基础。其实,正是耕耘播种方式的不断改革和耕耘播种技术的与时俱进,才促进了农业社会的不断发展。耕耘者是辛苦的,也是平常的,但却奠定了人类生活的基础,提供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人们从中体会到了耕耘者精神的伟大,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