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有将劣质资产转移出去的强烈动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是确保优质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国内资产证券化主要是央行和银监会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证监会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主导的资产支持票据。就信贷资产证券化而言,将收益稳定、期限较长的优质贷款转换为证券化产品,可以减轻银行资本压力,可以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还可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个人投资者提供安全稳健的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2.
国内资产证券化主要是央行和银监会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证监会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主导的资产支持票据。就信贷资产证券化而言,将收益稳定、期限较长的优质贷款转换为证券化产品,可以减轻银行资本压力,可以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还可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个人投资者提供安全稳健的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作为世界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之一,正在改变着全球的金融结构和信用配置的格局。随着我国融资体制改革与企业股份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将进入一个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虽然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违约率较低,但其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中,合理、恰当、到位的监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环境分析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代表了国际金融创新的方向,由美国次级债“蝴蝶效应”中得到的启示来看,作为防御、转移银行系统集中风险的最基础工具,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的发展规模和规范程度在次级债危机明朗化后将会加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开展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证券化的试点。从优质的信贷资产开始,下一步可逐步推广到各种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证券化,实现信贷资产的拓展、信贷资产向非信贷资产拓展,可以在消费信贷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保险风险证券化等产品上拓展。  相似文献   

5.
出于融资的需求,资产证券化登上历史舞台。可用于证券化的资产包括信贷资产、不动产和知识产权等。资产证券化注重对资产信用价值的利用,促进了资产价值的流动,实现了资产价值最大化。在资产支持证券的流转过程中,传统法律规则多处被突破。资产证券化体现了现代商法的特征。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应加快资产证券化的立法进程。次贷危机虽使资产证券化受到质疑,但如果选择优等资产予以证券化,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证券化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通过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并总结了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存在的特点。之后,发现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的各项风险等,由此发现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中存在着立法不够、监管不足、对信息披露要求不严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是近些年来金融创新的最重要课题,相对于传统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文章首先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及特点,阐述了我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会计处理的现状,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表合并和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最后文章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从会计的视角提出了关于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7年我国启动了第二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同时加快了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规模在2006年的基础上快速增加,流动性显著改善,市场成长迅速。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尤其重要。正如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所说,“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推出,既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也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认为,随着监管部门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大力推动、资产证券化外部环境的改善以及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商业银行对各种资产进行证券化将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领域的"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人民币国际化"改革三部曲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其中的资产证券化肩负着金融存量改革的要务,对于推动存量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现状,并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发展空间做出了前瞻性判断。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领域的“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人民币国际化”改革三部曲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其中的资产证券化肩负着金融存量改革的要务,对于推动存量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现状,并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发展空间做出了前瞻性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