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锦耀 《浙江经济》2003,(19):46-47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从一个农业县一跃成为工业强区,其发展成就引人瞩目。推进工业经济合作发展,是萧山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20多年来,萧山工业经济合作从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发展到资本、技术合作,进而又向全方位的战略合作跃升。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的层次不断提升,合作的内容不断深化,合作的结果使工业发展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相似文献   

2.
运用事件赋值法分析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各子领域,并构建合作指数测度其合作水平和潜力。结果发现:当前的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以数字经济政策沟通为主,平台建设和人文交流次之,数字基建合作时间跨度较长,数字技术应用合作增速较快,资金合作相对较少;与经济相对发达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的合作集中在平台建设和数字技术应用,与邻近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开展数字基建合作较多;合作潜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尼、越南,东道国的数字基建水平、电子参与度及与中国签订合作协定具有显著的合作促进效应,而网络就绪度、电子政务水平、开办外资电商企业审批时间却成为合作阻力;未来的合作应考虑各国的合作潜力、合作条件,明确各国的合作重点领域和内容,差异化推进。  相似文献   

3.
刘大新 《魅力中国》2013,(28):212-213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兴趣是合作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应,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合作情境。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中增长见识,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4.
中关建交以来,能源合作不断取得进展,但中关之间能源合作的分歧始终制约着双方能源合作的顺利健康发展。如何化解中关能源合作的分歧,本文从分析中美能源合作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入手,提出了深化中美双方今后能源合作的对策,以利于拓展双方的共同利益,为中美能源合作奠定更有建设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君里 《珠江经济》2004,(10):36-41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由侧重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经济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包括旅游合作、资源开发合作、农业合作、能源合作、信息产业合作、人才培训合作等一系列的合作已经启动,而且正呈突破性发展趋势。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板块市场正走向一个相互融合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6.
戚文海 《中国经贸》2007,(12):54-57
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实践表明,中俄之间贸易较多,合作不够,科技合作更显不足。提高两国的合作水平仅靠贸易很难奏效,一般商品贸易推动双边合作的潜力很有限,需要在高水平上加强两国科技合作,通过共同创新,优势互补,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应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赋予两国在经济科技合作上的新内涵,摒弃传统合作的狭隘利益,打破束缚两国合作的旧有局限,着力面向未来,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洪梅 《中国经贸》2009,(12):11-1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些年在区域内贸易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区域经济合作没有重大的突破。基于此,本文在介绍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合作发展现状概况、特点、商品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其合作进程的因素,并提出了单领域开发合作以及次区域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一、闽港全融合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闽港金融合作的发展是建立在闽港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基础上,随着闽港经济技术合作的日益深化,闽港金融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空间不断拓展。自1979年至今,闽港金融合作关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  相似文献   

9.
国外产学研合作典型模式的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创新要素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学研合作已被证明是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选择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五个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成功的国家,对其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研究,并重点分析各国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创新方面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总结可吸取的教训和可借鉴的基本经验,使我们充分了解国际上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从而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开采前景乐观。中俄油气合作的基础是供需互补潜力,不过,国际油气行情持续升温使两国合作的条件发生变化,合作目标和利益取向分歧扩大,合作出现阶段性徘徊。通过对中俄油气合作状况的分析可以大致确定至2020年前两国合作可能达到的规模和权重,这可以作为把握两国中期(至2020年)合作前景的重要尺度。从发展过程看,两国油气合作在经历“酝酿”和“启动”两个阶段后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反映两国阶段性合作规模和权重比从零起步逐渐扩展到的实际进程。两国在现阶段的油气合作更具务实性,对此,中国应该积极借助新的有利条件推动合作的发展,争取双赢结果,确保自身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1.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区域经济合作即成为其主要的合作内容,并与安全合作共同成为推动组织向前发展的双翼,成为每年一度的元首、总理会晤的主要议题。六年来,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基础已初步形成,推动合作的组织机制已基本确立,各成员国已明确了合作的发展目标。当前,组织内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工作正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一个跨文化合作。影响合作的因素很多,合作各主体之间的亲密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冲突分析理论,构建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亲密度分析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寻求均衡稳定的方案,并提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措施与结论。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文化产业区域合作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市文化产业区域合作经历了从组织区域内合作、要素单一化合作到参与国际合作、产业综合性合作的转变,但文化产业区域合作缺乏统一的区域合作规划和有效的资源整合,难以形成合力。本文提出,深圳市文化产业区域合作应以深港合作为核心,以深珠合作为依托,构建圈层式合作体系,并可采取互补型、集聚性、集散型、扩展型四种合作模式。同时可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三个阶段实施深圳文化产业的区域合作,强化政府对产业合作的参与和引导,建立多层次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报告通过对分布在9个省的14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地调查,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7描述和分析。调查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实践中已经开始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目前合作组织的类型多样,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合作的内容和层次总体上不商,比较规范运作的专业合作社少,合作组织与成员关系比较松散,合作组织之间服务和发展能力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5.
代谢控制发酵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谢控制发酵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课程中合作学习进行了设计和讨论,包括课程中合作课题的设立,合作小组的组建,如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合作学习成绩的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爱莲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09-111,130
不同政府层面的参与加快东盟旅游合作的进程。文章对2002年以来东盟旅游合作的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东盟旅游合作的动因和限制因素。研究发现,东盟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在旅游便利化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上效果仍不尽满意。文章以跨边界的视野提出了一个跨国旅游合作的分析框架,从合作主体、合作资源、合作过程与机制三个维度来解释旅游合作的动力和限制因素,认为应加强合作组织关系建设,以促进东盟旅游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合作的和谐,就要达到合作各方的共赢。本文所探索的,是在现实经济组织中合作双方如何通过风险分摊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使合作向共赢方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风险分摊的效果创造合作共赢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合作主体的集成效应,实现技术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本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大中型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特征,剖析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原经济区,如何把河南的人口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民办高校肩负重要使命。本文从河南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研究为切入点,首先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接着分析河南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南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原则,最后提出了河南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对策建议,供河南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借鉴。  相似文献   

20.
《广西经济》2007,(6):1-1
2006年7月,首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召开,提出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一年来,在合作各方的积极响应和务实推动下,泛北合作的研究领域不断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