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南模式"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模式之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和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对江阴农村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苏南模式"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变革路径。为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
仝文伟 《现代经济》2007,6(10):39-40,6
本文从气象与农业渊源开始,简述了天气气候与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气候、天气及气象灾害对区域农村经济的影响。气候对区域农村经济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相对稳定性。气候影响不同区域农村经济结构、生物种类和品种、农业耕作制度、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天气对区域农村经济的影响具有局地、短时、直接等特点。天气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年份的产量和品质,农村经济生产活动等。气象灾害对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危害,可以造成减产减收,经济效益降低,甚至农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社会动荡等。天气气候对区域农村经济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呈现双重性。一方面农村经济抗灾能力增强,影响相对减小,另一方面同样影响造成的损失可能明显增大。气候变暖可能加剧气象灾害对经济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当前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国际合作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围绕多边合作、基础建设、交通运输、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差距等多个角度,从国际间经济合作、我国产业发展、区域协调性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经济发展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聚类分析对所选取地理单元进行归类。本文认为四大聚类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政府收支与劳动力就业及教育水平等社会建设指标、资本量及各次产业产值等经济量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指标、资源储量指标。在比较各聚类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主要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就如何发挥本地比较优势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利用中国23个主要省域的地级市2005—2011年常住人口数据,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三个维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首位度越大、集中度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平等,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经出现"要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工业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的显著作用。说明在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动力中,工业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城市化的作用慢慢凸显。同时,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城市人口融合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更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最终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董宪军 《全国商情》2009,(10):13-14
农村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区域发展的基础,将农村目前焚烧和抛弃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资源化"是我国落后农村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常德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常德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做了初步研究,阐述了常德市如何布局低碳经济发展,以求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小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提升小城镇经济竞争力的角度入手,对小城镇建设的理论加以探讨。作者动用经济增长极核理论证明了小城镇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农村工业化是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动力,政策是小城镇发展的关键,小城镇发展行为主体呈多元化的观点。同时总结出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四层次模式,并认为区域竞争力理论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选择。以少数民族为主要世居人口的广西受到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镇化发展滞后,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逐利者"角色未扭转,社会职能建设滞后于城镇化进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镇化引发征地拆迁冲突的治理机制不足等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安排体现为:从空间扩张到层次有序的宏观调控职能;从逐利者转变为培育者的政府角色;从经济职能为中心转变为以社会职能为重点;从区域分化到区域整合的规划职能;从城乡分治的文化职能到城乡包容的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0.
边缘区域经济是指在地理上远离经济增长中心,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没有较好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于该区域经济平均水平的区域。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漳州市由于历史文化、发展道路选择等原因没有把握好难得的一次历史发展机遇,逐渐演化成"闽南金三角"内一个典型的边缘区域经济地区。通过对漳州市所辖10个县(市、区)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发现,漳州市各县(市、区)经济边缘化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三层。根据三层区域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对各县提出针对性的经济建设对策,助推漳州市融入"闽南金三角"区域一体化中。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区域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互联网资源包罗万象,而合理应用和配置这些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极为关键.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分析"互联网+"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其建设不仅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且影响到全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科技状况和环境状况四个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对促进国家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道路运输具有灵活性、简便性等诸多特点,但如果规划或管理上存在缺陷或其他问题,同样会阻碍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在新时期大力发展公路交通势在必行,关键是实现公路建设领先于区域经济发展,这将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投入规模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财政供给水平能力、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制度、社会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预期等因素影响。在广西高等教育区域平衡发展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引导教育资源有效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实现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以及地方高等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良性促进相匹配,达到高等教育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 ,指出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东北经济振兴有着重大意义.短期来看,"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将通过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带动金融业发展和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三种路径推动东北经济发展.长期来看,"冰上丝绸之路"建成后将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升区域开放程度,降低区域地缘政治风险,促进资本和产业在东北区域的聚集,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结合"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影响东北经济振兴的机理与东北自身的优劣势,东北地区应通过完善制度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布局、建设对"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桥头堡、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等对策促进东北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而且电子商务形式也在逐步发展起来,我国电子商务形式的崛起有效将我国传统的交易形式进行改变,也对我国人民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它有效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本文就通过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其特点提出提升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集团成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自"十一五"期间提出并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重大举措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突出了其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企业集团如何在这样的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寻求其良好的成长模式,是黑龙江省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企业集团角度出发,对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下企业集团成长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加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非和谐的社会经济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采研究政府应当采取何种区域干预政策,以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并提出有关建议:强化增长极与周边环境关联度的政策意识;制定新增长中心建设与原增长极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实施政策性诱导为主的政府干预政策;构建"特色增长极"的区域经济策略;制定激励性的区域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经济和法制等多个维度对影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加快立法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队伍建设、增加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