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土地生态安全是其重中之重。就我国目前的社会阶段来看,人民自身素养和科学技术积累程度还没有达到土地私有化的水平,目前个体农民并没有这个能力,一旦土地私有,就会出现土地过分开发的情况,土壤养分会在短期内被榨干,土地修复复垦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科学技术的工程,个体农民及农民集体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就会造成土地荒废遗弃,甚至加重荒漠化、沙漠化。所以土地私有制并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以资源代际公平、土地生态安全的角度来看,土地国有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要求的。土地的利用与开发需要养护和维持,以达到后代子孙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土地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关注农民的失地、失业状况,从维护农民的权利出发来讨论土地问题。另一个是讲地方政府不理性,追求政绩,搞形象工程,以地生财。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农民呼吁是正义的,因为按照《土地承包法》,农民有三十年长期的、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但是当政府要搞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人口变动及土地征占等导致土地在集体农户之间的占有不均衡是土地调整的基本原因。从农户对"30年不变"土地承包政策的认知程度来看,多数农民赞成这一政策,但更倾向于"公平"的土地分配方式,同时农民对这一土地承包政策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并不肯定。在影响农民对政策赞成与否的各因素中,集体土地调整、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承包土地面积、出租土地面积、农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正向影响,受教育年限、家庭农业户口人数、是否村干部户、租入土地面积呈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延包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土地延包中的农民心态以土地承包为核心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延包是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情。调查表明,由于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各地有效地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土地延包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目前全省有9...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城市化土地征收中保护农民土地用益物权的问题,从保护农民用益物权的角度推动土地征收改革,有助于实现城市建设中土地征收科学化、理性化、和谐化进行。文章以湖北荆州为例,介绍荆州在土地征收中进行的"保护农民土地用益物权"的改革,其典型特点是回应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通过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失地群众生活"有依靠"、工作"有奔头",从而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土地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7.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以承包制度稳定为前提。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最担心的是失去土地。为此,必须认真落实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的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制度,并向农民颁发为期30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给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从而消除农民的顾虑。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动力和最终目的。农民是最讲现实的,土地流转必须比他自己耕种能带来更多的收入,他们才能有积极性。浙江省江山市小目源村在大田反租中,出租土地的农户,每年每亩不仅可以拿到156元的租金,农业税和上交村提留的45元也…  相似文献   

8.
权利界定是土地产权交易的前提,也是权利人获得利益的前提,只有依法确立和保障农民土地物权,农民才有可能拥有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决定权和收益权,才能有效地防止违背农民意愿的土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农民的合法利益才能得到真正保障。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状况也需要赋予农民以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城市土地国有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为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我国适当对农村集体土地实行征收,即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这项政策本是既有利于国家长远经济发展,又维护了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利益的政策,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要闻专递     
温家宝农民土地财产权任何人无权剥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1年12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三权分置"为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提供了新途径。落实集体所有权,应通过保障农民集体成员权,重建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行使规则;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应立足于实现农民集体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初始取得集体所有的承包土地的权利;土地经营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成为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土地经营权因其取得方式的不同有租赁权和用益物权之分,而且两者的法律效果不相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农业经营主体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地权登记与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融资担保机制有待完善。为坚持和维护家庭承包经营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的基础性地位,需完善以农民集体成员权为基础的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建设应立足于建立以土地经营权租赁为主、兼顾其他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机制和承包土地的经营机制,建立以小农生产经营现代化为目标的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农民同土地的关系问题 ,作为农村改革的初始话题 ,似乎已经解决了。调整生产关系 ,土地承包到户 ,发展市场经济等 ,都在解决着这个问题。正因为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才有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才出现了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的大发展。那么 ,为什么旧话重提 ,又要再认识农民同土地的关系呢 ?可以说这是农地制度长远建设的需要 ,也是解决当前农地问题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需要。一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为基本特征的农地制度改革 ,已经历了 2 0多年的时间 ,现在看来这项改革并没有真正完成。普遍的看法是 ,土地制度不完善 ,产权…  相似文献   

13.
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程序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治最终受益者是农民.农民是否全程参与土地整治,决定着土地整治的质量和效果.实践证明,凡是农民参与的土地整治项目,都能发挥出最大治理效益,达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和改善耕作条件、促进农业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考察农民土地产权认知对土地征用意愿的影响,并藉以探讨征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条件下,绝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用,他们普遍反映现行征地补偿费过低、征地补偿费分配操作缺乏规范,征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不愿土地被征用的土地产权方面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征地制度安排与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不相一致,土地所有权、土地增值收益权、土地征用谈判权是影响农民土地征用意愿的关键因素。要提高农民对现行征地制度的满意程度,就必须根据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总结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式和特点,对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进行分析,为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提供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美国土地交易和土地立法实践形成了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即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机制制度层、机制实体层。研究结论: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对中国有借鉴作用;中国应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加快颁布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制度层;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实体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寻找并确定有效保护、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的制度路径。研究方法:实证法,比较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只有完善的宪法制度才能防范立法和行政权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农民行使土地权益的配套制度建设需要宪法的支持。消除宪法和相关法律对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不平等待遇,才能真正维护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研究结论:保障财产权应是宪法的基本内容,中国宪法应在基本权利与序言中明确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其流转和配置应当由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在公平有偿的基础上实现土地的顺畅流转。承包经营权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是否流转、如何流转,应当由农民自己做主,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强迫或限制。实践证明,依靠行政命令,甚至以恐吓、欺骗等手段强迫农民流转土地,即使一时得逞,也会埋下纠纷隐患。只要农民的意愿得不到充分尊重,农民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集中起来的土地就难以正常经营,最终也是得不偿失的。促进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要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严禁借机谋取少数人利益。土地的有序流转,要着眼于增加承  相似文献   

18.
一些地方在征用农民土地的时候,出现的野蛮拆迁、压低补偿等恶劣行为,这是荒唐的土地产权制度造成的结果。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赋予农民真正的土地所有权。有了土地所有权,政府和房地产商要征用土地,必须按市场规则跟农民讨价还价,否则农民可以拒绝出让土地。如果不落实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想靠同情、怜悯使他得到公正的待遇是不可能的。目前土地征用中的问题,根源不在地方政府,而在于法律对土地产权的界定不合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从时间性、社会性、空间性三维解读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基本特征,进而探究其实现路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1)农民土地财产权由国家配置,呈现出开放性结构;(2)农民土地财产权本质上具有关系性,负有社会功能;(3)农民土地财产权受土地属性限制,在个人自治与公共利益互动平衡中动态发展。研究结论:农民土地财产权需要双重实现,公法上可以从基本权利的功能入手限定国家干预范围;私法上确立其独立民事权利地位,并借助集体成员概念明确成员权利和成员义务。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抛荒的“新土地革命”的社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和农民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中国现有的状况下,土地仍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的生活保障只能依存于土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致使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抛荒现象。同时,经济的长足发展,已使得传统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难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济、产业经济经营的要求相适应。土地资源需要更优化的配置。一种意在解决土地抛荒的新型“土地运动”———土地流转———在这种背景下顺应而生,从而引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