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林将 《杭州研究》2007,(4):152-156
历史上各国都将商业方法视为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予专利保护。随着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美国联邦巡回法院在State Street Bank案中彻底废除了商业方法除外原则,只要商业方法具有实用性,就可以根据技术审查分类Class705授予独立的商业方法专利。与美国不同,日本将商业方法相关发明视为计算机软件的一种,强调发明的技术性,授予软件专利。我国也面临商业方法的专利性这一全新课题,借鉴日本对于商业方法发明的处理原则和审查标准,更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及其对中资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泽清 《特区经济》2008,(7):238-240
商业方法专利是国家赋予权利主体对某种商业运作方式或模式的独占权。商业方法专利是服务经济的产物。率先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打开了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大门。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实行商业方法专利保护不利于我国服务经济的发展。但是发达国家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立法趋势对中资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中国政府和中资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上各主要专利实体均已承认了商业方法软件的专利性,关注的重点已转为商业方法发明是否具有创造性。美国对于商业方法发明采用了创造性“分部”审查标准,只要商业方法部分或技术部分其中之一非显而易见即符合创造性要求。欧盟要求发明的技术部分必须实现“技术贡献”。日本则采用了创造性“整体”审查标准,要求发明整体非显而易见。我国对于商业方法发明的创造性表述方式及其审查标准不尽合理,实践运行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我国商业方法发明的“创造性”要求应采用国际通行的“非显而易见性”表述方式,并借鉴组合发明的本质特征和日本的有益经验,采用创造性“整体”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4.
陈宇达 《科技和产业》2016,(11):165-169
将互联网金融分为互联网货币、新金融中介、新金融组织形式和新的支付手段四类,对其相关商业方法专利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相关商业方法专利的现状分析,发现了互联网金融相关技术创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支付技术方向上,并根据互联网金融相关商业方法专利的现状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玮 《科技和产业》2005,5(8):45-47,59
本文分析了独有商业技术信息的含义和特征,指明了对独有商业技术信息,信息持有人可以选择或综合采用公开和保密两种方式。公开的方式即采用专利保护的方法,保密的方式即采用商业保密的方法。介绍了我国专利保护方法和商业秘密保护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加强对独有商业技术信息的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新近授权的几项美国电子商务营运模式专利,尤其是反向拍卖法专利(USP5,794,207)的授权过程,并分析和解剖了它们的出现对社会商品交易行为和法律体制的影响,试图从知识产权法和经济学的角度剖析和重新认识商务交易专利--它的基础和仍然模糊的外延.对商业交易方法这个在传统意义上被专利保护客体所不容的技术内容的肯定和重新认识,是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张雨泽  杨立忠 《山东经济》2008,24(2):99-102
2002年以来,金融专利开始在我国金融业界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制度的讨论。美国金融专利制度的意识演变、策略的多样化,对金融工程学的利用及其实践操作都足以给我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今天,专利保护商业方法发明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引进商业方法软件专利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当下更应当关注的是如何完善专利审查程序。文章结合国外做法和本国实际,主要从专利授予程序完善和专利审查步骤完善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花旗银行于2002年、2003年成功获得“电子货币系统”专利和“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和操作该系统的方法”专利,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项发明专利的28项权利要求全部无效后,金融界对商业方法专利放松了警惕,一度热闹的学术研究探讨也归于平静.我国对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问题,在实践中可以采取保守的态度,但在学术研究上必须不断深入,不能止步.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上对银行专利的重视,始于两年前对花旗银行19件商业方法专利的关注。本文将以此为契机,在社会各界人士对银行商业方法专利投来关注目光的基础上,展现国内外银行业在中国的专利活动状况和专利竞争力状况,主要分析在我国所申请银行专利的地理特征及这些银行专利的技术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国内外银行业的专利优劣势,并预示未来银行业专利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专利代理实践中判断商业方法类程序的专利性以及如何进行处理等问题,阐述了审查指南规定、判断标准、技术性处理及方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传媒看点     
《中国高新区》2006,(2):7-7
《华尔街电讯》:解密联想如何在美国获得百万美元投资奖励,飞利浦否认新专利许可模式旨在打压中国企业,美国《商业周刊》:06年七大领域有钱图  相似文献   

13.
企业在专利运营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媛 《中国集体经济》2008,(Z1):127-128
专利运营是企业运用其无形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方法,良好的专利运营不仅可以保持企业资产的良性发展,同时还可以在今后的商业竞争中为企业提供有利的武器和坚实的后盾。因此对专利运营中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提高防范意识是企业确保其稳定快速发展所需的战略必备思想。专利运营的主要方式包括专利转让和专利许可两种。其风险集中发生在主体瑕疵、客体瑕疵、以及支付费用的瑕疵。  相似文献   

14.
李明祥 《特区经济》2008,228(1):105-106
本文对当前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几种估值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多元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93.80%,大大提高了传统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中美经贸关系又成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坊间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也多有期待。1月6日,正在美国"探路"的中国外长杨洁篪在出席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午餐会致词时披露,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国企业对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44亿美元,为美国经济复苏和保障就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财经资讯     
《产权导刊》2012,(1):15-17
正1-11月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500.1亿美元中新网2011年12月15日消息商务部12月15日发布消息称,1-11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直接投资500.1亿美元,同比增长5.2%。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3120亿美元。1-11月,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162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32.4%。1-11月,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372.27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4.4%。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06-2013年沪深两市的全部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的产权特征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对商业信用供给的竞争性动机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非国有上市公司比国有上市公司更可能以商业信用作为产品市场竞争手段;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从而参与产品市场竞争;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非国有上市公司比国有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作为产品市场竞争手段。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切实提高我国各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有利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专利战略在发达国家的实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以日本和美国最典型。美国是专利战略的创始国,运用专利战略已有90年的历史,日本则是在二战后遭遇美国专利战略攻势之后才急起直追,最终形成与美国专利战略相抗衡的一个专利国。企业专利战略与国家的宏观性专利制度、对外贸易政策以及行业专利战略紧密相关。前者是在后者的指导下进行的,后者则是前者的基础和最终目标。日本企业各个时期的专利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经济、科技实力上都无法同欧美相抗衡。加之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只  相似文献   

19.
财经资讯     
《产权导刊》2015,(9):11-13
中广核核电技术首次获欧洲发明专利授权
  每日经济新闻8月17日消息近日,由中广核工程公司牵头申请的一项国际发明专利“一种核电站燃料联合配置方法”获得欧洲专利授权,这也是中广核首次在欧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与此同时,中广核启动了该项专利在法国和英国等欧洲专利协议国的注册生效程序,预计将会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法国和英国专利授权证书。此次欧洲专利授权的获得不仅为后续大规模在欧美等知识产权发达国家进行专利布局提供了经验,也为后续的国际核电竞争增加了筹码。上述专利在今年3月已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会从专利总体发展趋势、分布状况、专利技术特征、热点技术领域、IPC关联分析等方面对台湾地区燃料电池技术专利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台湾地区燃料电池专利研发历程与态势,挖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大陆燃料电池科技工作者与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地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已十分成熟,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商业应用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