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戴建勋 《经济师》2001,(9):90-90,145
一、大力发展小城镇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是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 2 0世纪 80年代初以来 ,我国农村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 ,小城镇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1979年 ,我国建制镇只有 2 6 0 0个 ,居住人口 5 5 5 5万 ,到1996年 ,我国建制镇已达 182 0 0个 ,居住人口 1.9亿。小城镇吸收的乡镇企业劳动力占全国乡镇企业劳动力的 5 0 %。尤其是在中国沿海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农村城镇的发展速度更为突出 ,在一些局部地区 ,城乡的差别已经不太明显。 1995年 4月 ,国家体改委等 11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小城镇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2.
一、 城镇化是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温州市农村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小城镇蓬勃发展。全市建制镇从 1978年的 18个发展到目前的 146个,建制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70%左右,集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 80%以上。全市建制镇已形成以 30个经济强镇为龙头骨干的城镇化群体。伴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温州市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 1978年的 63.8%下降到 1997年的 10 1%;而…  相似文献   

3.
李俊 《开放时代》2001,(6):37-40
城市化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是一个人口近13亿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人口的70%左右,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尤为紧迫和艰难。1980年代,我国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发展思路,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之路,即以小城镇为重要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在此思路的指导下,我国小城镇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底全国建制镇只有2173个,到1998年,全国共有建制镇1.8万多个,平均每个镇1.6万人。20年来,小城镇…  相似文献   

4.
一、江西省小城镇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江西省小城镇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江西省小城镇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1978年江西省仅有130个建制镇,到2009年全省共有70个县城关镇、667个县市属建制镇,此外还有630多个集镇。在此期间,江西省小城镇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恢复起步阶段(1978~1990年)。这一时期,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状况大连地区有十六个建制镇,人口四十五万三千四百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三十八万四千五百人,占地五十九点六平方公里。另有公社小集镇一百零七个。建国以来,大连地区的小城镇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的。基本状况是:工业增长较快,商业和城建进展缓慢;四个县城发展较好,一般城镇变化不大。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九五六年以前,集体、个体经济和私营工商业有较大发展,市场活跃,经济繁荣,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八年,由于发挥了城市领导农村的作用,大工业的大力支援,使小城镇工业迅速发展。但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否认商品交换和城镇作用,取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水平高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从抓规划入手,坚持二、三产业起步,政策引导上路,建设与管理同步,使全市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现辖的16个建制镇、5个乡中,乡镇驻地建设用地已达1216公顷,居住人口7.33万人,非农业人口1.06万人,住宅建筑面积190.26万平方米,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406吨,用水普及率达到100%,修筑砂土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小城镇建设是提高我省城镇化水平的正确选择,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治本之策,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方式。小城镇建设能够带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激活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劳动力当地就业。我省407个县以下建制镇中,315个建制镇人数均不足5000人,占总建制镇数的77.4%,一些建制镇规模小,布局比较分散,经济集聚功能差,对当地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吉林省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进展。1997年与1981年相比,建制镇由101个增至446个,增长3.4倍;小城镇人口由327.2万人增至1105万人,增长2.3倍。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增强,一批县城镇和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余列青 《经济师》2002,(12):291-292
一、温州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总体评价浙江省温州市房地产业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兴起 ,90年代发展壮大 ,近 2 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央启动消费、培育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决策的全面贯彻实施 ,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房地产开发潜力巨大 ,房地产业在温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突出。据统计 ,2 0 0 1年全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城市达到 2 3 .6平方米 ,农村达到 34 .1平方米 ,住宅成套率达到 70 %。住宅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 6 % ,房地产业已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近两…  相似文献   

10.
五个温州人中有一个在外地 2002年8月,温州市政府组织了规模浩大的在外温州人经济大调查.这次调查的外部温州经济是指温州市外、国内的温州人经济,调查对象为建有温州商会的全国64个城市,调查方法采取发放统计表格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据调查结果,目前全市在外温州人为15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20.45%,即每五个温州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外地.从行业分布看,从事工业活动16万人,从事贸易业经营102万人,从事服务业36万人,分别占外出从业人数比重10%、67%和23%,第三产业从业者占到90%.温州人口流动的特点:一是在外出人口中,以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为主,这是精明的温州人流动与充分享有沿海地区的资源有关;二是以大城市为主,温州人口集中的地方基本上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说明大城市的创业机会比较多;三是走出去的温州人大多来自农村,却在外地的城市里发展,从事的主要产业是第二、三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了产业的转化,进而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  相似文献   

11.
警惕人口城市化中的“拉美陷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接近50%,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城市化推进到以大城市为主的第二阶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也已开始了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即由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过渡到以发展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但是,以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怎么走,则需要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研究和吸取国际人口城市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尤其要研究和吸取人口城市化“拉美陷阱”的教训。这是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到第二阶段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1·8%,浙江省为54%。如何更好地推进城镇化,从而有助于实现浙江“三个走在前列”,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一、浙江省小城镇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来,随着浙江省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全省小城镇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数量上由少到多,又从多到少的过程,并成为农村人口和农村经济的重要集聚地。1·小城镇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浙江省建制镇数量为762个,比1998年的1006个减少244个。平均每个镇的建成区面积达5·34平方公里,比2000…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小城镇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到1998年底我国小城镇总数已达6万多个,其中建制镇1.8万多个,是70年代末的9倍。遍及全国各地的小城镇,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曾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小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如何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供大家商榷。一、明确工作思路从…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州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发达的城市。至2000年,民营经济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占85 %左右,在工商业中占95 %左右。本文以温州为例,分析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关问题。1 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1.1 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1.1.1 以家庭企业为普遍形式的初始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家庭企业是这一阶段最普遍的组织形式。1.1.2 以“股份合作制”为典型形式的过渡阶段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温州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经历了以“股份合作制”为典型形式的过渡阶段。温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5.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把城镇化道路概括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具体到河北 ,到底如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需要分析现实 ,制定对策。一、河北省城镇化面…  相似文献   

16.
"人流"是小城镇发展的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必须解决三农问题,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一个大思路、大方向。十六大报告同时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即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城镇化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而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怎样发展小城…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市农村包括城阳区和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市六区市,面积10000平方公里,人口544万。现设115个建制镇,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示范镇7个,建设部确定的示范镇2个,省级中心镇13个,市级重点镇16个。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突出县级市城区和重点镇建设,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完善、集聚能力逐步增强。目前,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8.6%,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5.8%,分别比2001年增长6.6和10个百分点,均居全国领先水平。青岛市推进小城镇发展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8.
乡村城市化机制研究:以浙北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人口的产业转移和空间集中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愈来愈成为影响根本国策的重要问题。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政策、一直鼓励的是乡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导致原来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小城镇的迅猛增加。面对这种情况、乡村城市化的问题将不仅仅是探究乡村应不应该实现城镇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广大乡村地区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集中的问题。所以、乡村城市化的焦点问题是农村小城镇发展及其发展机制的问题。1乡村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分析1.1历史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994年…  相似文献   

19.
江瑞平 《发展研究》1998,(10):42-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全国各种类型的小城镇已发展到55000多个(其中建制镇14500多个,乡政府所在地集镇37000多个,农村小集镇1000多个),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的6.7倍,而且功能也大大加强。有关资料表明,小城镇吸收的乡镇企业的劳动力占全国乡镇企业劳动力的50%,小城镇创造的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乡镇企业产值的57%。从近20年来我国小城  相似文献   

20.
蔡海伟 《经济师》2000,(3):87-87
一、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利用与管理问题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 ,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从国情矛盾出发 ,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怎样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进镇 ,同时让土地更少地被占用 ;是要更多地把农业人口离土离乡转移出村 ,然后让尽可能少的农民在土地上搞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规模经营 ,最终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农村的现代化。但从目前小城镇建设的土地利用现状看 :一、小城镇建设用地中宽打宽算、大手大脚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小城镇“门坎”较高 ,尤其是土地成本过大 ,影响了小城镇对乡镇企业和农村人口的吸引力。出现上述情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