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大众商务》2005,(2):58
农户住宅设计业:盖房是农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住宅也向实用、人性、美观等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富裕农民在建房时更加慎重,以图百年大计,这样就需要有人专门设计、研究新型住宅建设。老人服务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观念的更新,老人服务业的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将成为农村独  相似文献   

2.
刘芹 《全国商情》2011,(3):65-66,76
农民在建设新农村自主创业过程中,由于自身普遍缺少有效抵押物,农民贷款难成了比较突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农村住房大多数都是在集体性质的宅基地上建造的,集体土地这一特殊的性质严格限制着房屋的流转,一方面,大量农户因缺乏金融机构所认可的抵押物而被排斥在正规金融大门之外;另一方面,农民所拥有的宅基地资本因被法律禁止抵押而沉睡。禁止农村住宅的自由流转,主要目的是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权的需要,但对于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更渴望用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物去贷款创业。抵押贷款对于盘活农村农民资产,提升农户资信水平,对缓解目前农村融资困境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目前,浙江省已经在多个地市开展试点,本文阐述了温州、台州地区在此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探讨了其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户交通消费是日常生活消费支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交通消费研究对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社区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之,农户的交通消费研究对农民、对整个农村社区,甚至整个国家都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一书从农民家庭生存需要的满足决定农民农场的全部经济活动内容和过程出发,论证了小农经济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这一理论有利于认识我国当下的小农经济:社会化条件下的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研究农民经济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农户,劳动-消费均衡理论能部分解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行为,农业改造和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5.
农户是中国农村的基本经济活动单住,农户消费的目标是追求家庭效.用的最大化,当前湖南农户交通消赍相比较改革开放之前呈现出了理性消费、消费比例偏大等特征,农民的收入、农村交通的状况以及农民的消费习惯是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近几年来,冷水江市农村信用社把握农村经济新发展,开拓信贷发展新思路,坚持“三农”服务方向,不断改进支农服务,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切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是农户,农户又是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用的主体.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促进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将会减少农户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用的顾虑和解决可持续农业技术在采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资金问题等.提高农户对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及其对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用的技术能力并吸引不同生产经营特征的农户加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是促进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用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发展农村市场,广大农民是农村市场最重要的主体。然而,农户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村承包经营户,依照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规定,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事法律中,关于农民、农户在农村市场的商事经营主体资格的制度设计比较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市场行为。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农村市场,有必要完善农户商事经营主体资格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偏自相关函数(PACF)、DF检验、工具变量法(Ⅳ)等分析方法,对农户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农户消费在统计上是符合随机游走假说的,但实际上有0.223的偏差,1阶滞后以后的农户消费对当期消费仍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在农户消费的增加额中,有47.6%来自农户当期收入的增加,有52.4%来自农户持久收入的增加.因此,虽然理性都是有限的,但与西方典型消费者相比,我国农户呈现出了更多"有限理性"的特点.针对我国农户消费行为,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应该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是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农村信用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分行的工作部署,当前需要认真解决、处理好工作中有关问题,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试点工作的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而这除了需要国家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外,关键在于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朝阳产业,有利于其周边农民增收和就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森林生态旅游在实现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相逢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几个方面目标中的作用,并以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为例,通过典型农户调查分析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并提出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杭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城乡人口的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还有一部分农户的收入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收入增长缓慢。如何使这部分低收入农户尽快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是目前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杭州市低收入农户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财政扶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潜力与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7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将加大金融对"三农"支持力度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改善与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对于夯实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而"三农"贷款利率的合理定价,是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增效"三农"宗旨实现的重要环节.近期,人行金昌市中心支行就农户贷款利率定价和农户债务承受能力等情况对辖内农行、邮储银行、农信社、小贷公司等5家涉农机构及60名农户开展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合作金融是农村合作经济的核心和基础.近1亿家农户需要脱贫致富、提升2.5亿家家庭联产承包户的市场竞争力等诸多客观因素决定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必须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只有千方百计引导和帮助农民办好资金互助社和各类合作社,在农村建立强大的合作体系,才能扭转农民整体在市场上的不利地位,平衡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农民消费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扩大农民消费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就是培育农民消费的新热点。根据对全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10多个省市农户的调查和部分省市农调队调查的资料显示,目前农村消费结构正全面升级,农村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出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的住房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和通讯消费这些消费热点,论述了如何加以培育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道路设施及其服务体系是农村居民必需的功能性基础公共产品。中国自实施新农村政策以来,农村道路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社会协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Heckman-Probit两阶段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关于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道路的维护状况是影响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评价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关键因素,村庄类型、村庄距县城的距离、是否是村干部、政策支持、农户参与满意度、村内道路类型、能否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变化情况、比较优势及农户交通状况满意度对部分收入组农户评价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影响也比较显著。因此,各级政府对农村道路的投资不仅要关注道路设施建设,更要关注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改革30年来各时期农村金融改革的特点,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对这三个阶段进行改革重点、改革效果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应立足于农村实际,满足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需求,而近年出现的新的探索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1978-1998年,京郊农户人均消费额增加,实物消费增加、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所占比重下降,衣着支出所占比重趋于稳定,住房、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交通及通讯消费所占比重增加。农村消费结构将升级。应采取积极措施,开拓农村市场,满足农民的消费需要。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征信制度的完善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有效的、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将有助于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民致富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非税费用负担总体水平偏重,这在财经理论界和实务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农民非税费用负担过重的原因作一分析,并简析了各地的改革方案.提出了构建农村公益事业税的若干建议:强化预算的合法性,将现行"三提五统"改征"农村公用事业税";按照"三三制"原则确定税率和将纳税人确定为农户而非农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