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贸易引力模型下引入汇率波动性因素对中美、中日贸易总量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贸易引力模型的成立,并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显著抑制中美贸易总量;人民币兑日元汇率波动对中日贸易总量无显著影响。考虑到中日间贸易较大部分采用美元结算,因此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日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引入中日贸易框架,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日元对美元汇率波动均显著地抑制中日贸易总量。结论说明,在国际贸易中汇率波动给交易主体带来经济风险,抑制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应注重维持汇率的稳定以促进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我们探究了中国的银行金融中介与金融业规模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金融中介规模的发展虽然可以平抑宏观经济波动,但它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却是非线性的。即贷款总额与GDP比值若超出1.135,其对产出波动的边际影响将为正。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银行金融中介规模之所以会加剧产出波动,根源在于银行金融中介对公与对私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此外,中国金融业规模的增大会加剧产出波动,特别是对于经济较发达省份。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金融业规模的扩大之所以会加剧产出波动,更多是由非银行金融中介业务引发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美国因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方面。从贸易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美国经济的波动已经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可以预计。这种经济的依赖性会使中国经济不知不觉地纳入美国经济周期当中。因此,中国要警惕“美国因素”加大的趋势。重视自我增长因素的发展;同时调整贸易政策,采取多元化方针,尽量减弱美国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科院主办,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社科院国际合作局承办,人民网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于2010年12月3日在京召开,论坛主题为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5.
国家统计部门一般采用诸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消费者物价指数、货币信贷信息及贸易顺逆差等宏观经济变量来披露相关经济信息。统计部门公布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之前,市场参与者会依据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预测,这种预期值与实际公布的数据值之间的差距叫做"偏差",在引入预期检验模型与未引入预期检验模型情况下,在股票市场上,消费者价格指数统计数据的公布加大了日收益率的波动,其他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公布降低了其波动率,而债券市场与外汇市场由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对其价格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条件波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条件的波动对一国的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首先全面系统地测算出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和东盟)不同时期不同类别商品贸易条件的波动性,然后运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条件波动的根源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减少中国同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贸易条件波动的一个共同的关键因素是改善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而减少中国同东盟贸易条件波动的关键在于减少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价波动性与我国宏观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分析房价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可以更好地理解房价和宏观经济之间的作用机制,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利用FAVAR方法将众多宏观因素纳入模型当中,深度剖析我国房价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得出房价波动与宏观经济之间有双向互动关系。同时,宏观经济对房价波动的影响要远大于房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变化与服务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为深入揭示宏观经济波动指标与服务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宏观统计数据,运用Moore结构变化值、HP滤波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定量方法,系统分析宏观经济波动与服务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服务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并且其影响是中期的,并不具有短期和长期影响.服务业结构变动主要来源于服务业内部增长率的波动.运用VAR模型分析表明,服务业内部增长率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四条传导途径,其中以房地产为枢纽的途径作用明显.总的来说,服务业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中期影响,政府应当通过控制传导途径以平抑服务业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8,(1):21-34
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多级政府结构往往为传统的财政政策文献所忽略。本文将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结构引入主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考察财政分权下地方性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财政分权的多级政府基准模型可以解释约64%的总产出波动、47%的投资波动以及62%的消费波动;(2)地方性公共投资对本地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地区间贸易对其他地区产生正的溢出效应;且该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财政竞争程度的加深而显著加强,因此财政竞争为地方性投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传导机制;(3)反事实分析表明,深度财政分权会在短期内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的波动效应而削弱中央财政支出的波动效应,同时又在长期提高整个经济总产出与社会总福利。本文为定量研究我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动态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RBC模型框架下引入垄断竞争,来解释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和考察市场化进程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该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资本市场的波动特征,更好地解释各变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协动关系;能够合理地解释中国居民消费波动大于产出波动的特征事实,说明该模型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力比传统的RBC模型更好。另外,还发现市场化进程冲击是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冲击来源,可以解释约23%的产出波动,53%的消费波动,33%的就业与投资波动,40%的资本存量与劳动生产率波动,说明其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重新考察。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通过影响采购经理人指数进而影响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引入,完善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时序传导机制,从而提高了实证结果的显著性。实证结果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有正向影响,但这一结果并不显著;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并未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VEC实证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而且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袁钢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地区经济差异扩大,是中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问题。进入90年代,地区经济差异扩大速度加快,对宏观经济波动及宏观政策效应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考察和分析改革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与美、日经济波动有很强的相关性和长期的均衡关系,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间有正向关系;日本与中国经济间却是负向关系。美、日两国经济的共同波动会通过资本流动的渠道影响中国。因此,为了降低美日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贸易必须走多元化的路子,而且应减少对国外资金流入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从地缘经济合作看近年来的东盟对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华 《当代财经》2006,(1):103-107
1996年以来,除出现过两次波动外,东盟对外贸易总体呈增长趋势。东盟区内贸易是其对外贸易的核心,目前东盟对美、欧、日贸易超过东盟对华贸易,但东盟与中国间的合作利益巨大。受东盟与不同国家间经济合作差异的影响,未来东盟对美、日贸易的增速可能较缓,而东盟区内贸易及对华贸易的增速较快,促使此类贸易占比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5.
王梅  毛飞 《生产力研究》2005,(10):19-22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宏观经济常态的存在是经济周期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宏观经济常态性质的判断是经济周期确定方法的选择依据。本文以1978年为界将中国宏观经济分为两个时期,对经济常态的性质进行了大致判断,并利用统计模型对其进行了计算和验证。认为计划经济时期宏观经济常态的显著特征是波动较大,但经济处于上升态势;而过渡时期则波动较小,经济处于上升态势。因此,为更准确地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经济周期的确定方法应采用“峰———峰”法。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新课题的探讨:一种尝试在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中,通常是不把环境保护问题考虑在内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出解释。第一,在经济学中,宏观经济运行之所以被研究者所注意,主要是由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有助于说明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原因、过程和后果,说明经济不稳定和经济同(?)波动的由来以及消除这种不稳定和波动的途径。环境保护问题较晚才引起研究者们的关心,因此在以往的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中,环境保护并未占据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与区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经济出现了3次较大的波动,使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通过对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理论进行反思,我认为,应该用区域分析对由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构成的中国宏观经济理论进行补充,使其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制度变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波动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中国1978年以来,走的是一种渐进式的制度变迁之路,制度变迁并不是宏观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第一、二产业波动是引起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由于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相对稳定,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渐上升,这使得第一、二产业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整体推动力减弱,很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但波动幅度变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收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数理统计和实证角度研究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与东盟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选取东盟中六国(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菲律宾)为代表进行分析,运用面板资料模型得出结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高(即人民币升值),会缩小我国贸易收支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中国与东盟六国的贸易收支产生国别效应。对中国而言,在努力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兼顾国家发展战略,可采取的措施有完善汇率政策、对贸易政策的调整和对产业政策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求宏观经济与财政收入间的相互影响.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呈现一定周期性,而税收政策被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的波动,本文通过阅读并比较相关文献,从财政收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宏观经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两个方面对两者间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新时期下中国经济需要稳定,在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的背后是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来尽可能调配社会资源的决心和行动.要做到这一点,财政收入的数量首先要得到充分的保障,其中财政收入增长的稳定性也要得到提升,才能反过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