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深刻改变着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的需求、行为习惯和逻辑思维等。尤其是伴随着网络购物、自媒体、5G的快速发展,加之新冠疫情影响,人们对体验式、场景式金融服务要求日益提升,如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远程银行等,金融科技正成为零售银行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本文从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变革出发,结合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然后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发展,打造数字银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银行作为社会服务中介和资金中介,其业务从网上发展到手机客户端,再发展到微信平台,总伴随着信息时代洪流向前奔进。目前,微信已成为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探索上的又一块试验田,继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得到微信公众平台开放接口的银行后,国内多家银行纷纷跟进并推出各自的微信银行,而招行也成为微信企业级应用中的明星。  相似文献   

3.
刘立新 《会计师》2019,(8):28-29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革,微信、支付宝、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当下支付结算的潮流,迫使银行改变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大力拓展移动金融业务版图。但在互联网环境下,虽然支付和结算方式更为便捷,但也给银行带来诸多方面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给银行支付结算带来的影响,阐述银行支付结算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如何应对风险提出解决对策,以提升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正微信银行由招行去年7月首倡,其后多家银行跟进,如今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为什么银行高度重视微信,目前微信银行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阶段微信银行发展的方向又有哪些?为什么银行高度重视微信移动互联网浪潮正席卷中国,银行受到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巨大挑战。经历短暂被动之后,银行开始积极反击,欲"以变应变"。微信银行的诞生是银行拥抱移动互联网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终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金融应用与服务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的移动金融正迎来爆发性增长时代。展望未来,移动金融将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模式、推进普惠金融建设的重要手段,移动金融业务形态将更加丰富,移动金融的安全防护水平亦将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业银行武汉黄浦支行刘银行2016年4月8日来稿指出,要打造真正的智慧银行,必须坚持客户思维,才能从根本上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智慧银行是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产物,更是金融变革的必然。智能银行不是简单地布放几台智能机具,开通微信银行、电商平台等技术上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思维变革和流程再造。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围绕客户的需求设计金融产品,重塑新服务、新产品,重构运营、业务和管理新模  相似文献   

7.
随着招商等银行微信银行的推出,微信平台已成为传统银行业发展移动端新兴业务的宠儿。那么,农业银行如何适应外部形势,加快微信银行平台建设,亟待研究推进。当前,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跨界淘金,搅局传统银行业务,面对互联网企业及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发展金融业务的迅猛态势,商业银行也纷纷寻求新兴平台推进其移动金融的发展。微信银行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凭借其在两年多的上线时间内已突破4亿的用户数据,微信平台已成为传统银行业发展移动端新兴业务的宠儿。对庞大的银行业务体系而言,初期的试水只能算“小微”级别,但其以小博大的功能正日益凸显。本文拟就微信银行的金融服务模式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现代商业银行》2024,(5):12-13
<正>随着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发展场景金融已成为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银行业创新变革的重要方向。无科技不场景,无场景不金融。随着场景金融新技术应用的不断涌现以及当前生活方式的改变,场景金融成为银行发力的新“蓝海”。  相似文献   

9.
微信银行是商业银行采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来为客户提供专业金融服务的新型移动金融形式,本文对江苏范围内四大行和太仓农商行的微信公众号即微信银行进行了功能横向比较分析,指出微信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重视营销方式的创新和推送信息的多样化,以及多渠道的用户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金融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迅速变革,银行的金融企业特征以及银行金融服务的同质性趋势日益明显,银行间的竞争越演越烈。金融市场的竞争将迅速转变为体现银行综合素质的品牌的竞争,珠三角地区农信社创立自己的银行品牌已经成为提高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金卡工程》2014,(7):39-40
移动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作为试水移动金融的“先头部队”,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各出奇招,纷纷加入移动互联网金融之战。一些优秀银行在其最新年报中均体现了信用卡业务在微信领域的成绩。其中招行、广发、中信的官方信用卡绑定率高达69%、68%、67%,稳居“微信银行”绑定率的第一梯队。有业内人士透露,银行业要想在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打下一片江山,微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应该还包括在大数据应用、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全而布局。  相似文献   

12.
论文针对“微信银行”这一新兴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结合现代互联网金融现状及趋势研究,对“微信银行”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由此探讨如何采用“微信银行”来进行传统银行业务的创新,如何通过“微信银行”带动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也在全力打造创新型“智慧农行”,“微信银行”的出现,将带给“智慧农行”新的视角和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孙柏 《金融博览》2014,(6):42-45
刚刚过去的2013年,阿里、腾讯、百度、苏宁纷纷祭起互联网金融大旗,对传统金融行业攻城略地。当人们的话题逐渐变成“将钱存进余额宝还是微信”时,银行、保险、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突然发觉,自己似乎已成为旁观者。如梦初醒的它们也不得不开始变革,纷纷推出类余额宅产品。  相似文献   

14.
论文针对"微信银行"这一新兴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结合现代互联网金融现状及趋势研究,对"微信银行"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由此探讨如何采用"微信银行"来进行传统银行业务的创新,如何通过"微信银行"带动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也在全力打造创新型"智慧农行","微信银行"的出现,将带给"智慧农行"新的视角和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银行保险,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金融界普遍称道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其经验在于,一是银行保险的发展与金融经营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银行保险的发展受到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影响;三是银行保险发展的主导产品为人寿保险产品;四是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因势而变、不能固守等。  相似文献   

16.
“如果关注微信银行,将为您免费升级至任意金额消费立即提醒。”2月底,多家商业银行信用卡客户收到和上述内容大致相同的短信通知。业界认为,这种短信提醒服务调整之举正是商业银行大力推广微信银行的信号,它将大大推动微信银行的普及。自2013年7月招商银行推出首家微信银行后,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基本都推出了微信银行,服务涵盖账单查询、信用卡还款、微支付以及购买理财产品等多项基本的金融服务,吸引了大量微信用户。步入2014年,在互联网金融大潮的推动下,微信银行有望全面开花,功能更多,服务更便捷。个性化服务将成为商业银行微信银行业务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深入,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在金融市场复杂的竞争环境中,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坚持营销模式的转变,以增强竞争力。现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中存在诸多问题,对银行发展有不良影响。所以,我国银行有必要加强营销模式变革,更好应对金融挑战。本文主要论述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并分析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的问题和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晓锋 《金融博览》2014,(13):59-59
微信银行现已经成为各行零售金融继柜台、网页、手机APP外的第四个平台,也是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方式。客户在体验过程中,微信银行理财产品介绍一览表的设置更加简明.清晰,视觉效果也较舒适,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韩晓宇  邓宇 《银行家》2020,(3):21-22
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银行发展,从起初的竞争到融合,新金融理念深入传统银行转型,成为数字金融变革的重要驱动。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银行模式逐渐成熟,百信银行、招东银行等纷纷成立,传统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走向实质性阶段。相较于传统银行,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完全依赖于互联网渠道和线上化运作,数字银行成为独立法人资格直销银行的核心理念。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银行的服务边界和业务形态,在服务效率、业务流程、客户营销上更加垂直、高效。同时,也为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的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银行4.0时代,为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趋势,银行业态将进一步深刻变革,银行服务模式、产品形态、管理方式将快速转型。同时,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同质化将更加明显,同业竞争愈演愈烈,各家银行普遍将金融科技作为核心发展战略。在当下及未来,当社会各界对金融科技手段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理解时,技术运用的先发优势将不再明显甚至消失,而如何将金融科技手段与自身经营发展战略更好地结合以打造核心竞争力,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将成为各家银行比拼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