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通过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制等举措,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达到充分利用网络拓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和有力载体,是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假象”的问题的存在是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因此,破除“族类假象”,创新教育培养方式;破除“洞穴假象”,整合师生主体需求;破除“市场假象”,推动网络语言转换;破除“剧场假象”,重视融入真情实感,这是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破除当前实际困境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挑战与对策: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环境是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环境之一。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如何避免网络环境对教育对象的消极影响,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全新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迎接挑战,正确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弄清和把握网络环境的育人特点,内外兼施,三管齐下:一是加强法律,依靠其强制性的导向作用克服网络环境在育人过程中的自发消极因素;二是依靠现代全新技术作为网络明建设的客观基础和技术支撑,管住“源头”和“过滤”不良信息;三是坚持不懈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把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心信念,达到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4.
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新媒体育人优势,以IP形象为载体,作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手段,深化推进“第三课堂”网络育人建设,打造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品牌,提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内容,通过建设互联网+传播新阵地、构建互联网+主题思想教育模块、拓展互联网+全方位服务渠道等,打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让网络思政教育“实”“亲”“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SNS网络是当前流行的网络应用,通过介绍其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SNS网络受大学生热捧的原因。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个发展阶段,结合SNS网络的新特点,提出了基于SNS网络应用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机制,即:动态机制、共享机制、长效机制和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化反哺”是一种反向社会化过程,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必然现象。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文化反哺”的产生和应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在“文化反哺”视角下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重视网络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载体中的应用,提升教育者的学习能力,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存在主体主导功能弱化、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贯彻群众路线,贴近网络中的学生,满足其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因势利导,发挥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协同性、一体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高效传播引发了越来越多的高校网络舆情问题,使大学生思想呈现出多样而复杂的特点。同时,高校突发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方法及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强烈冲击,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条件下不断拓宽渠道、创新模式。在应对突发网络舆情问题上,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从预警机制、舆论引导、危机干预、后期处理等方面加强在突发性网络舆情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条件.在当今网络普及的情况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建设,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机制、目标机制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机制,才能够有效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析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猛发展,影响着大学生,也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高校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针对新特点,占领新阵地,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网络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僵化的倾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主要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论.但从总体上看,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教育面临学生社会化意识日益强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及信息数据获取更加便捷等新形势。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群体主体范围扩大化、群体心理敏感化、发展诉求隐匿化、社会交往边缘化,这些特点的存在不仅加大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而且不利于高职院校完成育人目标,对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安全稳定、学风建设、学生资助、就业创业工作形成巨大压力。所以,高职院校应探究特殊学生群体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育人实效。高职院校应从特殊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和行为特征入手,强化全面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健全特殊学生群体的信息数据;完善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形成特殊学生群体服务合力;落实全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解决特殊学生群体发展问题;运用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升特殊学生群体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合力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要素在运转过程中形成同向力,才能增强实效。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组织体系、方法体系、环境和载体,着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体系,建立全方位、整体化、开放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蔽性、愉悦性、多样性、持久性等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优势。高校应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建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保障,加强教育者言传身教,优化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时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的前提;领导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的关键和保障;深化改革,整合内容,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可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流行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迅速流行和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诸如淡化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推销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鼓动非理性主义等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同时,流行文化也以其宽容和平参与等特征深深地吸引了大学生。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流行文化的合理元素.推进其目标、内容和途径的变革,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双方的平等对话机制.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更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和课程思政是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实施课程思政是必然要求,也是创新和融合之举。从高职学生视角出发,研究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实施及评价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喜欢融入课程思政,并认为有用,对课程思政内容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全面化特点;大部分专业课程已开展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最具吸引力的课程思政内容排名前三分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职业道德、国际形势;大多数学生认为企业课程融入了职业道德规范、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与专业课教师相比,学生认为企业导师比专业课教师更应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强弱,是其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高低的决定性条件;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会导致不良影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基于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的根源的认识,我们应通过广泛深入地展开调查研究、充分把握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因材施教等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面"和"七个着力点"建构统战对象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型,并从增强领导统战意识、构建多方合作平台、提高统战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建立激励机制4个方面思考统战对象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